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室性心律失常病人应用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并其探究其治疗效果。方法:本次80例研究者,均是来自2018年7月~2020年4月间,本院治疗的室性心律失常病人,将所有的研究者以字母划分方式细化为相同人数的两组,A组(乐克急诊治疗)与B组(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急诊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结果:在采取不同治疗后,B组病人的临床效果优势显著;另外B组病人不良反应情况也比A组病人偏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以上表述,将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应用于急诊室性心律失常病人治疗中,能够降低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缓解临床症状且效果明显,值得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 在2020年1月到2020年10月间共选择40例患者参与这次实验,按治疗方案将其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结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结果 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患者在治疗前的心功能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程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由此我们可知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给予胺碘酮结合厄贝沙坦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因此可在临床上大力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采用护理干预对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本次纳入的分析对象均选取于在我院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共计80例,研究开始于2020年2月,结束于2021年2月,为了深入分析护理干预的影响,本次使用对比的方法完成研究,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40例患者划分为参照组,另外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40例患者划分为研究组,不同护理方法实施后观察和分析患者的临床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主要包括:不良反应情况、护理满意度等数据,同时进行比较。结果:15.0%(6/40)、50.0%(20/40),前者为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后者为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后者有明显劣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满意度为97.5%(39/40)相对于参照组75.0%(30/40)较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减少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还能够促进临床效果的提升,可在今后护理中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甘肃省不同类型生态区居民生活饮用水碘水平,为因地制宜防治碘缺乏病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5 - 7月,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将甘肃省划分为荒漠区、河西走廊戈壁区、黄土高原丘陵区、秦岭中山峡谷区、甘南高原草原草甸区、黄土高原沟壑区6个生态区,每个生态区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选择1个县,每个县以乡镇为单位采集居民生活饮用水水样,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进行水碘含量测定。结果共在6个生态区的527个乡镇采集水样4 037份,水碘范围为0.10 ~ 97.60 μg/L,中位数为2.10 μg/L;其中,6个生态区的水碘中位数均< 40 μg/L,不同生态区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 1 007.440,P < 0.01);统一集中、部分集中和分散供水水样分别为157、2 263、1 617份,水碘中位数分别为1.61、2.42、1.83 μg/L,不同供水方式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 37.164,P < 0.01)。按供水方式分层,同一供水方式不同生态区间水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 = 32.628、580.630、391.070,P均< 0.01);按生态区类型分层,荒漠区、河西走廊戈壁区、秦岭中山峡谷区、甘南高原草原草甸区不同供水方式间水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 - 2.770,H = 6.369、9.936、12.666,P均< 0.05)。结论甘肃省6个生态区均为碘缺乏地区;不同类型生态区及不同供水方式间水碘含量分布均有所不同。应定期开展水碘含量和供水设施运转状态调查,因地制宜,及时调整碘缺乏病防治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的意义,观察患者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6例(收治起止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3月)的心血管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其中,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接受常规护理的5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剩余接受针对性护理的5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为:重度1.73%、中度3.45%、轻度1.7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为:重度13.79%、中度8.62%、轻度3.4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结果为: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存在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接受介入治疗的心血管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碘浓度(UIC)在不同危险度分层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中与131I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首次131I治疗的DTC患者181例[男75例,女106例,年龄(44.1±12.5)岁]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中低危组和高危组,131I疗效分为疗效满意(ER)和疗效不满意(non-ER),评价指标包括性别、年龄、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UIC等。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UIC差异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疗效影响因素。结果181例患者中113例为中低危患者,UIC为111.60(55.80, 204.65) μg/L;ps-Tg为2.08(0.63, 4.91) μg/L。中低危患者中,和ER组(86例)比较,non-ER组(27例)有较高的UIC和ps-Tg水平(z值:-2.585、-4.511,均P<0.05)。68例高危患者的UIC为115.40(61.23, 167.28) μg/L;ps-Tg为16.65(4.52, 43.45) μg/L。高危患者中,和ER组(20例)比较,non-ER组(48例)有较高的ps-Tg水平(z=-4.677, P<0.01),但UI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13,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ps-Tg是中低危患者[比值比(OR)=6.157(95% CI:1.046~36.227);OR=22.965(95% CI:3.591~146.857),均P<0.05]和高危患者[OR=9.696(95% CI:1.379~68.169),P<0.05]non-ER的危险因素;中低危non-ER患者中UIC是non-ER的危险因素[OR=3.715(95% CI:1.201~11.488),P<0.05]。结论在中低危DTC患者中non-ER与UIC有关,但在高危患者中UIC不影响non-ER。中低危及高危患者较高的ps-Tg与non-ER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通过对比传统的单一用药和联合用药,来探寻冠心病心律不齐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 此次研究对象为近年来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共计100例,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在临床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及控制不良反应发生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应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并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65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采用双盲分组法将患者分为A组34例和B组31例。A组采用普罗帕酮治疗,B组采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药物副反应。结果 经治疗,B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的血清hs-CRP水平及HRV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罗帕酮和胺碘酮均是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药物且均有良好的安全性,综合比较胺碘酮的药用价值更好,值得临床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所收治的共计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入选的60例患者随机乱序均分为30例接受利多卡因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以及30例接受胺碘酮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心功能均得到了有效改善,但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更佳,两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的疗效确切,能大幅度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确保患者的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辅助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时间为2020年01月至2021年05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两组,在临床治疗方案上,一组(n=34)给予胺碘酮治疗,设为胺碘酮组,一组(n=34)给予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设为联合组。两组连续药物治疗28d。比较用药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血清钾(K)、血清镁(Mg)指标差异。结果:用药前,两组LVEF、CO、血清K、血清M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联合组LVEF、CO、血清K、血清Mg水平高于胺碘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药物治疗方案中,给予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心功能,提高血清钾、血清镁浓度,减轻心律失常症状,药物联合应用价值显著。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心力衰竭伴有快速心房颤动的患者急诊抢救中胺碘酮应用的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我急诊进行抢救的心力衰竭伴有快速心房颤动患者(30例)当做分析的对象,遵入诊顺序分乙组和甲组,每组15例。此次研究患者均实施基础治疗,乙组加用西地兰和地高辛,甲组加用胺碘酮,对患者的心率、QT期间、疗效、不良反应进行总结。结果:乙组心率大于甲组,差异显著,P<0.05。乙组QT期间小于甲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乙组治疗总有效率小于甲组,差异显著,P<0.05。乙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大于甲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心力衰竭伴有快速心房颤动的患者急诊抢救中,胺碘酮的疗效确切。
简介:摘要:通过评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奶粉中碘的测量不确定度,分析影响测量结果的主要来源,提高检测质量控制水平。实验过程显示,不确定度的来源分别为曲线拟合浓度、定容体积、称取质量、校准溶液浓度配制、测量总重复性、回收率。结果表明,奶粉中碘含量为17.19mg/kg,扩展不确定度为1.19mg/kg。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时段选取范围2017年01月~2021年01月,入选此次研究90例患者均为我院接收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结合此间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治疗方法的差异,将其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依次实施常规治疗以及胺碘酮治疗,比较在不同干预措施应用下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分析治疗效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7.78%)得到了显著提升,和对照组(80.00%)相比,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和对照组(8.89%)相比,观察组(2.22%)更低,但两组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期间,通过予以胺碘酮治疗方法,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水平,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科收治的120例口腔溃疡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进而对西瓜霜喷剂与西地碘含片的疗效进行对比。方法:将我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