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植骨、侧后方植骨融合或者前后方结合的植骨融合技术都存在较多的并发症,主要包括植骨融合率较低,植骨块塌陷、移位,髂骨供骨区并发症等,由于术后即刻刚度不足,往往还需要附加内固定或者长期卧床.融合器技术的出现,弥补了单纯植骨块融合的不足,因而在近年来发展迅速,本文对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腰椎椎体间融合系统 椎间融合器 生物力学 腰椎间融合术 分类
  • 简介:摘要目前脊柱微创手术已成为治疗腰椎疾病的主要趋势,传统的融合器难以满足微创手术的需要,因此可撑开融合器被研发应用于临床。该类融合器利用铰接结构原理,以收缩状态植入椎间隙,于原位撑开,可增加与终板接触面积,并能够恢复前凸曲度,具有较强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适用于各种需要融合的腰椎退行性疾病,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本文对近年来研发的可撑开融合器的类型、设计特点、临床应用、优势、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腰椎 融合器 脊柱外科 椎间融合术 撑开型椎间融合器
  • 简介:摘要: 目前脊柱外科的许多临床治疗还是以融合为主 , 一台成功的脊柱融合术需要很多相关因素促成 , 比如 :融合的材料、融合节段的稳定性 , 融合后对脊柱整体矢状面平衡的影响等等 , 本文以本期刊出的相关论文为基础 , 对合理规范使用融合技术作一论述。

  • 标签: 腰椎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
  • 简介:脊柱融合术是治疗脊柱疾患的一项基本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融合器被用于脊柱融合术,脊柱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术已作为常规手术开展,植入融合器是脊柱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术一项重要步骤。以往临床将减压所取的板、棘突、

  • 标签: 明胶海绵 椎间融合器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经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对62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行改良经单侧植骨融合,相应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其中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28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27例,退变性滑脱7例。累及单节段48例,累及双节段14例。通过观察融合情况,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判定治疗效果。结果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30(22.77±3.82)个月。无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感染及椎弓根钉断裂等并发症。术后1年融合率为96.8%。依据JOA评分,优34例,良24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为93.5%(58/62)。术后VAS和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VAS和JOA评分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经融合术在充分减压同时能减少进入椎管带来的并发症,临床疗效好,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有效术式。

  • 标签: 腰椎 退变性疾病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 改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孔腰椎融合术在腰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腰椎手术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孔腰椎融合术对其进行治疗,研究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25.8±8.5)分钟,平均出血量为(320.2±10.2)ml,治疗优良率为96%,其中优38例,良10例,可2例,差0例,没有患者出现移位、Cage下沉、断裂、固定松脱的现象。结论经孔腰椎融合术在腰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手术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中医改良整脊手法结合电针、刺络拔罐法治疗融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中医整脊手法结合电针与刺络拔罐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和甲钴胺片口服用药。分别记录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变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4%,对照组为6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JOA量表评分、VAS疼痛评分的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改良整脊手法结合电针、刺络拔罐法治疗融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在改善疼痛、提高腰部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和甲钴胺片口服药物治疗。

  • 标签: 中医整脊手法联合针刺 非椎间融合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术后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双节段跳跃颈椎病患者行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中应用零切迹融合器(ROI-C)和独立融合器联合钛板融合器的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2例双节段跳跃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53.3±8.5)岁。33例采用ROI-C治疗,29例采用独立融合器联合钛板融合器(融合器+钛板组)。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吞咽困难Bazaz分级、日本骨科(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融合节段平均椎间隙高度、C2~7 Cobb角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28±5)个月(16~34个月),ROI-C组手术时间(127.6±34.2)min,较融合器+钛板组的(157.1±43.9)min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术后3个月,两组JOA、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OI-C组融合节段平均椎间隙高度术前为(6.02±1.03)mm,术后3个月提高至(8.38±1.47)mm,术后12个月为(8.16±1.40)mm,融合器+钛板组则分别为(6.24±1.05)、(8.58±1.18)和(7.87±0.73)mm,两组同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ROI-C组颈椎Cobb角为10.5°±6.8°,术后3个月改善为19.2°±9.0°,术后12个月为18.2°±5.8°,融合器+钛板组则分别为10.9°±4.6°、18.5°±7.8°和17.1°±5.2°,两组同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OI-C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9.1%(3/33),融合器+钛板组37.9%(1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对于双节段跳跃颈椎病应用ROI-C和融合器+钛板均能取得良好效果。ROI-C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早期吞咽困难上更有优势。

