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德州地处鲁西北、京杭大运河之滨,故为"水路交汇,南北要冲"的大码头,素有"神京门户"、"九大天衢"之美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厚重的文化积淀,有力推动了德州京剧的兴盛与繁荣。各地戏班云集德州,更是走出了一大批梨园名角。笔者作为一名京剧票友,出于对京剧的痴迷和爱好,对德州京剧进行了初步调查和探究。
简介: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云南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这些音乐直接在民间产生,并以民歌、器乐、舞蹈等形式流传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这些原生态音乐中既有田间耕作的农夫的欢畅呐喊,又有女人织布缝衣时的低声吟唱,虽然有很强的随意性,但能够充分抒发歌唱者的情感。本文中,笔者主要根据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的形式、手法,对其文化特质等内容进行了探讨,并对其今后的发展和传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简介:在北美,华人多聚集于纽约、加利福尼亚州等地区。在美国南端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一个以拉关裔族群及加勒比海岛国住民文化为主的城市,华裔人口仅占这一地区总人数的0.3%。文章通过实地调研与考察,探析迈阿密地区华裔群体音乐活动与创作现状,并探究这种音乐文化对华裔离散群体的意义。阐释华裔文化在与美国主流文化的碰撞、融合所带来的文化上的杂和、异质与多样中,美籍华裔群体如何通过音乐活动在这一独特历史背景环境下所展示出的文化复杂性,揭示迈阿密当今华裔群体在其离散经历中的文化身份认同。
简介:西方小音乐文化比较研究中的新概念汤亚汀美国《民族音乐学》杂志1992年第1期刊出卫斯理大学马克·斯洛宾(MarkSlobin)长达82页的文章《西方小音乐文化比较研究》(MicromusicsoftheWest:AcomparativeApproac...
简介:<正>2012年11月2日至4日,由河南大学、河南中华豫剧促进会、开封市人民政府、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文化艺术界联合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河南大学百年庆典系列学术活动之一的"中原戏剧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古都开封召开。来自省内外和台湾、香港地区及日本的百余名戏曲专家学者齐集河南大
简介:文化是一种状态,是不断向前流动、发展、变化的社会实践过程;文明是一种形态,是文化发展不同阶段所积淀并呈现出来的成果。物质成果称为物质文明;精神成果称为精神文明。文化自觉首先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文化,确定自己的位置,才能成为世界多元文化中的一元。因此,文化自觉对于中国钢琴作品的教学就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中国钢琴音乐在百年间从无到有的历史,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成果。作为钢琴教师,应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中国钢琴作品的教学水平,更有促进其发展和进步的责任和使命。
简介:一、南戏中的状元早期南戏中有很多婚变故事,都以状元为男主角,如被称"戏文之首"的《王魁》、《张协状元》、《拜月亭》、《琵琶记》、《荆钗记》等皆是。不仅如此,这些作品的题目(《张协状元》、《荆钗记》也称《王状元荆钗记》)或副末开场中
简介:近几十年,我国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文化根基的缺失。文章从儒家的"人性论"、道家的"道论"和佛教的"体用论"三个方面,论述了传统文化对于当前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育改革的启发和指导意义。笔者认为,当前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育改革应植根于传统文化,树立起自己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进而吸收、改造包括西方声乐在内的多种教育模式来促进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简介:戏曲的命名方式作为一种重要的文体现象,一直没有引起学界的重视;戏曲的命名方式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南戏、杂剧、院本、传奇之间的命名方式发生嬗变,由模糊逐渐走向清晰,随着戏曲创作主体的变化,文人涉足戏曲后;戏曲的文体意识逐渐增强,渐渐走向规范,受到“文”的影响,“记”文体逐渐进入到戏曲命名中,这是一个重要的曲学史现象。
简介:南音因为集萃了唐以来中原雅乐之遗韵,又吸收了宋词元曲、昆腔、弋阳腔、潮腔、佛曲之精华,而被专家们认为是“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这是南音具有对中原文化、外来文化兼收并蓄的开放意识的海洋性所致;而它在香港、台湾和东南亚等地的广泛影响则是它对国内和海外地区的开拓传播、积极进取的海洋精神的体现。
简介:南京白局生发于明末,是用明清俗曲及江南小调曲牌和念白串联说唱的曲艺形式,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云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南京白局表演人数一般是一二人或三五人,一人用鼓和板,其他人用牙箸有节奏地击打瓷碟,乐队以二胡、琵琶、三弦等伴奏。因过去白局表演不收报酬,总是“白唱一局”,故名“白局”。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传唱于南京街头巷尾的白局逐渐式微,2008年,南京白局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才重新受到重视。
简介:丝绸之路在探索音乐的道路上不断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丝绸之路在琵琶的演奏、教学及创作等方面做出巨大的贡献,丝绸之路把弘扬传统音乐、人的精神境界与艺术科学哲理融合为一体,潜心研究发展琵琶演奏艺术,给予琵琶作品创作、演奏风格技巧众多创新之处。本文从创新、继承两个大方面入手,通过探究作品、演奏技法、教学、思想理论来进一步阐释丝绸之路的作品对当代琵琶艺术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其创作作品的内在价值体现,且对于琵琶学习者在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精神内涵之后学习演奏具有指导作用。
简介:本文主要考察中国传统音乐中以"思念"、"哀怨"、"宗教,为代表的"情感"母题,并对各自所蕴含的文化信息进行阐释.指出,中国文化中人际友情的"互渗"状态和人生独特的悲剧形态,使中国传统音乐的抒情风格偏向于内敛和含蓄;中国文化中人与神的独特关系和特殊的宗教意识,使得中国宗教音乐呈现出浓厚的世俗性品格和地方性特征.
