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了防止交叉感染,一次性使用注射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现在广泛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属于管理性概念,使用性能上并不是真正的“一次性”,同种药物在输液液体加药时存在反复多次使用现象,这就给交叉感染留有隐患,容易引起疾病的传播。为杜绝上述交叉感染的发生,笔者于2006年1月开始设计研究,于2007年8月研制自毁注射器,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自毁式注射器 研制 一次性使用注射器 交叉感染 一次性注射器 使用性能
  • 简介:根据汽车零部件中的一款嵌件工字形骨架的结构特点,对成型塑件的分面、浇注系统、嵌件保护托针、侧向分与抽芯机构、动定模型芯等进行了设计,分析了嵌件保护托针的工作过程及侧向分抽芯机构中侧向芯固定块与侧滑块的定位夹紧问题,阐述了模具的结构及工作过程。实际生产表明,该模具结构合理,动作顺畅,操作方便,生产的塑件达到客户的技术要求。

  • 标签: 骨架 Z状长嵌件 注射模 工艺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应用PICC联合便携化疗泵对肿瘤病人进行化疗,提高肿瘤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方法采用PICC联合便携化疗泵用于116例消化道肿瘤患者的5-FU持续化疗中,结论应用PICC联合便携化疗泵对肿瘤病人进行化疗的方法可行。

  • 标签: 抗肿瘤 联合化疗 输注泵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研究在PICC维护贴的固定当中使用等号固定法的效果以及具体的应用情况。方法: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2019年1月到9月在我院肿瘤住院部PICC进行导管维护的患者一共选择了3065名,根据患者使用的固定方法进行分组处理,其中使用传统方法需要固定PICC患者一共613名,将其作为对照组,使用创新固定的方法一共2452名,作为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出现皮肤损伤,松脱等情况以及舒适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医用黏胶出现皮肤损伤,贴膜松脱以及感觉舒适的情况都是明显超过对照组的,差异明显,P

  • 标签: 等号式固定法 PICC维护 贴膜固定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体验学习在2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注射技能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取既往未注射过胰岛素的2糖尿病病人40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方式进行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糖尿病及胰岛素注射技能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体验学习。比较两组出院时及出院6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值(HbA1c)、胰岛素笔注射技能得分、病人胰岛素注射部位的疼痛评分。[结果]两组病人出院后6个月HbA1c、胰岛素注射技能得分、胰岛素注射部位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体验学习能提高2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注射技能、降低胰岛素注射的疼痛感,有效降低HbA1c水平。

  • 标签: 2型糖尿病 体验式学习 胰岛素 注射技能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互动健康教育规范初诊老年2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的效果。方法: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68例初诊老年2糖尿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行互动健康教育规范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地塞米松注射液联合康惠尔透明贴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皮肤过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5年10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PICC相关皮肤过敏患者6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1例,均给予康惠尔透明贴干预,研究组联合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给药,就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后舒适度、睡眠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评定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SQI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加强护理应用于预防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80例接受PICC置管患者,并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90例)与对照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加强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2%、12.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两组患者置管时间与感染发生率之间相关性。患者PICC置管时间越长,感染发生率越高。结论加强护理可有效预防、控制PICC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加强型护理 感染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VenousCatheters,PICC)导管的维护及应用中实施“C”固定方法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3年7月至2016年3月间在我院住院且应用PICC导管的患者78例,遵照随机投掷法给予分组,对照组39例行传统固定方式,研究组39例给予“C”固定方法,对比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几率。结果应用“C”固定方法后研究组裂管、破损、受压使输液速度减缓、脱落、感染的发生率相比于应用传统固定模式的对照组得到降低,P<0.05。结论“C”固定的应用降低了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护理质量。

