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总结内镜微创技术对胰周坏死感染外引流术后残余病灶清创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71例胰周坏死感染经外引流术后未愈患者,采用胆道镜经引流窦道进入病灶内部直视下识别并清除坏死组织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经胆道镜下清创术治愈64例,治愈率90.1%,3例因经费原因中途退出治疗,4例患者分别在胆道镜下清创1~3次后因技术原因改行剖腹手术。64例胆道镜辅助清创治愈者接受胆道镜下清创2~9次,平均5.1次,87.5%的患者需4~6次清创;第一次镜下清创至治愈拔管时间为18~125d,平均71.3d。胆道镜下清创并发出血3例,肠瘘2例,均经非手术治愈。结论通过已建立的引流通道对胰周坏死感染残余病灶行胆道镜下清创术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修改Graeb标准评分与脑室外引流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120例经脑室外引流治疗的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按修改Graeb标准逐一评分并记录,并同时记录其达到拔管标准所需时间,将脑室外引流时间与修改Graeb标准脑室出血评分进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经检验,Rs=0.444,Rs值介于0.3至0.5之间,提示两者具有中等程度的正相关性,p=0.000,P<0.01,认为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修改Graeb评分数值越高则达到拔管要求所需要的脑室外引流时间相应越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42例侧脑室外引流术后观察与护理重点。方法选出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42例侧脑室外引流术患者,根据术后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SAS、SD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肺部感染、引流管移位、引流不畅)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47.3±3.1分、46.6±3.6分)均低于对照组(58.5±3.5分、57.5±3.8分),并发症发生率(14.3%)低于对照组(33.3%),护理满意度(100.0%)高于对照组(85.7%),均P<0.05。结论加强对侧脑室外引流术患者术后观察与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溧水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于2003年9月至2014年10月采用微创穿刺行侧脑室外引流手术,术后尿激酶溶血引流治疗的39例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9例患者中,死亡5例(12.8%),1例发生迟发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依据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术后3个月恢复良好者15例(38.5%),日常生活可基本自理者11例(28.2%),日常生活不能自理者8例(20.5%)。结论微创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是一种操作简单,疗效确切,降低病死率及病残率有效的微侵袭治疗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脑室内出血(IVH)的治疗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40例IVH病例随机分为改良组及传统组。改良组选择在出血相对较多的一侧常规行侧脑室额角穿刺外引流;而在出血相对较少的一侧额角置入Ommaya囊后行囊腔穿刺外引流。脑室外引流5-7d后,改为仅Ommaya囊穿刺外引流。传统组则行双侧侧脑室普通外引流,5-7d后结合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血性脑脊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迟发性脑积水、颅内感染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等。结果两组迟发性脑积水、颅内感染发生率及预后(ADL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改良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组。结论该项改良技术安全可靠、损伤小、恢复快,能大大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改善预后,优于传统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管护理预防术后颅内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98例脑外室引流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9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49例患者实施整体护理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出现颅内感染、继发出血、急性脑水肿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规范、基础护理、护理安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室外引流术后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患者的预后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室外引流伤口包扎中应用自粘性弹性绷带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4年4月 70例脑室外引流术患者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使用普通绷带包扎伤口,35例实验组经自粘性弹性绷带包扎伤口,对比换药协助率、换药费用、住院时间、引流管折叠率、脑脊液漏发生率指标。结果:换药协助率、引流管折叠率、脑脊液漏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换药费用以及治疗时间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后患者使用自粘性弹性绷带包扎伤口可减少脑脊液漏的情况,避免引流管折叠,减少换药协助需求,同时具有换药费用低、治疗周期短的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0例重度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行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对照组患者予以腰椎穿刺释放血性脑脊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5d、治疗后10d的GC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5d、治疗后10d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5d、治疗后10d的GCS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脑积水、癫痫、脑梗死以及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3.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分析腰大池持续引流并鞘内注射术治疗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06年2月—2014年2月本院诊治的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行腰椎穿刺鞘内注射治疗,研究组30例患者行腰大池持续引流并鞘内注射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时间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体温均有所下降,且脑脊液中的蛋白含量、白细胞数、葡萄糖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并鞘内注射术治疗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以减少TSAH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方法对18例TSAH患者行持续腰大池引流的操作方法与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8例TSAH患者经持续腰大池引流和精心护理,患者85%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改善,无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1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及护理配合,能有效降低TSAH患者的颅内压,改善脑脊液循环,对缓解头痛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