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阴道微生态失衡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后阴道残端感染及术后发病率的关系。临床上有阴道微生态失衡需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的患者提供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术后阴道残端感染及术后病率的发生。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妇科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微生态检查结果,选取100例阴道微生态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0例阴道微生态异常者作为实验组,随机分为实验A组和B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及A组采用腹腔镜辅助阴式宫全切术前及术后常规护理措施;B组增加术后外阴护理次数,余处理同对照组。各组腹腔镜辅助阴式宫全切术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用统计学处理。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阴道微生态失衡患者使用护理干预手段降低了阴道残端的感染率。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失衡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8月间由我院收治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确诊患者40例,再抽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同年龄段健康女性40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测定两组研究对象的阴道微生态情况,并对比测定结果。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阴道微生态失衡事件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微生态失衡情况的发生,是导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主要因素,临床上要特别重视保持女性阴道微生态环境,从而有效预防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保证女性健康。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重症患者肠道微生态失衡的干预方法,以期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落,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取了4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添加了益生菌和益生元。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肠道微生态指标、炎症指标和临床预后情况,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肠道微生态指标、炎症指标和临床预后情况无显著差异。然而,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肠道微生态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包括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属等有益菌的增加和条件致病菌的减少。此外,实验组患者炎症指标明显降低。这些发现表明针对重症患者肠道微生态失衡的干预措施是有效的,可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 对妊娠期间妇女开展阴道微生态失衡纠正,探究分析其对预防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价值和作用。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9月到我院门诊进行诊治的96例阴道微生态失衡状态产妇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产妇自身意愿对其进行平均分组,分别是对照组48例,不给予药物治疗;研究组48例,给予定君生胶囊治疗;对比分析两组阴道pH值、治疗效果以及胎膜早破发生率。结果 干预前对照组和研究组阴道pH值分别为(4.2±0.5)、(4.1±0.3),其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两组pH值均有下降,其中研究组pH值为(3.2±0.4),更低于对照组pH值(3.8±0.5),(P
简介:目的:调查本地区非妊娠女性阴道阴道灌洗情况及其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分析2012年12月-2013年3月在安徽省无为县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50岁以下未绝经的无生殖道感染的64例非妊娠女性,对研究对象进行乳酸杆菌检出率、阴道PH值两项微生态指标检测,排除年龄、体重及绝经等生理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比较阴道灌洗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结果:年龄、体重及绝经等生理因素对本研究结果无影响,阴道灌洗组较不灌洗组乳酸杆菌检出率下降(80.00%vs88.6%,P=0.357),阴道PH:值升高(4.76vs4.13,P=0.000)。结论:经常阴道灌洗可导致阴道微生态紊乱。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阴道微生态与阴道炎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微生态制剂是继抗生素之后医药界出现的对付人类疾病的又一有力武器。它不仅可以治病还可以防病,并且本身无毒副作用,将为外阴阴道炎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及预防提供新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并探究不同阴道症状就诊者在妇科门诊中的阴道微生态检查状况。方法择取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这一年间在笔者所在医院妇科门诊接受阴道微生态检查的1000例不同阴道症状就诊者,回顾分析其基本资料,针对其阴道菌群的多样性、密集性、病原菌、优势菌等指标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阴道微生态评估结果①正常0.8%;②失调99.2%,其中未明确感染患者的占比为66.23%,明确感染患者的占比为33.77%。在所有受检者中,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占比为3%,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的占比为5%,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的占比为25%,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占比为3%,混合感染患者的占比为8.36%。此外,优势菌群异常者占比54.1%。结论在妇科门诊之中最为常见的便是假丝酵母菌导致的明确感染以及未明确感染引起的阴道微生态环境失调,临床在进行诊断时首先通过阴道微生态评价方法给予有效筛选。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放置IUD前后阴道微生态的变化和IUD尾丝对其产生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到我中心主动要求放置IUD并自愿接受阴道分泌物微生态状况调查及置器后两次随访检查的609例已婚妇女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有尾丝组(304例)与无尾丝组(305例),有尾丝组放置T220,无尾丝组放置元宫环,采用问卷调查与实验室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1)无尾丝组置器后3个月随访比置器前时阴道微生态正常的比例要低;置器前与置器后6个月比较没有差异;有尾丝组置器后3个月比置器前时阴道微生态正常的比例要低,置器后6个月比置器前正常的比例也低,即有尾丝组置器后6个月时阴道微生态依然没有达到置器前水平。(2)已婚育龄妇女的阴道微生态变化与年龄、教育程度及分娩次数等因素有直接关系,年龄越大、学历越低、分娩次数越多,阴道微生态失调率就越高。结论阴道微生态与年龄、文化程度和阴道分娩次数等有关,建议医务工作者要根据不同的人群选择不同的IUD,同时给予相应的指导。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肠道微生态失衡与妇科肿瘤患者营养不良之间的关系。通过对213例妇科肿瘤患者及261例健康对照进行肠道微生态分析和营养状况评估,发现肠道微生态失衡与妇科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存在显著相关性。具体而言,肿瘤患者中益生菌含量降低,而有害菌含量增加,与此同时,营养不良表现为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素摄入不足。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和实验证实了这一关联,并探讨了肠道微生态失衡对于肿瘤患者营养代谢的影响机制。本研究结果为妇科肿瘤患者的营养干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生殖道微生态失衡和感染状况,并分析感染病原体。方法以1763例妊娠期妇女为对象,所有妇女均接受常规妇科检查,记录生殖道微生态失衡状况。对感染者行病原学检查。结果本组生殖道微生态正常635例(36.02%);生殖道微生态异常1128例(63.98%),其中生殖道感染518例(29.38%)。生殖道感染者中,单纯型感染386例,占感染者比例74.52%;混合型感染132例,占感染者比例25.48%。UU、细菌性阴道病、假丝酵母菌为主要病原体。结论生殖道微生态失衡在妊娠期妇女中较为常见,发生生殖道感染的风险较高。宜结合病原学检查结果,针对性治疗,保障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