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血液透析(HD)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随着透析技术的不断改进和透析方案的不断完善,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死亡不再是衡量透析治疗成败的一个有力依据,患者在透析期间的生活质量问题受到人们的更加关注。由于人的行为变化是一个过程,而且不同行为阶段及不同个体都有其不同的心理需要和动机。因此要提高HD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个连续的、复杂的过程。阶段变化模式(TTM)的核心是依据干预对象所处不同的行为阶段及与之相应的心理需求,设计干预方案,指导危险行为的干预

  • 标签: 患者生活质量 血液透析 护理干预 终末期肾衰竭 行为变化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接受分阶段变化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通过对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10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分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分阶段变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FMA、Barthel、依从性差异。结果实验组FMA评分(65.39±2.54)分、Barthel评分(79.54±4.22)分较对照组均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依从性94.1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应用分阶段变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提高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死 偏瘫 分阶段变化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给予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分阶段变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80例,使用随机法进行平均分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则是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分阶段变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治疗依从性以及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血液透析 分阶段变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对比研究常规护理阶段变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75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7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基于常规护理阶段变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实施阶段变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常规护理 阶段变化护理 慢性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阶段变化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7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7例,均采取血液透析进行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阶段变化护理干预。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慢性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阶段变化护理干预模式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对42例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偏瘫患者(观察组)采用分阶段变化护理干预模式,并将其护理成果与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42例脑梗死偏瘫(对照组)仅接受传统护理模式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两组康复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自理能力变化。结果观察组康复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自理能力较护理前及同期对照组明显更优,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分阶段变化护理干预模式的实施有助于提高脑梗死偏瘫病人康复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状况,值得推广。

  • 标签: 分阶段变化护理干预 脑梗死 偏瘫 依从性
  • 简介:目的探讨适合出国劳务人员性病艾滋病健康干预模式。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829名劳务人员采取专业健康教育和同伴教育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干预,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全程干预结束后,认为讲授避孕套知识不会引起教唆的,比例从44.6%增加到54.7%;对自慰行为持宽容态度,认为可缓解性压力的比例从45.2%提升到48.6%;对感染者态度除认为"被查出的感染者应该公开身份还是保密"外,同干预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劳务人员宜采取"出国前专业干预+出国后同伴教育"相结合的模式,有助于劳务人员防治性病艾滋病目标的实现。

  • 标签: 劳务人员 性病艾滋病 态度 健康干预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患者心理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分析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在2021年7月~2022年7月期间选取148名ICU患者参与本次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ICU患者在治疗期间心理变化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分析。结果:经过调查,影响ICU患者心理变化的因素包括:缺乏沟通、对于环境感到陌生、切口的疼痛、气管插管产生的刺激、尿管刺激、卧位不适,报警噪声刺激以及身体暴露等,所占比例分别为81%、72%、69% 、53% 、73% 、22% 、32% 、36%。结论:ICU患者会产生由于病情或者环境等因素造成的心理变化,在护理过程中需要针对患者问题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

  • 标签: ICU患者 心理变化 影响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评价产后出血应用阶段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分组对照法,即为收录54例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之间于我院进行生产的产后出血产妇,随机性的将这54例患者分为两组,并采用抽签的方式,给予不同组别的患者不同的临床护理措施,组别名称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患者27例,所对应的护理措施分别为常规护理阶段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应用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更少,出血时间更短,组间相较P<0.05。观察组患者对本次护理措施的总体满意度更高,组间相较P<0.05。结论:产后出血应用阶段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产后出血 阶段性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阶段变化理论的干预模式在孕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该院待产的产妇96例,以随机抽签法将其等分成研究组及参照组。参照组予以常规干预,研究组则予以基于阶段变化理论的喂养干预。分别比较两组母乳喂养行为,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变化情况,产后角色适应状况,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后母乳喂养人数占比高于参照组,而人工喂养人数占比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产后角色适应良好人数占比高于参照组,而适应较差人数占比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母乳喂养技能、心理活动的自我效能感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阶段变化理论的孕产妇母乳喂养干预模式效果显著,可提高母乳喂养率,缓解产妇负性情绪,提高角色适应状况以及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评分,值得在临床上给予推广和普及。

  • 标签: 母乳喂养 干预模式 阶段变化理论 作用效果 自我效能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阶段护理干预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11月本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72例纳入研究,对照组(36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阶段护理干预,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出血量、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少(P

  • 标签: 产后出血 阶段性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阶段护理干预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70例产后出血病人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与参照组,前者实施阶段护理;后者实施常规护理,之后对比两组不同。结果:研究组产后出血量及止血时间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产后出血患者实施阶段护理干预可改善有效减少患者出血量,降低产妇不良情绪,效果显著。

  • 标签: 阶段性护理干预 产后出血 应用 分析
  • 简介:1.农村资金需求变化。(1)资金需求主体的变化。现阶段我国农村资金需求的主体主要不是个体农户,而是棉粮种植大户、养殖专业户、多种经营重点户和在农村对农产品深加工的企业。(2)资金需求用途的变化。现阶段我国农村资金

  • 标签: 供求变化 农村资金 我国农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阶段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中自我效能及训练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时间分为观察组(2018年1—6月)60例、对照组(2017年7—12月)56例。对照组给予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基础护理、康复训练、并发症预防、随访管理等在内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应用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阶段护理干预。随访6个月,比较2组康复自我效能、康复训练依从性、康复效果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脑卒中偏瘫患者身体锻炼自我效能、应对自我效能、康复自我效能量表(SER)总分分别为(35.36 ± 4.45)、(51.24 ± 6.42)、(86.60 ± 9.2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0.45 ± 4.56)、(42.45 ± 6.34)、(72.90 ± 8.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658,7.145,8.028,P<0.05或0.01);6~24周康复训练依从性指数曲线为一扁平直线,身体锻炼、锻炼效果监测、主动寻求建议、康复训练总依从性指数分别为(74.26 ± 8.20)、(68.36 ± 7.20)、(61.45 ± 7.21)、(70.26 ± 8.5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7.06 ± 7.12)、(60.12 ± 7.34)、(56.12 ± 6.45)、(63.23 ± 7.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845,5.882,4.030,4.556, P<0.05);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22.32 ± 4.12)、(32.72 ± 5.36)、(72.45 ± 8.2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8.45 ± 3.26)、(26.45 ± 4.42)、(60.65 ± 7.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370,6.586,7.801,P<0.05)。结论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阶段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自我效能的养成,保持康复训练依从行为的相对稳定,提高康复训练效果。

  • 标签: 脑梗死 偏瘫 依从性曲线 阶段性护理 康复自我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改善冠心病患者生活方式及血脂水平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给予积极的健康教育、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心理控制指导等综合干预,随访观察2组生活方式及血脂水平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干预组戒烟限酒、主动运动、合理饮食、按时复查患者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患者生活方式及血脂水平的疗效肯定,治疗可靠安全,患者的保健意识和能力增强,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提高,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冠心病患者 血脂变化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changes of blood lipid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 简介:2009年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所做的全球痴呆报告中指出,预计到2030年,痴呆人数将增至6500万人[1]。有研究表示老年期痴呆患者家属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老年非痴呆患者家属,尤其是焦虑、抑郁问题[2]。本次研究通过对老年痴呆患者进行规范的治疗、对家属进行系统的健康宣教、专业的照护指导,比较住院前、出院1月后老年痴呆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情况。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老年痴呆患者 患者家属 心理状态 护理干预 阿尔茨海默病 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