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简易的大鼠静脉-静脉体外(VV ECMO)模型。方法选用16只健康SD雄性大鼠[(350±5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6只)和VV ECMO组(10只)。5%七氟烷诱导麻醉后,20G静脉留置针进行大鼠气管插管,连接小动物呼吸机,全程用2%七氟烷维持麻醉。24G静脉留置针置入大鼠右侧股动脉,连接生命体征监护仪进行监护。随后经大鼠右侧颈静脉顺势插入一种特制5.5 Fr的三腔管,远心端的20G管腔作为VV ECMO环路的静脉引流端,中间的22G管腔作为补液通道,近心端的22G管腔作为VV ECMO环路的灌注端。大鼠VV ECMO辅助时间为3 h,期间实时监测大鼠血压、心率,并在术前、术中1 h、术中2 h及术后检测血气。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VV ECMO组中除1只因出血及静脉引流不畅,在麻醉状态下直接死亡,其余均在实验结束后在麻醉状态下进行处死。大鼠在转机60 min和120 min时动脉氧分压(PaO2)[(243.23±19.12)、(226.89±21.32) mmHg(1 mmHg=0.133 kPa)]均高于转机前[(104.34±12.13)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12、11.893,P<0.05)。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34.43±4.21)、(35.22±2.31) mmHg],血红蛋白(Hb)[(9.24±0.83)、(8.13±1.14) g/dL],红细胞比容(Hct)[(30.62±0.81)%、(29.23±0.71)%]均低于转机前[(42.38±3.18) mmHg、(14.13±0.62) g/dL、(41.11±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3、4.834、12.317、11.642、18.577、21.445,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简易大鼠VV ECMO模型为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良好的模型基础。

  • 标签: 大鼠 体外膜肺氧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静脉-静脉体外(VV-ECMO)的撤机策略主要是基于专家意见,而不是研究证据,所以各中心都有自己的临床标准。VV-ECMO撤离时机的选择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数据库中很难找到关于VV-ECMO撤离时机选择的研究,涉及VV-ECMO的研究也鲜有详细描述撤离的流程,目前VV-ECMO的撤离流程以专家意见为主。本文对现行的VV-ECMO撤离策略进行分类阐述,呼吁在国内尽快建立统一的VV-ECMO撤离方案,进一步提高体外生命支持患者的预后。

  • 标签: 体外膜氧合作用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 撤机
  • 简介:摘要静脉-静脉体外(VV-ECMO)是一种用于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生命支持技术,以往多用单腔导管建立体外(ECMO)血管通路。与单腔导管相比,双腔导管(DLC)可降低再循环分数,减少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同时有利于患者康复。DLC置管定位要求准确性高,目前已在国内逐步开展应用,本文就应用DLC的关键问题,如置管、定位以及并发症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 呼吸衰竭 双腔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静脉-动脉(V-A)和静脉-静脉(V-V)转流方式的体外(ECMO)辅助下的移植受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至2018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开展的ECMO辅助下移植手术220例(V-A转流147例,V-V转流73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受者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及短期生存状况的差异。结果V-A组供者性别为女性的比例、手术时间、输血量和尿量均高于V-V组(P<0.05),但ECMO转流时间低于V-V组(P<0.001)。两组之间术后再开胸、肺部感染、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丧失及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输血量和机械通气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存活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ECMO转流时间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短期存活率独立相关,转流时间12.0~23.9 h、24.0~47.9 h和≥48 h的受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3 d的风险分别是转流时间<12 h者的7.48 (95%CI:2.61~21.49)、12.30(95%CI:4.54~33.33)和16.02(95%CI:5.25~48.84)倍,术后短期死亡的风险分别是转流时间<12 h者的2.21(95%CI:1.00~4.86)、2.73(95%CI:1.34~5.56)和6.63(95%CI:3.23~13.59)倍。结论V-A和V-V转流方式对移植受者术后并发症和短期存活率无影响,但转流时间对受者短期生存状况具有预测价值。

