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麝香保心丸,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结果治疗组治疗心绞痛的总有效率(97.92%)显著高于对照组(80.85%),P<0.05;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较好疗效,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表现为下壁、前壁导联ST段同时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和冠脉造影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的前壁合并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梗死相关血管的不同,对60例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患者心电图及冠脉造影的特征。结果60例患者中,21例患者IRA为左前降支(LAD),占总数的35%,35例患者IRA为右冠状动脉(RCA)其中23例发生在RCA近段(67%);C组为RCA和LAD同时闭塞,仅1例,D组RCA慢性闭塞。其中,右冠状动脉闭塞者,闭塞部位多为右冠状动脉近段,ST段抬高幅度在Ⅲ导联>II导联,在V1导联>V3导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闭塞者,闭塞部位多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远段,ST段抬高幅度在V3导联>V1导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心监护在第一产程中监测胎儿窘迫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住院试产的单胎头位产妇320例。当孕妇的宫口开大至3cm时,立即给予孕妇进行持续的胎心监护,对胎心监护图像资料进行分析、评定,并对异常情况进行处理。结果320例产妇中,第一产程胎心监护正常279例,占87.19%;第一产程胎心监护异常41例,占12.81%。第一产程胎心监护异常的产妇胎儿窘迫的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第一产程胎心监护正常的产妇(P<0.05)。第一产程胎心监护异常产妇的胎儿窘迫发生率约为60%。结论胎心监护在第一产程中监测胎儿窘迫的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价值,还需要联合其他监测方法,以提高胎儿窘迫的诊断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目前家庭医生同理心水平、签约病人的自强能力水平以及两者的相关因素,探索一种借助提高医生同理心来加强病人自强能力的有效方法。方法运用中心服务效果评估量表,对上海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医门诊和全科门诊各600名患者进行调查对比分析。结果比照全科门诊,家庭医生由于与病人的良好沟通能够让医生能更大程度的激起同理心,站在病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对病人表现出关心友善;家庭医生制度支持下慢性病签约患者的自强能力水平明显高出对照组的病人。数据分析发现家医制度的建设不仅仅要发展青年医生,也要发展资深医师;同时应注意到对家庭医生在常见慢性病方面都要展开系统培训。结论同理心良好的医患沟通大大提升病人的自强能力。病人看诊医生后能够明白他们的健康问题,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并且能够提高面对、处理他们的身心问题的能力,避免盲目就诊及医疗资源的浪费,也使医患关系更和谐。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在心绞痛和急性心梗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6月至2014年7月期间确诊心绞痛或急性心梗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各29例,常规组采用氯吡格雷等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结合氯吡格雷与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后,治疗有效的患者有27例,总有效率为93.10%;常规组经过治疗后,有效的有20例,总有效率为68.97%,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患者的肌钙蛋白水平都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水平更优,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在心绞痛和急性心梗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治疗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使用通心络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0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患者于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段治疗心衰,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口服通心络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血脂水平变化情况。结果(1)对照组55例患者治疗后,显著改善19例,改善12例,无效24例,有效率为56.36%;观察组55例患者治疗后,显著改善30例,改善18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87.27%。从治疗有效率方面来看,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脂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存在着明显差异,P<0.05;与此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着明显差异,P<0.05。结论使用通心络治疗老年高血压心力衰竭是安全有效的,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通心络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高危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5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中高危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异山梨酯片10mg,3次∕日,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每晚,肠溶阿司匹林片急性期给予150mg∕天,3天后改为100mg∕天,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3粒∕次,一日3次口服,一月后观察两组综合疗效、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的有效率为92.33%,对照组为70.2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心电图检查治疗组有效率为84.62%,对照组为62.1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高危组疗效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探讨老年心力衰竭左心形态及功能的超声评估价值。方法选取68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均为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接收的患者,分为舒张组(n=35)和收缩组(n=33),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群3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行心彩超检查,比较入选者的左心形态及功能指标。结果舒张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收缩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内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舒张组患者E/A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心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显著高于收缩组(P<0.05),收缩组心脏指数、二尖瓣舒张早、晚期流速峰值比、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心力衰竭左心形态及功能采用超声进行评价具有较好的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9月~2011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9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并发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并分析发病机制和防治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并发脑心综合征55例,发生率为61.11%。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病48例,占87.27%;缺血性脑血管病7例,占12.73%。经卧床休息、吸氧、扩张冠脉、保护心肌功能、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综合治疗后,好转53例,好转率为96.36%。结论脑心综合征的发生可能与急性脑血管病的类型有关,出血性脑血管病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心脏介入术后低心排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对在我院接受心脏介入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的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理状况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5.49、4.24,P<0.05)。研究组患者中穿刺点渗血、充血性肺水肿、术后排便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02、5.02、5.44,P<0.05)。研究组患的满意率(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χ2=4.27,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心脏介入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手术游离前预注小剂量阿托品预防胆心反射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择期胆囊手术病人50例,随机分为两组。预注组游离前预注阿托品,观察术中病人的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小剂量阿托品明显减轻甚至阻断迷走神经的反射,防止心率和血压的下降。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