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隐性梅毒患者进行ART治疗时获卵情况以及胚胎发育情况,为其知情选择提供帮助。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6月到2017年10月在我中心进行ART治疗的女方隐性梅毒患者和非梅毒患者两组,比较其获卵情况、受精情况以及胚胎发育情况。结果女方隐性梅毒组,获卵数为13.87±6.24,获卵率为92.35%,显著低于非梅毒组(14±9.09;96.11%)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然而两组的卵子成熟率、2PN率、卵裂率、2PN卵裂率和可利用胚胎数均没有显著差(90.17%vs.90.51%)P>0.05;(64.29%vs.70.07%)P>0.05;(89.85%vs.91.67%)P>0.05;(99.65%vs.99.24%)P>0.05;(5.73±3.85vs.5.9±3.24)P>0.05。结论隐性梅毒患者在进行ART治疗时,虽然获卵数和获卵率低,但是卵子成熟率、2PN率、卵裂率、2PN卵裂率和可利用胚胎数与非梅毒患者无显著差异,不影响ART治疗结局,在ART咨询告知时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隐性护理在留置胃管时出现置管困难及判断的应用。方法利用隐性护理知识,对一例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插胃管及判断的过程。结果提高留置胃管的一次插管成功率。结论通过隐性护理知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分享与利用,提高护理质量,增加医患和谐,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隐性知识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0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实习的护理实习生50名,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5名,对照组25名,给予对照组传统带教,为实验组进行带教时强化护理隐性知识,统计两组护理实习生的临床带教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护理实习生的带教效果更佳,经统计,实验组护理实习生的理论成绩及操作成绩分别为(92.01±1.82)分、(94.00±2.31)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实习生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两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护理隐性知识在临床带教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提高护理实习生的操作成绩及理论成绩,值得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隐形脐带脱垂的原因及加强治疗、护理的措施。方法结合本院2008年12月份至2011年11月份13384例分娩案例的资料,对其中32例隐性脐带脱垂病例的临床治疗、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2例中出现胎先露,或是骨盆入口衔接不良,或是第一、第二产程异常等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隐性脐带脱垂的比例将近0.24%,32例出现隐性脐带脱垂的病例,经过人工破膜、徒手旋转胎头以及阴道内诊后,120s到300s之间突然胎心减速到每分钟不足100次,采取吸氧、5%碳酸氢钠溶液滴注后,有22例顺产,其余10例出现胎儿窘迫,有9例采取急诊剖宫产,另1例钳产。结论隐性脐带脱垂极可能引起脐带绕颈,羊水过多,或是相对头盆不称,或是胎儿巨大者,需要徒手旋转胎头,调整胎方位,及时给予吸氧,并借助胎心监护仪加强监测和护理,如果产妇宫口未开全,应采取头低臀高位(15°到30°之间),或是侧卧位,以降低脐带受压,并采取静脉滴注维生素C+葡萄糖液的方式来提高抗缺氧能力、减小血管通透性。只要加强、加深认识,采取合理、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及时诊断,便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隐性脐带脱垂,保证产妇与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
简介:摘要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越来越多。目前,外科手术常用于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在众多的内固定方法中,髓内固定系统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骨科医生治疗此类骨折的首选。虽然髓内针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视野不明显,出血少,但髓内针植入术中存在潜在的失血风险。患者术后常出现贫血,这不仅影响老年患者术后恢复,而且增加了患者的长期死亡率。隐性失血量常与多种因素有关。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2017年4月采用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80例老年患者。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围术期血红蛋白含量与隐性失血量的相关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隐形失血与抗凝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82例,均由同一组医师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结合患者的自主选择应用抗凝药物,其中低分子肝素钙35例(低分子肝素钙组),利伐沙班片21例(利伐沙班片组)华法林钠26例(华法林钠组),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及术前、后血细胞比容(HCT),并应用Gross方程计算出患者术后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结果三组患者在体重、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隐形出血量,低分子肝素钙组隐性失血量401.14±20.85ml;利伐沙班片组隐性失血量(402.24±24.91)ml;华法林钠组隐性失血量400.27±25.56ml。比较三组患者隐形失血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存在大量隐形失血,其中隐形失血量估计可达显性失血量的4~5倍。2.患者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利伐沙班片、华法林钠三种不同抗凝药物在隐性失血方面未见明显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劈三角肌入路和胸三角肌入路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影响,为临床处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2014年10月-2016年10月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患者共87例,微创组(A组)采用劈三角肌入路共39例,男16例,女23例,平均年龄(51.2±12.5)岁;传统组(B组)采用胸三角肌入路共48例,男21例,女27例,平均年龄(54.3±14.7)岁。收集患者术前、术后第1、3天血常规结果和围手术期显性失血量及引流量,计算隐性失血量。分析两组间显、隐性失血量差异。结果A组术中失血量(324.2±46.8)ml,总失血量(680.7±133.6)ml,其中隐性失血量占28.5%;B组术中失血量(408.8±74.3)ml,总失血量(657.6±142.7)ml,其中隐性失血量占18.5%。微创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传统组;术后第1、3天隐性出血量均多于传统组;术后第1天传统组显性出血量更多;术后第3天显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两组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两种入路总失血量无显著差异,隐性失血比例均较高,微创组隐性失血量较传统组更多,临床医师应予以重视,严密观察患者术后贫血变化。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两种国产甲型肝炎病毒抗体诊断试剂检测隐性甲肝患者血清结果比较,以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中心32份甲肝阳性血清标本以11000稀释后,采用北京万泰抗HAV-IgM诊断试剂盒作为A试剂复查3孔,北京现代抗HAV-lgM诊断试剂盒作为B试剂复查3孔,探究其检查结果。结果研究可以看出,B试剂检出率与A试剂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B试剂诊断隐性甲肝患者血清结果准确率均较高,有较高灵敏性及特异性,适用于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AV-IgM)诊断,具有较高临床诊断意义,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历经长时间的临床考察,本文作者认为,在人体疾病的致病模式中可能存在着一条普遍存在的致病模式体表皮肤黏膜局部局限性慢性隐性细菌性感染致远隔组织器官毒素性损害伴炎症免疫性反应。在此模式构建下可能存在的疾病有,精神发育迟滞,小儿孤独症系列,多动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狂症、脑炎、老年性痴呆(或阿尔海默氏病);帕金森氏综合征;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多发性硬化症、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湿疹、多形性红斑、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成人Still病、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糖尿病、多发性抽动综合征、心肌炎及心功能不全、多发性肌炎等,甚至还有更多疾病以这一模式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