  • 标签: &ldquo C&rdquo 型固定 PICC导管 效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轮匝肌局部注射A肉毒毒素对唇部形态的效果、作用时间、不良反应。方法2019年3—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临床医学中心整形修复科对11例美容就医者(男6例,女5例,年龄33~50岁,平均42.2岁)采用A肉毒毒素进行唇部多点浅层口轮匝肌注射,用唇部丰满度评分表对唇部形态变化进行评估,并用3D摄像头进行人脸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评估效果、作用维持时间、并发症。结果11例美容就医者行A肉毒毒素注射后唇部丰满度均有提升,平均见效时间14.6 d,平均效果维持时间124.1 d。与注射前比较,注射后1个月上唇红唇高度(Z=-2.940,P<0.05)、上唇到Ricketts美容线距离(Z=-2.137, P<0.05)和鼻唇角度(Z=-2.137, P<0.05)改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见过敏反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口轮匝肌局部注射A肉毒毒素可起到轻度丰唇效果。

  • 标签: 肉毒杆菌毒素类,A型 注射 口轮匝肌 唇部美容
  • 简介:摘要咬肌肥大对于人体的造成的美观影响比较大,手术治疗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临床中使用A肉毒杆菌注射治疗的方式,对于咬肌肥大也有着一定的治疗效果,并且这种治疗方式比较安全可靠,对患者所造成的创伤比较小。本文主要探究A肉毒素注射治疗咬肌肥大的疗效,为临床的医学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A型肉毒素 注射治疗 咬肌肥大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回肠造口的护理要点。方法采集笔者所在科室的7例患者病例,回顾性分析对其进行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7例患者造口愈合平均时间为19.85天。结论对末端回肠自闭插管造瘘术后患者应积极治疗,细心护理,以促进造口早日闭合。

  • 标签: 直肠癌 造口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B钠尿肽前体在ICU重症多脏器衰竭患者中具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过去两年内我院接收治疗的62例ICU重症多脏器衰竭患者的相关情况,以患者最终死亡或者顺利出院进行分组,其中26例患者死亡,作为小组1,另外36例患者存活,作为小组2,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各个阶段的血浆氨基末端B钠尿肽前体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小组1患者的氨基末端B钠尿肽前体平均值明显高于小组2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患者血浆氨基末端B钠尿肽前体含量高低作为ICU重症多脏器衰竭患者预后预测指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上表现出较大的价值。

  • 标签: 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 ICU重症多脏器衰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中N末端B钠尿肽前体(NT-proBNP)(以下简称BNP)水平变化规律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免疫法检测96例CHF患者(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I-IV级)及19例正常人血BNP水平,并分析血中BNP水平与NYHA分级相关性及其与LVEF(左室射血分数)的关系。结果96例CHF患者中有92例BNP升高,特异性高达96%,正常对照组19例无一例升高,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BNP的水平与CHF患者的NYHA分级存在着正相关,与LVEF存在着负相关(r分别为0.85和-0.70)。结论本研究提示血中BNP水平检测对CHF有很好的诊断价值,与NYHA分级和LVEF存在相关性。

