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成形术治疗下撞击综合征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研究2008年6月-2011年3月收治的12例下撞击综合征患者。Neer分度Ⅰ度3例,Ⅱ度7例,Ⅲ度2例。术前常规拍摄肩关节正位和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10例行MRI检查。12例均行前成形术,均无需缝合袖。结果随访时间7~33个月,平均11个月,本组12例中治愈4例、显效5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2%(11/12)。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关节镜下成形术是治疗下撞击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其创伤小,同时可处理关节内其他病变,术后恢复快。

  • 标签: 肩关节 肩撞击综合征 关节镜检查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撞击综合征(SIS)患者与健康人群下滑囊(SAB)的超声图像特征,探讨一种简便而准确的SAB超声评估方法。方法:选取确诊为SIS的患者58例(病例组)共65个患,以及无任何肩关节不适的健康志愿者50例(正常对照组)共50个优势。均行肩关节超声检查,观察SAB是否增厚、有无积液等,并分别在肩胛下肌腱长轴及短轴切面、冈上肌腱长轴及短轴切面测量SAB厚度。结果:病例组滑囊增厚、积液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265,P<0.001;χ2=15.345,P<0.001)。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冈上肌腱短轴切面测得的SAB平均厚度均大于肩胛下肌腱长轴、短轴及冈上肌腱长轴切面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能准确评估SIS患者SAB增厚、积液扩张等病理改变,冈上肌腱短轴切面测量SAB厚度简单可靠。

  • 标签: 肩峰撞击综合征 肩峰下滑囊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发生下撞击综合征(SIS)与形态及下间隙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骨科采用肱骨近端钛板治疗的6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男40例,女22例;年龄35~71岁,平均53.5岁;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三部分38例,四部分24例。根据Nikolaus提出的标准判定患者术后SIS的发生情况,并将其分为SIS组和Non-SIS组,在术后X线片上观察形态并测量下间隙[-大结节间距(AGI)、-钛板间距(API)],并分析其与发生SIS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及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感染及内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SIS组患者18例,Non-SIS组患者44例;SIS组中Ⅰ型3例,Ⅱ、Ⅲ型15例;Non-SIS组中Ⅰ型20例,Ⅱ、Ⅲ型24例。SIS组中Ⅱ、Ⅲ型患者比例(15/18)显著高于Non-SIS组(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S组患者的AGI及API分别为(11.6±2.1)、(14.2±2.4)mm,明显小于Non-SIS组患者的(15.7±2.8)、(18.5±3.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S是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常见并发症,形态异常(Ⅱ、Ⅲ型)、骨折复位欠佳(AGI变小)、钛板放置过高(API变小)等均为术后发生SIS的重要诱发因素。

  • 标签: 肩关节 肩撞击综合征 肩峰 肱骨近端骨折 相关性
  • 简介:目的:为修复肱骨近端提供新的手术方法.方法:在40例成人尸体标本上,观察了胸动脉走行、分支及分布.结果:胸动脉支沿途发出3~5支、外径0.3~0.5mm的骨膜支分布锁骨中外段后参与网形成;其长度5.1±0.4cm、外径1.2±0.2mm.锁骨支有1~3支、外径0.2~0.5mm的骨膜支分布锁骨中内段;其长度2.0±0.1cm、外径1.2±0.2mm.结论:可设计以胸动脉支蒂逆行锁骨骨膜(骨)瓣转位修复肱骨近端的新术式.

