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眼眶酸性肉芽的CT表现及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3年2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例酸性肉芽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术后复查情况。结果CT表现:3例呈溶性破坏,边界不清,呈地图样,边缘骨质硬化,内可见碎片,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肿块范围大于骨质破坏范围;2例呈虫蚀样骨质破坏;3例表现为穿凿样骨质破坏,边界锐利,无明显硬化边,其内被软组织密度影充填,并突破骨质,侵犯硬脑膜及颅骨内、外板向眶内外生长。磁共振成像多表现为等或长T1长T2信号影,T2压脂序列病灶呈低信号,其间可夹杂高信号。术后随访2年,3例病变基本愈合,与正常骨质无明显区别,5例钛网固定良好,8例均未见复发。结论眼眶酸性肉芽易与其他恶性病变相混淆,正确诊断有赖于临床、影像学、病理相结合,综合细致的全面分析有利于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 标签: 嗜酸细胞肉芽肿 眼眶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酸性肉芽影像特点及病理改变。方法 收集2018年6月-2022年6月间5例,分析临床影像表现及病理改变。结果5例中男3例,女2例,都有局部间歇性疼痛,软组织肿胀。结论 酸性肉芽结合临床病史及影像表现和病理分析不难做出正确诊断。

  • 标签: 骨嗜酸性肉芽肿 影像表现 病理分析
  • 简介:患者,女,2岁。因左耳持续性出血4个月于2004年10月27日入院。4个月前患儿无原因出现左耳道出血,曾在我科门诊检查发现左外耳道有肉芽样组织,给予摘除及碘仿纱条压迫,很快复发。入院专科检查见左颞区隆起,压之软。左外耳道深部有一从上壁垂下的红色物,质韧易出血,未能窥及鼓膜。颈部淋巴结无肿大,张口未受限,颞骨CT:左侧颞骨大面积骨质破坏,累及左颞颌关节、左性外耳道前壁,左颅中窝外壁部分破坏(见图①)。为进一步确诊,于2004年10月29日在基础麻醉下行左颞肌物切开取活检术。术中见颞肌饱满隆起,肌层下方可见肿瘤为灰蓝色,质软,似鱼肉样,不易出血,

  • 标签: 骨嗜酸性肉芽肿 持续性出血 骨性外耳道 颞骨CT 颈部淋巴结 门诊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酸性肉芽的临床病例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6例酸性肉芽。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酸性肉芽患者多为青年人,受累组织见朗格汉斯细胞和组织细胞不同程度增生,伴酸性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细胞S-100(+)、CDlα(+)、Vitnentin(+),CD68(-)、Syn(-)。结论酸性肉芽组织病理学具有一定特点,需与多种疾病鉴别,免疫组化染色对其确诊有帮助。

  • 标签: 骨嗜酸性肉芽肿 朗格汉斯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脊柱的酸性肉芽(EG),是以朗格汉斯细胞增生为特征的多系统侵犯的反应性增生性疾病,它属于3种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症(LCH)中的一种,多见于小儿和青少年,成人较少见,老年人罕见。症状性的胸椎EG常引起背部疼痛,多伴有神经功能障碍,造成脊柱失稳,甚至造成瘫痪和二便功能障碍,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一旦发生神经功能症状或脊柱不稳,需要及时通过外科手术来干预,以达到挽救濒临恶化的神经功能。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肿瘤科于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胸椎EG患者28例,均采用一期后路肿瘤切除、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重建脊柱稳定性,解决患者的神经压迫症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胸椎 嗜酸细胞肉芽肿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酸性肉芽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报告我院1例枢椎酸性肉芽病例,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对颈椎酸性肉芽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结果枢椎酸性肉芽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上表现为溶性破坏并周围软组织包块,须与脊柱恶性肿瘤、囊肿、脊柱结核、化脓性脊柱炎等相鉴别;颈椎酸性肉芽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结论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活检是确诊的关键,酸性肉芽以采用手术和放疗治疗为主。

  • 标签: 颈椎嗜酸性肉芽肿 诊断 治疗 125I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颅骨酸性肉芽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酸性肉芽常出现硬膜浸润,彻底清除病灶及对硬膜的恰当处理是手术治疗的关键。激素和抗肿瘤药物可以控制病情发展。本病对放射治疗较敏感,对多发病变广泛者,经活检证实后应进行放射治疗,一般用6~9Gy小剂量照射即可。病变较小者可行手术切除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 标签: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脊柱酸性肉芽的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脊柱酸性肉芽MRI影像学资料。结果:单发例12例,多发2例(图A.B.C),颈椎3例,胸椎9例,腰椎2例,多发病灶均位于胸椎。病灶表现为病变椎体不同程度压缩变扁,信号异常,可伴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及椎旁软组织肿块,邻近椎间盘信号未见明显异常。结论:MRI对病变范围、软组织改变及周围结构是否受累显示非常清楚,脊柱酸性肉芽的MRI影像学检查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可以提高诊断。