  • 标签: 肺移植 体外膜氧合 存活率
  • 简介:摘要静脉-静脉体外(VV-ECMO)目前主要用于常规措施难以纠正的急性呼吸衰竭,且这种导致呼吸衰竭的病因是可逆的,或是为移植提供桥接手段。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典型的临床综合征。重症ARDS患者VV-ECMO上机的时机仍面临诸多的争议和挑战,本文从机械通气参数优化、呼吸动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监测、可复张性评估以及电阻抗成像(EIT)实时监测等方面,对目前可行的上机前评估手段进行汇总探讨。

  • 标签: 体外膜氧合作用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 上机时机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静脉-动脉体外(VA-ECMO)的撤机是临床难题之一,各医院制定出基于经验的策略,因此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撤机标准与流程。本文分别从VA-ECMO撤机成功定义、撤机前患者评估、预测指标、撤机流程等内容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梳理研究进展,以希为未来VA-ECMO发展提供一点建议,如完善撤机流程、提出评分系统来预测撤机成功和临床转归。

  • 标签: 体外膜氧合作用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 撤机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体外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对患者进行护理。结论体外是将血液从体内引到体外,经膜后再用血泵或体外循环机将血液浦人体内,对一些呼吸或循环衰竭的病人进行有效的支持,使心肺得到充分的休息,为心功能和功能的恢复赢得宝贵的时间。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静脉-动脉体外(VA ECMO)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4月至2022年3月期间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进行VA ECMO治疗的病例,回顾性分析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可能的影响因素及院内转归。结果共有204例患者纳入分析,VA ECMO撤机率为61.8%,患者院内总死亡率为62.7%。主要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93.1%,分别为肢体缺血44.1%、神经系统损害9.3%、溶血5.4%、出血34.3%、血小板降低90.2%、感染77.9%及器官功能不全7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生上述并发症的患者死亡风险明显升高[比值比(OR)7.20,95%可信区间(CI)1.96~26.40,P=0.003],其中,肢体缺血(OR 2.55,95%CI 1.18~5.51,P=0.017)、感染(OR 3.22,95%CI 1.13~9.19,P=0.029)及器官功能不全(OR 5.08,95%CI 1.53~16.90,P=0.008)显著增加死亡风险。与未出现肢体缺血患者比较,出现肢体缺血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高[(85.60±1.80)%比(90.25±0.80)%,P=0.021],凝血酶原时间百分活度(PT%)[(67.00±117.46)%比(36.64±18.15)%,P=0.031]和抗凝血酶III活性(AT-III%)[(54.46±25.09)%比(41.51±21.53)%,P=0.004]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使用血管活性药的比例在出现肢体缺血患者高于未出现肢体缺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9%比50.0%,P=0.009)。出现严重肢体缺血患者的动脉鞘管尺寸较未出现严重肢体缺血患者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16,17)F比16(16,16)F,P=0.033]。结论VA ECMO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与死亡密切相关,其中,肢体缺血、感染及器官功能不全可能是并发症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

  • 标签: 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 并发症 肢体缺血
  • 简介:摘要静脉-动脉体外(VA-ECMO)是一种能提供循环和支持的体外循环技术,目前应用于心源性休克(CS)、肺栓塞、心搏骤停(CA)等疾病的救治。但VA-ECMO仍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如果在使用VA-ECMO前,利用预测评分进行危险分层有助于筛选出最佳获益人群,制定最佳的临床策略,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关于VA-ECMO预测评分的综述鲜有报道,本文旨在对多种VA-ECMO评分工具〔VA-ECMO辅助后生存率评分(SAVE)、VA-ECMO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患者的预后评分(ENCOURAGE)、未包含国际标准化比值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Ⅺ)、心脏外科术后行体外评分(PC-ECMO)、预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后行VA-ECMO的死亡预测评分(REMEMBER)、大面积肺动脉栓塞行VA-ECMO辅助后死亡风险预测评分、ECMO辅助下心肺复苏评分(ECPR)、经体外生命支持的低体温结局预测评分(HOPE)〕的预测性能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 预测评分 心源性休克 心力衰竭 心肺复苏术
  • 简介:摘要静脉-动脉体外(V-A ECMO)可为顽固性心源性休克患者提供完全的循环支持,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但外周插管型V-A ECMO在运行过程中显著增加左心室后负荷,可能导致左心增大、心内血栓形成、心肌缺血加重、顽固性心律失常和肺水肿等左心室扩张的不良后果,也不利于心功能恢复。近年来研究人员对左心减负的认知和干预越来越关注。本文主要介绍V-A ECMO应用过程中各种无创和有创左心减负的策略。

