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研究背景对94例耳外伤伤者进行法医临床学鉴定,并分析成因。病例报告此次所选取的94例耳外伤伤者,其中包括60例男性,34例女性;耳别54例单纯左耳损伤,30例单纯右耳损伤,14例双耳同时损伤;伤者的平均年龄为38.7(±8.7)岁。上述伤者有三十五例耳廓损伤;上述伤者有三十四例为外伤性鼓膜穿孔;上述伤者有十例为感音性耳聋;上述伤者有八例为神经性耳聋;上述伤者有一例为左耳混合性耳聋,并发生耳膜穿孔;上述伤者二例为功能性耳聋;四例伤者为伪聋。上述伤者的损伤程度,除了两例伪聋不进行鉴定以及一例由于不能证明右耳陈旧性穿孔是不是和案件有联系而不能鉴定外,剩余伤者鉴定结果如下所述四十例为7~10级伤,一例为3级伤,五十例为4~6级伤。讨论一般来说听力障碍基本都是因耳部受到外力撞击所造成。除耳廓损伤外,听觉功能的评定是判断耳损伤等级的金标准。在检查是否耳聋时要先经过主观的测听,根据实际情况择取有效的客观测听法予以判断,可先通过耳语、捻发音以及秒表等方法予以测检,再实施电反应测听以及声阻抗电测听,声阻抗电测听在评定伪聋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若伤者的伤口为新伤,就容易给出相应结论,反之一定要查证案发时的听力证据,证据包括伤者的病历卡、体检单以及人证进行反复的比对。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肛神经阻滞麻醉的解剖学基础。方法选择成人尸体标本10例(20侧),采用俯卧位,对其坐骨肛门窝进行解剖,对肛神经沿肛门走向的角度与长度进行观测,同时对肛神经定位标志以及毗邻关系进行观察。结果尾骨尖与肛后缘的距离为3.80~5.80cm,平均为(4.54±0.64)cm;坐骨结节最凸点与尾骨尖的距离为4.50~8.00cm,平均为(6.03±0.84)cm;坐骨结节最凸点与肛后缘的距离为4.50~7.50cm,平均为(6.07±0.63)cm;肛神经主干与肛门3点钟、9点钟位的距离为3.80~7.10cm,平均为(4.91±0.93)cm;肛神经主干与肛门3点钟、9点钟位的外偏角度为30~40°,平均为(35.4±3.5)°;肛神经主干处于尾骨尖与坐骨结节的联线上,与坐骨结节的距离为1.50~2.70cm,平均为(2.21±0.26)cm,与骶结节或坐骨结节韧带平面前的距离为1.10~1.60cm,平均为(1.36±0.15)cm。结论肛神经主干处于坐骨结节内侧2.21cm,尾骨尖与坐骨结节的联线上,位置恒定;在开展肛门手术时,将麻醉剂从平坐骨结节最凸点前1.36cm处注入,所取得的麻醉效果会更加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高血压药物时间治疗的血压控制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收集3年来我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200例,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血压昼夜节律分为杓型,非杓型,反杓型及超杓型,按类型进行时间给药,随访2个月进行分析。结果入选病例中,正常血压节律87例,占43.5%;异常血压节律113例,占56.5%,其中非杓型占34.5%,反杓型占20%,超杓型占2%,中青年以正常血压节律为主,老年人以异常血压节律居多,治疗2个月,血压达标率72.5%,有71.68%的异常血压节律转为正常血压节律。结论高血压患者应重视血压节律的检测,强化高血压药物的时间治疗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部位应力性骨折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搜集26例应力性骨折患者的X线、CT、MRI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其与骨骼生物力学薄弱区的相关性。结果26例中,胫骨14例、6例骶骨翼,跖骨2例、肋骨1例、股骨颈并双侧肋骨多发骨折1例、股骨下段1例、腓骨1例.2例早期应力性骨折X线上表现为较具特征性的“灰色骨皮质征”;修复期骨痂呈球形或不规则形生长,骨膜反应明显,2例可见“双皮质征”;骨折局部愈合,典型表现为“扣征”.CT能清晰显示骨质改变和软组织水肿;MRI上骨痂生长表现为T1低信号,T2稍高信号;骨髓水肿范围较平片及CT所见大,T1低信号,T2高信号;骨折线呈长T1、短T2信号;应力性骨折发生部位有一定特征性,好发于骨骼生物力学上的薄弱区.结论应力性骨折的发生部位及影像学表现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X线平片仍是诊断应力性骨折的首选方法,CT与MRI对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