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从历史的视角,即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来审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社会价值,诠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深远意义。
简介: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是继去年“七一”讲话之后的又一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为党的十六大的召开奠定了政治、思想、理论基础。讲话中阐述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集中反映了中国第三代领导集体治党治国的智慧,是马克思主义创新的光辉典范。讲话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逻辑起点,以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主体创新、动力创新为组成要素,以坚持与时俱进这一关键,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一核心,坚持执政为民这一本质为创新机制,建构了一个相互联系、逻辑严密的创新体系。创新体系的逻辑起点江泽民同志“5·31”讲话的主旨,是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将“三个代表”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中去
简介:<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教育青年一代,是党的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进学校、进课堂是社会主义学校的本质特征之一。社会主义的学校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三大要素,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是最重要、最本质的东西,是社会主义学校教育的灵魂,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它担负着传马克思主义之道,授科学真理之业,解学生思想实际之惑的神圣使命。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学校思想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中举足轻重,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