  • 标签: B型钠尿肽 充血性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定期监测N末端B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祁县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按院外管理规范进行治疗,对照组根据临床症状变化合理调整治疗方案,观察组根据每月1次的血清NT-proBNP监测水平指导调整治疗方案,观察随访1年。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病死率、再住院率及生存质量。结果治疗1年后,观察组LVEDD、LVESD、LVEF分别为(46.2±4.5)mm、(34.7±4.2)mm、(52.4±7.2)%,均优于对照组的(54.3±5.1)mm、(41.3±6.8)mm、(40.4±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01、2.814、3.021,均P<0.05);观察组病死率、再住院率分别为6.67%(2/30)、23.33%(7/30),均低于对照组的23.33%(7/30)、60.0%(18/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328、8.801,均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评分分别为(74.5±2.3)分、(76.3±4.2)分、(78.5±2.4)分、(77.4±1.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8.6±2.1)分、(62.5±2.8)分、(64.5±3.2)分、(61.2±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01、3.682、3.875、4.001,均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定期监测NT-proBNP,可合理指导调整患者治疗方案,利于改善其心功能,降低其再住院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利钠肽,脑 监测,生理学 心力衰竭 临床方案 医院,县 心脏功能试验 每搏输出量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末端B利钠肽原(NT-proBNP)对老年非心力衰竭(心衰)住院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入选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在北京医院住院的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排除临床诊断心衰或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的患者。收集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入选患者血NT-proBNP水平,并据此将患者分为2组,即低NT-proBNP(<125 ng/L)组和高NT-proBNP(≥125 ng/L)组。分别在患者入组后3、6和12个月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记录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终点事件包括心血管事件、全因死亡、各种原因再次入院或急诊室治疗以及包括上述所有事件的复合终点事件。心血管事件定义为因心原性休克、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衰、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运重建导致的死亡、再入院或急诊室治疗。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用Log-rank法比较不同组间生存曲线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NT-proBNP是否为老年非心衰住院患者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共入选老年非心衰住院患者600例,年龄(74.9±6.5)岁,其中男性304例(50.7%)。随访344(265,359)d,随访期间复合终点事件发生178例(29.7%),全因死亡19例(3.2%),失访12例(2.0%)。入选患者中,低NT-proBNP组286例(47.7%),高NT-proBNP组314例(52.3%)。与低NT-proBNP组比较,高NT-proBNP组患者年龄较大、合并心房颤动和心肌梗死的比例较高、认知水平和日常活动能力较低、白蛋白和内生肌酐清除率较低(P均<0.05)。1年随访结果显示,高NT-proBNP组患者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高于低NT-proBNP组[33.4%(105/314)比24.8%(71/286),P=0.02],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亦高于低NT-proBNP组[17.5%(55/314)比8.4%(24/286),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亦显示出同样的趋势,高NT-proBNP组患者复合终点事件(Log-rank P=0.016)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Log-rank P=0.001)均高于低NT-proBNP组。高NT-proBNP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高于低NT-proBNP组[4.8%(15/314)比1.4%(4/286),P=0.020],但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则显示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P=0.052)。校正了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舒张压、肌酐清除率、血红蛋白、白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心肌梗死、心房颤动、躯体生活活动能力评估评分、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评分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是复合终点事件(HR=1.376,95%CI 1.049~1.806, P=0.021)和心血管事件(HR=1.777,95%CI 1.185~2.664, P=0.005)的独立预测因子,但不是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P=0.206)。结论NT-proBNP对老年非心衰住院患者的预后特别是再入院和心血管事件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测定此类患者的NT-proBNP水平有助于快速识别远期预后不良的高危人群。

  • 标签: 住院病人 老年人 预后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探究急性肺栓塞(APE)患者中N末端B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栓中心就诊的临床诊断为APE且具有冠脉CT检查(CCTA)的患者,记录患者入院时 NT-proBNP 水平、冠脉狭窄、Qanadli评分等临床指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NT-proBNP升高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探究各影响因素与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308例APE患者,男性124例(占40.3%),年龄(67±10)岁。其中,NT-proBNP ≥500pg/mL患者118例,NT-proBNP<500pg/mL患者19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心率[比值比(OR)1.030,95%可信区间(CI)1.011~1.050,P=0.002]、世界卫生组织(WHO)心功能分级Ⅲ级或Ⅳ级(OR 3.678,95%CI 1.280~10.572,P=0.016)、简化的肺栓塞严重指数(sPESI)评分≥1(OR 2.104,95%CI 1.080~4.102,P=0.029)、Qanadli评分(OR 1.021,95%CI 1.007~1.034,P=0.002)和冠脉狭窄(OR 1.832,95%CI 1.062~3.161,P=0.030)是影响NT-proBNP水平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简化MDRD公式)(OR 0.974,95%CI 0.959~0.990,P=0.001)是影响NT-proBNP水平增高的保护因素,且NT-proBNP水平与心率(ρ=0.250,P<0.001),Qanadili评分(相关系数ρ=0.207,P<0.001)和eGFR(ρ=-0.220,P<0.001)之间均存在较高的相关性。结论临床上对于NT-proBNP水平升高的APE患者应关注其冠脉和肾功能状态。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利钠肽 冠脉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