  • 标签: 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 左心室扩张 减压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体外的适应症越来越广,临床应用越来多。其广泛应用获得显著效果的同时,必定存在着诸多的不足,现对体外的临床应用现状和相关进展以及主要并发症做一综述。

  • 标签: ECMO 临床应用 并发症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体外的适应症越来越广,临床应用越来多。其广泛应用获得显著效果的同时,必定存在着诸多的不足,现对体外的临床应用现状和相关进展以及主要并发症做一综述。

  • 标签: ECMO 临床应用 并发症
  • 简介:摘要静脉-动脉体外(VA-ECMO)是各种原因导致的难治性心源性休克危重患者的挽救性治疗手段,可暂时代替心肺功能、迅速改善低氧血症、提高全身供,同时清除二氧化碳。虽然国际体外生命支持组织(ELSO)指南针对VA-ECMO提出了明确的适应证标准,但是基于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基础疾病异质性大,其上机时机的界定仍然比较模糊。本文拟从生理和病理生理学角度出发,讨论暴发性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移植相关急性右心功能衰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心肌损伤等导致的心源性休克以及体外心肺复苏(ECPR)的上机时机,拟为临床医生的判断和抉择提出更多的参考意见。

  • 标签: 体外膜氧合作用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 心源性休克 急性右心功能衰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简介: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病死率很高,静脉-静脉体外(VV-ECMO)支持目前已被证明可以改善这类患者预后,但这种获益的最大化需要依靠合适的机械通气策略;随着新的研究证据不断出现,学者针对VV-ECMO支持下的ARDS患者如何实施机械通气尽管有了一定的共识,但仍存在众多争议。本文基于目前的循证研究结果与临床体会,分析这类患者的机械通气策略热点问题,如早期“超保护”通气策略的实施、是否允许自主呼吸、俯卧位通气与呼吸机的撤离,为同道提供参考。

  • 标签: 体外膜氧合作用 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策略
  • 简介:【摘要】 总结了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体外治疗的护理经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情加重发展成为ARDS,经ECMO治疗16d后成功撤离。

  • 标签: 新冠肺炎 体外膜肺氧合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救治仍以内科治疗为主,治疗效果仍待进一步提高,体外(ex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ECMO)技术是一种持续体外生命支持手段,使患者心肺得到充分的休息,为患者的恢复赢得宝贵的时间。通过归纳ECMO治疗过程中各类护理方法和措施,为相关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和科研作参考。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护理
  • 简介:摘要: 体外(extrcorporeal memberane orygenation, ECMO )是体外心肺功能的机械辅助技术, ECMO 在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婴幼儿危重症疾病、心肺复苏以及器官移植方面显示出可喜的优势。ECMO在临床上存在很多并发症,诸如出血与血栓、感染、急性肾损伤以及机械并发症,并发症的出现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如何护理也应引起我们重视。因此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 标签:   ECMO 临床应用 护理
  • 简介:摘要静脉-动脉体外(VA-ECMO)是挽救急性心力衰竭的一大有效工具。目前VA-ECMO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经股动脉插管进行灌注,体外血流与心脏射血方向相反,这样会增加左心室后负荷,导致左心室扩大胀满,不利于心功能恢复。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左心减压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左心减压技术现状,分析了各种左心减压技术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分析静脉-动脉膜管理中左心膨胀的预防和解决办法,探索可能的更好的方法,以期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 标签: 体外膜氧合作用 心力衰竭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 左心减压 左心膨胀
  • 简介:摘要体外(ECMO)是严重心肺衰竭患者重要的生命支持技术。需ECMO支持的危重症患儿,易出现负氮平衡与医源性营养摄入不足,发生获得性营养不良风险增高。建议对重症患儿入院48 h内即进行营养筛查并评估营养风险。目前较为公认的ECMO患儿的营养方式是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补充性肠外营养。可根据急性胃肠功能障碍标准分级制定肠内营养管理方案。ECMO支持可导致无机磷和血浆硒等微量元素水平降低;但新生儿ECMO支持后离子钙水平可能升高,需密切监测并及时补充。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