  • 标签: 颈椎 双节段跳跃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独立联合钛板椎间融合器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微创经融合术(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1月至2011年12月,笔者对常规TLIF技术进行改良,在扩大减压时利用后路腰椎融合(pos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PLIF)部分技术,采用肌间隙入路直视下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153例,共193个节段,男76例,女77例;年龄22~74岁,平均53.1岁。Ⅰ°~Ⅱ°退行性腰椎滑脱症3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70例,腰椎管狭窄症50例。采用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评定患者手术后的疗效;植骨融合评定参照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推荐的Simmons法并结合CT检查。结果15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3~26个月,平均20.6个月。无椎弓根钉失败及Cage前、后侧移位。1例术后出现下肢麻木感,为TLIF侧,于3个月内症状消除;2例术后1年出现腰痛,X线片示未融合。根据ODI及JOA评定显示患者手术前、手术后的分值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术后平均改善率81.6%,植骨融合率为98.7%。结论微创改良TLIF扩大了手术适应证,使操作更加简单、安全,融合率高,选择性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满意。

  • 标签: 改良 微创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融合率
  • 简介:目的探讨锚定板自稳融合器经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2010年7月至2011年9月我院采用锚定板自稳融合器经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43~66岁,平均51岁.腰椎不稳症4例,腰椎间盘源性疼痛7例,腰椎滑脱症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翻修2例.L3~4节段2例,L4~5节段9例,L5~S1节段4例.15例患者均行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融合术,且均为单节段手术.L3~4、L4~5节段采用左侧腹直肌旁切口,L5~S1节段采用右下腹横切口.记录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scale,VAS)、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手术节段椎间隙角度、腰椎前凸角度(LL),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卧床天数,住院天数.定期复查腰椎X线片及腰椎CT,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切口长度平均6.2cm,术中出血量平均95ml,手术时间平均85min,术后平均卧床3d,住院天数平均10d.术中腹膜撕裂2例,术中予以缝合修补;术后髂骨取骨处疼痛8例,经2-3周镇痛治疗后缓解.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6.7个月(3-16个月),术后腰腿痛症状明显缓解.ODI(满分50分)由术前平均57.4%降至术后平均21.7%,VAS(满分10分)由术前平均6.7降至术后平均2.8.手术节段腰椎高度由术前平均8.1mm至术后平均13.3mm,手术节段腰椎角度由术前平均11.3°至术后平均12.7°,腰椎前凸角度由术前平均44.7°至术后平均52.3°.术后腰椎X线及CT示所有患者植骨均已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带锚定板自稳融合器经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可获得满意的近期临床效果,并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植骨融合率高.

  • 标签: 腰椎 前路 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通道下经孔入路融合术(MIS-TLIF)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MIS-TLIF手术治疗的1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其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术后复查腰椎X线及腰椎CT评价有无终板损伤,评估椎弓根螺钉位置情况及有无移位、断裂,融合器有无移动、下沉以及融合情况等。随访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79例患者中25例(14.0%)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脑脊液漏3例(1.7%),切口相关问题4例(2.2%),椎弓根螺钉位置不正确7例(3.9%),术后尿潴留1例(0.6%),椎管内血肿1例(0.6%),术后残余疼痛麻木9例(5.0%)。术后随访期内大多数患者VAS、JOA、ODI评分较术前得到改善(P<0.05)。结论MIS-TLI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并具有良好且稳定的长期疗效。

