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杨荣环先生身兼京剧梅、尚两大流派艺术,他将两派的一些名剧重新演绎创新,特别是一些几近凋萎的折子戏,通过故事完整、情节动人的内容,精湛的技艺,以更加好听好看的舞台面貌重新呈现给观众,《银屏公主》便是最具代表性的剧目。比较来看,1950年版的《银屏公主》,其唱腔设计、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技术技巧等方面的呈现都显得平淡。而80版的《银屏公主》,经过杨荣环先生下大功夫改编,使原来剧场效果平平的戏,成为令今天的观众喜爱、惊叹的佳作。杨荣环先生是以个人独特的禀赋才华,深厚广泛的艺术学习基础及数十年的艺术实践积累,才能游刃有余的将众多流派之长融为一体,被内外行称为“出出戏有绝活”的“环派”艺术家。研究学习杨荣环先生两个版本的《银屏公主》,探究老一辈大师对一出戏的不断改编完善的思路过程,进而重新审视我们以往传承剧目的教学模式。
简介:文章是《"抗战歌曲"学习笔记》的续篇,是作者长期学习与研究"抗战歌曲"的心得体会。说是"续篇",其实是在同一个大题目之下,做一些不同的小文章。它虽然以"抗战歌曲"与民间音乐的联系为副题,实则以此入手,引伸对一系列新问题的看法,例如对"抗战歌曲的分类",即一类为有民间音乐作为根据的创作歌曲,另一类为没有民间音乐作为根据的创作歌曲。而这第二类中,又可分为强调音乐的民间风格与强调音乐的时代特点两种。其中强调时代特点的一种,又偏重向西洋音乐的学习和借鉴,从而形成两种不同的创作方法和方式,也就形成了两种不同风格的"抗战歌曲"。作者还进一步提出了"抗战歌曲"中的"说唱音乐"因素、"抗战歌曲"中的"时代音调"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作者特别强调要独立思考。这种独立思考要排除多种干扰,首先是要排除自身的好恶偏见,不能以自己的好恶为标准,对不同类型的"抗战歌曲"妄加褒贬;其次是要排除一切旧有资料的干扰,重新听歌读歌,重新翻阅资料,自己去悟,不人云亦云;其三是要尊重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抗战胜利已70多年了,对诸多问题都是可以弄清楚的。应该特别相信,那些被历史留下的、被人民忘不了的"抗战歌曲"就是值得大家学习和继承的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