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世间万物,皆可入诗——当它们在诗人的头脑中成为各种有鲜明特点的形象,并且被想象的翅膀牵动着、呼之欲出的时候,也就是诗的婴儿呱呱堕地的时候。因为皆可入诗,才更要努力写出属于自己的、别具匠心的诗来。一切想象,一切联想,一切灵感,无不来源于生活。用眼睛去看——这是观察生活——有人看到的是云遮雾绕,有人看到的是云雾后面的真面目。用心灵去想——这是思索生活——此时此刻,需要的是冷静的审视和解剖——连同审视和解剖自己在内。思索得愈多,形象就愈活跃;思索得愈深,风格和特点就愈鲜明。当各种具体的形象,在头脑里跃跃欲动,成为活生生的时候,就是灵感出发的时候。我不愿意在有格子的稿笺上写诗的草稿——那些千篇一律的小框框教人讨厌,有时甚至使我感到愤慨——仿佛要夺走我的灵感,夺走我的想象似的。人云亦云最容易,也最没有出息。走自己的路,才有创造的天地.
简介:本文认为九十年代依然延续着八十年代的文化逻辑,只不过是其作用机制变得更隐蔽、更间接、更有效,因此,九十年代并不是个体文化时代,而是过渡性的“准个体时代”。九十年代小说创作也不具备个人化写作的本质特征,它在外部形态上已经初步具备了个人化写作的某些属性,但在精神层面上却表现出反个人化的潜在倾向,是一种模棱两可的“准个人化写作”,其根本意义在于曲折地展示了在当今时代成长为个人的艰难。在此基础上,本文论述了九十年代小说发展与城市文化变迁的相关性,描述城市文化对九十年代小说家的生存方式、写作姿态、价值选择、审美旨趣的冲击和改塑,寻绎城市文化对九十年代小说的精神指向、题材选择、叙述形态、接受图式、叙事模式、文体风格的渗透性影响,剖析九十年代小说对城市文化的回应与规避,在文化视阈内立体考察置身于各种冲击的漩流之中的小说创作的发展趋向、潜在危机与新的生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