  • 标签: 腰椎 并发症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 椎间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融合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期诊治的190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经融合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经经融合术治疗后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平均手术时间(138.93±11.4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46.83±19.34)ml,本组患者术中均未出现脊髓神经根损伤出现(P<0.05);对患者实施为期两年的随访发现,患者手术前后的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本组患者未出现1例内固定失败、植骨不融合等现象。结论经融合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明确微创经融合术(minimallyinvasive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MIS-TLIF)后对侧神经症状发生率,分析其是否与减压方式相关,探讨相关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4月,10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接受MIS-TLIF(72例行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30例行单侧入路同侧椎管减压),其中男49例,女53例,年龄39-85岁,平均(58.5±12.9)岁。术后出现对侧神经症状或加重的患者均即刻复查腰椎CT并开始正规保守治疗,连续治疗4周以上无效者行翻修手术;计算并比较单侧入路双侧及同侧椎管减压后对侧神经症状发生率;分别于对侧神经症状出现或加重及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ore,VA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例术后出现对侧神经症状或加重,其中9例行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3例行单侧入路同侧椎管减压;10例术后即刻出现对侧神经症状或加重,2例分别于术后3周及术后7个月出现对侧神经症状;MIS-TLIF术后对侧神经症状的发生率为11.8%;基于腰椎CT影像,9例主要病因为对侧神经根管和(或)孔狭窄加重,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显著;3例对侧髓核突出和椎间隙高度无恢复,均行翻修手术;单侧入路双侧及同侧椎管减压后对侧神经症状发生率分别为12.5%和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末次出院后平均随访27.9个月,术后对侧神经症状出现或加重时,患肢VAS评分为4-8分,平均(5.9±1.4)分,末次随访时患肢VAS评分为0-3分,平均(1.2±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S-TLIF术后对侧神经症状主要病因为髓核突出、椎间隙高度无恢复、神经根管及孔狭窄加重,与术中椎管减压方式无关;出现此类并发症后须积极保守治疗,多数患者可痊愈,保守治疗无效可行翻修手术。

  • 标签: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腰椎 脊柱融合术 减压术 外科 神经根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滑脱症患者采取改良经孔腰椎融合术治疗的效果。方法:于本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收治的5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上述患者均给予改良经孔腰椎融合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效果,并对比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结果:52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156.54±34.32)min,平均出血量(306.54±54.32) mL。患者经X线、CT等检查,表明滑脱责任节段复位较好, 无出现硬膜囊及神经根损伤。与治疗前对比,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后的疼痛评分较低(P<0.05)。与治疗前对比,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后的JOA评分较高(P<0.05)。结论:在腰椎滑脱症患者治疗中采取改良经孔腰椎融合术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硬膜囊及神经根损伤,此种术式用时短、出血量低,且具有较好的复位效果,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可见此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改良经椎间孔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滑脱症 硬膜囊 神经根损伤 疼痛
  • 简介:摘要腰椎融合术在传统前路、后路及经融合的基础上,近年出现了改良的小切口和微创手术,其融合率不仅不低于传统的开放手术,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本文就腰椎融合手术路径、融合材料及融合器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椎体融合 骨移植 椎间融合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与腰椎管狭窄症合并发生的患者采用经融合术(TLIF)与经后路融合术(PLIF)效果展开对比。方法选择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与腰椎管狭窄症合并发生的患者100例,均为我院骨科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随机分组,就TLIF治疗(A组,n=50)与PLIF治疗(B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相较B组,A组操作过程中出血量、手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均呈更少显示(P<0.05)。两组术后6个月VAS、ODI评分无差异(P<0.05)。A组仅1例感染,并发症率为2%;B组感染2例,硬膜囊破裂3例,神经根损伤1例,并发症率为12%,具统计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与腰椎管狭窄症合并发生的患者,采用经融合术治疗,相较经后路融合术,可缩短病程,提高临床安全性。

  • 标签: 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老年 退行性腰椎滑脱 腰椎管狭窄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经孔腰椎融合术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3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实施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治疗,观察组15例,实施改良经孔腰椎融合术(TLIF)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腰椎滑脱恢复优良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观察组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明显下降,但是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实施改良经孔腰椎融合术治疗,可有效提高腰椎恢复效果,快速缓解疼痛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退行性腰椎滑脱 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
  • 简介:摘要我院从2008年6月~2013年6月,对38例腰椎滑脱患者进行腰椎管减压、椎弓钉棒系统内固定、后路融合器植骨融合的手术治疗,复位满意,融合优良率达到95%。

  • 标签: 腰椎滑脱 椎弓钉系统 椎间融合器 植骨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