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掌握富川县出生缺陷的动态变化趋势、畸形种类及相关影响因素,探讨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富川县15所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孕28周~产后7天的20668例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统计分析各种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类别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4年共监测围产儿20668人,出生缺陷儿224人,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08.38/万,出生缺陷前5位高发种类是多指、胎儿水肿综合征、尿道下裂、唇裂合并腭裂、外耳其他畸形;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镇;产母<20岁和产母≧30岁年龄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20-29岁年龄组。结论加强孕前及早孕期检查和优生宣教,开展产前诊断工作,提高干预措施的实施质量,降低我县出生缺陷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喀左县三年免费孕中期超声筛查胎儿畸形发生的情况、类型,探讨超声筛查在干预出生缺陷所起的作用。方法对2011—2013年度全县各乡镇孕妇在孕20—26周免费进行一次产前超声检查,超声检查人员需经过系统培训并取得产前筛查合格证书,发现可疑阳性及时转诊到上一级具备资质的特定的产前诊断单位进一步检查,对筛查出的阳性病例进行电话追踪,乡镇妇幼大夫随访并从各乡镇防保站上报的《辽宁省出生缺陷登记册》得以证实。结果全县三年孕妇数8734例,参加免费孕中期超声筛查7810例,筛查率为89.42%,检出的胎儿畸形95例,畸形检出率1.22%,胎儿畸形前五位为首位先天性心脏病22例,发生率25.19/万;第二位神经管畸形19例,发生率21.75/万;第三位唇裂13例,发生率14.88/万;第四位脑积水9例,发生率10.30/万,第五位泌尿系统畸形6例,发生率6.87/万,乡村畸形发生率明显高于城镇。结论开展免费孕中期超声筛查在农村有效可行,提高产前筛查技术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孕前优生指标筛查方法及对出生缺陷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当地待孕夫妇2300对,分为实验组、宣教组及对照组,其中宣教组与实验组均系统开展优生缺陷健康宣教,实验组同时予以出生缺陷筛查,对照组仅发放出生缺陷宣传手册,对比3组干预前后对出生缺陷的认识。结果干预前,问卷调查显示3组受试者关于出生缺陷的知识掌握情况普遍较差、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及宣教组出生缺陷知识掌握60分以上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知识掌握程度优于宣教组(P<0.05)。全体优生筛查的2300对夫妇中,有362人发现可能导致出生缺陷的异常(8%),其中,实验组、宣教组、对照组各73、218、71人内分泌疾病、乙肝伴转氨酶升高及自然流产、死胎、畸胎占比较高(P<0.05)。结论应规范行血清学指标检测了解待孕妇女健康状况、预测可能出现的出生缺陷的同时,积极开展针对性的优生宣教,提升群众优生知识掌握度及优生检查配合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孕前优生干预指导对出生缺陷发生状况的影响。方法按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的要求,对本行政区域内计划怀孕的夫妇施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可能引起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异常结果进行风险评估,并针对性进行孕前优生干预指导。观察年度出生人口中,出生缺陷发生情况,比较接受和非接受孕前优生干预指导的育龄夫妇出生缺陷发生差异。结果2012年-2013年度全区共出生18141人,发生出生缺陷的共186人,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02.5/万,其中,接受孕前优生干预指导的夫妇3831对,发生出生缺陷的共22人,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7.4/万;未接受孕前优生干预指导的夫妇14310对,发生出生缺陷的共164人,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14.6/万。两组之间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孕前优生干预指导可有效的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
简介:目的分析衡阳市2010—2013年出生缺陷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进一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干预措施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按照我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衡阳市2010—2013年31家医院的197635名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出生缺陷发生率、类别和相关因素。结果衡阳市2010—2013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从2010年的100.33/万上升至2013年的114.32/万;前5位是总唇裂、多指(趾)、先天性心脏病、外耳其他畸形、马蹄内翻足。男童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童,但城镇和农村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婚前保健、孕前保健、产前筛查、新生儿筛查及治疗三级预防是降低出生缺陷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