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肩锁钩板内固定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接受肩锁钩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15例患有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术后恢复阶段是否出现锁骨下神经、血管损伤、伤口感染以及内固定是否松动、断裂,有无出现骨折现象,复位是否完全。结果15例患者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创口恢复良好,未有感染,X线片检查显示,内固定没有松动、断裂,未出现骨折现象。15例患者恢复状态良好,未出现再脱位现象,治愈率100.0%。结论应用肩锁钩板内固定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疗效显著,有效固定肩锁关节,及早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术后恢复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肩袖损伤术后运用肩胸关节运动训练对改善肩关节功能与降低疼痛评分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4例肩袖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肩胸关节运动训练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以及疼痛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干预后力量测试、活动范围、日常活动、疼痛以及总分等评分明显较高(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袖损伤患者采用肩胸关节运动锻炼进行干预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不但能够明显改善肩关节功能,还可使疼痛评分明显降低,值得全面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体外冲击波联合肩周肌群训练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9月~2022年12月于我院康复医学科接受治疗的80例肩袖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肩周肌群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体外冲击波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疼痛VAS评分、CMS评分及UCLA评分情况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CM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UCL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肩袖损伤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肩周肌群训练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CMS和UCLA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体外冲击波联合肩周肌群训练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9月~2022年12月于我院康复医学科接受治疗的80例肩袖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肩周肌群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体外冲击波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疼痛VAS评分、CMS评分及UCLA评分情况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CM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UCL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肩袖损伤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肩周肌群训练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CMS和UCLA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数字化断层融合(DTS)成像在冈上肌出口位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1月于巴彦淖尔市医院因肩关节不适就诊,且经临床查体、MRI检查确诊的93例SI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56例、女性37例,年龄30~77(55.4±8.2)岁。所有患者均在MRI检查后7 d内,为明确是否有行肩峰成形术或肩袖重建术的必要而行X线数字化摄影(DR)和DTS成像检查。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测量的肩峰形态差异的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肩-肱距离(AHI)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LSD)-t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测量的AHI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AUC的比较采用Z检验。结果MRI、DR、DTS 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SIS患者肩峰形态检查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4,P>0.05)。MRI、DR、DTS 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测量SIS患者AH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7±1.21)mm对(8.91±1.50)mm对(8.66±1.25)mm,F=3.84,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MRI与D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P<0.05),而MRI与DTS、DR与DT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0、1.24,均P>0.05)。MRI、DTS、DR诊断AHI的灵敏度分别为96.35%、96.36%、86.79%,特异度分别为72.44%、58.28%、54.73%,AUC分别为0.906、0.808、0.677,95%CI分别为0.839~0.951、0.727~0.874、0.586~0.760,三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1,P<0.05)。结论冈上肌出口位DTS是确诊SIS相对经济、实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作为肩部不适患者的一种普查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对10例肩袖损伤患者临床误诊资料进行分析,为临床提高诊断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误诊的10例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影像学结果及治疗方法、诊疗结果等进行分析整理。结果10例患者均被临床误诊为肩部软组织挫伤、肩周炎,均不同程度的表现有疼痛、肌弱、上臂活动障碍等。治疗1~2周后临床症状未见减轻或改善,对所有患者进一步MRI检查或关节造影检查等影像学辅助检查后均被诊断为肩袖损伤,临床给予对症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其中采用患肢外展牵引制动+口服止痛药+痛点封闭理疗+康复锻炼保守治疗3例,2例无效后转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含保守治疗无效后转手术2例)9例,其中采用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进行肩袖修复5例,行关节镜下清理术2例,行单一肩袖组织缝合术1例,行开放手术1例。上述治疗后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的得到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出现肩袖损伤的患者一定要做到影像学检查与临床实际表现进行综合判断,尤其是对于陈旧性损伤患者,建议最好使用肩关节造影检查(以双重对比造影效果最佳),有效降低此类疾病的误诊发生率,切实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