简介:历年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问题不少:有砍掉音乐课以增补语、数课时的,有仅仅把音乐列在课表上应付上级检查而实际并不开课的,有置规定教材于不顾擅自改教流行歌曲的。当然,也有人认真施教并严格考试,但问题亦接踵而至:天分好的学生轻而易举就能完成学习任务,而天分差的学生学到高中毕业仍然是五音不全、节奏不对,达不到及格标准。从全国的情况来看,高中毕业生普遍不识谱,而且有的人甚
简介:手风琴作为一种西方文化的象征符号,其作品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必然反映出西方的审美取向和本体特征.面对大量引进的现代手风琴作品,我们应该如何以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为依托,用东方人特有的悟性去诠释这些新的艺术表述方式和表现技法,以获得一种现代手风琴音乐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创新和超越,这是每一位同仁需要思考的.
简介:新世纪初始,(以下简称)在众多音乐教育家及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殷切希望下,终于和我们见面了.这是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最伟大的成就!
简介:我国古代多元音乐文化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分裂和统一中不断的交流、变迁、融合和发展的,其中有和其他国家之间、以及地区之间的;还有我们中国各个民族之间的。可以看的出,我国古代多元音乐文化形成的历史就是我国各族人民、各地区人民、以及和相关各国人民相互交流、借鉴、吸收、融合、定型及其发展的历史。
简介:<正>随着新历史主义的文化诗学(culturalpoetics)的兴起,以及文学研究领域内的跨学科、跨文化转向,20世纪末以来北美学界对中国古典戏曲文学的研究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我们曾在《英语学界中国古典戏曲研究的新动向(2007-2011)》一文中指出,某些海外研究者"已经将以往那种强调文学语言的独特性、文本的独立自主性,崇尚文学研究的客观性,并带有形式主义特点的‘文本细
简介:古代中国与日本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在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之前,中国的音乐文化在隋唐时期和宋明时期大量向日本传播,日本的音乐舞蹈等深受中国的影响。华侨华人在中国音乐文化输入日本的过程中功不可没。如留居日本的唐人袁晋卿、皇甫东朝等,他们在传播唐代音乐有所贡献。
简介:藏族旋律绝无仅有的民族风格呈现出某种复合性,它并非单纯表现为南音或北音风格,而是在南音风格基础上又兼容了较多北乐风范。本文着重从旋律形态角度就其风格特征进行具体分析论证,并论及其风格形成的经济、地理、人文历史等文化背景特点。
从运河文化的交融看德州京剧的兴盛
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文化探究
迈阿密华裔离散群体的音乐文化与身份认同
西方小音乐文化比较研究中的新概念
中原戏剧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论文化自觉下的中国钢琴作品教学(上)
南戏中的婚变故事和南宋状元文化
我国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育的文化反思
论戏曲之“记”的文体特性与文化内涵
论泉州南音的海洋性文化特征
试论南京白局的文化价值及传承发展
丝绸之路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琵琶艺术
中国传统音乐的“情感”母题及其文化意蕴
中小学音乐教育应注意文化意蕴
对现代手风琴音乐表演的文化思考
浅谈新课程标准中的音乐与相关文化
我国古代多元音乐文化形成的历史脉络
文化细读:北美学界明清传奇研究的新模式
略论古代中国音乐文化在日本的传播
论藏族旋律的复合性及其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