  • 标签: 脊柱 嗜酸性肉芽肿 磁共振成像诊断
  • 简介:目的:分析长骨酸性肉芽的影像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23例长骨酸性肉芽的临床资料,以及X线、CT、MRI表现。结果:23例中,20例单发,3例多发。其中胫骨11例,股骨5例,肱骨4例,腓骨、桡骨、尺骨各1例。影像学特点为髓腔内密度或信号异常改变、起源于皮质内缘的骨质破坏及骨髓水肿、线状或层状骨膜反应、软组织肿胀和肿块。结论:长骨酸性肉芽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病理能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长骨 嗜酸细胞肉芽肿 诊断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全身各部位酸性肉芽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对本科近1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5例酸性肉芽的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颅骨8例,下颌2例,椎体及下肢5例,临床行病灶全切,随访6~12个月,1例多发颅骨酸性肉芽术后3个月出现新病灶,其余病例未见复发。结论全身各部位酸性肉芽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同时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是临床选择治疗方案的关键。

  • 标签: 小儿 嗜酸性肉芽肿 影像学诊断
  • 简介:患者女,47岁。因右上腹部疼痛3个月入院。腹痛呈持续性钝痛,不放射,无恶心呕吐,病后无发热,大、小便正常。查体:体温36.7℃,脉搏85分/次,呼吸20次/分,血压18/12KPa。肝右肋缘下可扪及2.0cm,剑突下5.0cm,压痛,表面光滑,随呼吸上、下移动,脾不肿大。HBsAg阴性,AFP2μg/L。肝脏B超于左叶肝静脉旁探及1个2.9cm×2.4cm弱回声团,边界清,有晕环,内部回声欠均。CT发现肝左叶内有一3.0cm×2.5cm占位性病变,边界清,术前诊断:原发性肝癌。

  • 标签: 肉芽肿 嗜酸性细胞 原发性肝癌 占位性病变 右肋缘下 术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脊柱酸性内芽的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青少年脊柱酸性肉芽的手术治疗效果。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1.5-18岁,平均年龄11.8岁。所有患者均有脊髓及神经根受压症状。4例单纯行病灶清除术,其余12例均行病灶清除植融合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56个月,平均32.4个月。

  • 标签: 脊柱嗜酸性肉芽肿 青少年 外科治疗 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神经根受压症状 病灶清除术
  • 简介:酸性肉芽(gastriceosinophilicgranuloma,GEG)是一种罕见的、极易误诊的胃占位性病变。笔者收集4例,报道如下。例1,男,56岁,上腹部不适,伴呕吐1周入院,既往体健。实验室检查提示外周血酸性细胞8.1%。钡餐发现胃窦小弯侧见一穿透性溃疡,突出腔外约2.5cm,局部胃壁活动度可,周围黏膜纠集,未见明显黏膜破坏征(见图1)。拟诊胃窦小弯侧穿透性溃疡。胃镜诊断胃角处溃疡,

  • 标签: 胃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非典型酸性肉芽的临床及影像表现,探讨该病的诊断思路,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3例该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CT1例,MRI2例,均曾行X线照片。结果3例病变均为单发,分别发生于肩胛骨、耻骨联合、股骨,主要表现为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术前均未能得到正确诊断。结论发生在儿童非典型部位的酸性肉芽通过种影通过各像学检查相互补充、印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全面、细致、综合的分析能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 标签: 儿童 嗜酸性肉芽肿 影像表现
  • 简介:酸性肉芽(eosinophilicgranuloma,EG)属于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langerhanscellhistiocytosis,LCH)的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是原发性免疫缺陷性良性肿瘤样病变。EG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其发病率约占骨肿瘤的1%,而脊柱EG更少见。脊柱EG表现为椎体溶性破坏,以单发为主,少数有侵袭性,可侵及椎体附件和周围软组织;其中,胸椎EG发病率最高(54%),颈椎EG发病率最低(11%)。

  • 标签: 嗜酸细胞肉芽肿 颈椎 骨疾病 外科手术
  • 简介:颅骨酸性肉芽(skulleosinophilicgranuloma,SEG)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骨病,属于朗罕细胞组织增生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好发于颅骨,以额骨、顶骨和枕骨多见,并以骨质破坏、组织细胞增生及酸性粒细胞浸润等为特点。由于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少见.

  • 标签: 速发型 朗罕细胞 EOSINOPHILIC GRANULOMA 组织细胞增生 SK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