  • 标签: 胸肩峰动脉 锁骨瓣转位术 解剖学 手术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背景痛现在已成为骨科第三常见的骨骼肌肉症状,其病情的症状可能都相似,通常只有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或关节镜检查才能鉴别。方法此文章基于对MEDLINE数据库进行选择性搜索所检索到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撞击综合症是经过询问患者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并通过X射线、超声和磁共振成像来确诊。结论针对撞击综合症,需要更多的诊断及排除方法从而加强其正确性。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下关节腔灌注扩张联合手法松解治疗冻结222例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10月至2019年4月,我科住院的冻结患者222例,将22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1例。对照组111例患者均给予下,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即刻联合手法松解肩关节。对比治疗前后的肩关节主动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当天及6个月,12个月肩关节疼痛缓解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冻结患者接受下关节腔灌注扩张联合手法松解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患者疼痛症状,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冻结肩 手法松解
  • 简介:[摘要 ] 目的 观察下关节腔灌注扩张联合手法松解治疗冻结 222 例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 2015 年 10 月至 2019 年 4 月,我科住院的冻结患者 222 例,将 222 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111 例。对照组 111 例患者均给予下,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即刻联合手法松解肩关节。对 比 治疗前后的肩关节主动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当天及 6 个月, 12 个月肩关节疼痛缓解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冻结患者接受下关节腔灌注扩张联合手法松解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患者疼痛症状 , 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 ] 冻结肩 手法松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前外侧切口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科学性、合理性。方法将近3年来我院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病例随机选出经前外侧切口手术入路病例15例,经传统三角肌、胸大肌肌间沟手术入路15例,共30例,分为观察组(前外侧切口组),对照组(传统经三角肌胸大肌肌间沟切口),从手术过程及术后6个月、1年后患者的症状体征等方面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结果从手术过程及术后6个月、术后1年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比较,前外侧切口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更科学,更合理。结论对于前外侧切口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肩峰前外 传统经三角肌胸 肱骨近端骨折
  • 简介: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探讨指数与退变性全层袖撕裂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10月经MRI检测或肩关节镜确诊袖全层撕裂的患者48例为实验组,平均年龄66岁;选取同期因其它肩关节疾病(冻结或肩关节不稳)就诊的患者52例为对照组,平均年龄63岁。将两者基本资料进行对比,由同一名放射科医生采集所有患者的肩关节标准前后位X线片,由2名独立的骨科医师测量所有患者的指数结果,对比两组之间指数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指数值:袖撕裂组平均指数0.71,对照组指数0.65,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袖撕裂患者中,女性指数为0.70,男性指数为0.69,二者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0)。结论指数可有效预测老年人群中退变性全层袖撕裂的发生。

  • 标签: 肩关节 回旋套损伤 肩损伤 创伤和损伤 肩峰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带袢钢板双(Endobutton)重建喙锁韧带治疗TossyIII型锁关节脱位和端骨折效果。方法对TossyIII型锁关节脱位和端骨折12例均采用带袢钢板行韧带重建,术后采用肩关节Constant—Murley进行评分。结果患者经3~12个月随访,切口愈合良好,肩关节疼痛度、肩关节外展活动度均可,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影像学检查显示,锁关节复位和骨折愈合优良。结论应用带袢钢板治疗TossyIII型锁关节脱位和端骨折具有术口小,创伤少,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发生率低,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无需二次取出,降低医疗费用等优点。

  • 标签: 肩锁关节脱位 肩峰端骨折 带袢钢板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刺透疗法治疗下滑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实验共选取病例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透刺法治疗,对照组以按摩为主辅以熏蒸治疗。结果刺透疗法治疗下滑囊炎疗效满意,并有见效快、成本低、损伤小等优点。结论本实验通过平行对照的方法对下滑囊炎按摩治疗辅以熏蒸治疗临床观察结果的分析,探索以透刺为主治疗方案的实用价值。从而确定其可以提高疗效的一种临床治疗方法。

  • 标签: 刺透疗法 肩峰下滑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部调衡法治疗撞击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我们对36例撞击综合征患者,通过松解颈、胸、、上臂部相应肌肉及筋膜,调整肌肉张力,抗阻强化相关肌肉,纠正肱骨头向下移位,减缓下间隙内压力和减轻肩部周围软组织张力,达到筋骨平衡,治疗撞击导致的疼痛。结果采用目前广泛应用的肩关节功能评定量表评价患者肩关节整体功能,结合常见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评定:36例患者治愈8例,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有效率91.7%。结论肩部调衡法是一种治疗撞击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肩关节 肩撞击综合征 肩部调衡法 功能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成形术及袖修复治疗老年性全层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采用关节镜下成形术及袖修复或保守方法治疗老年性全层袖损伤患者共142例,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关节镜手术治疗组(手术组)和保守方法治疗组(对照组)。手术组完整随访70例,男26例,女44例;年龄66~83岁,平均74.5岁;参照DEORIO和COFIELD的分级标准,中撕裂61例,大撕裂9例。对照组完整随访62例,男27例,女35例;年龄65~82岁,平均74.2岁;参照DEORIO和COFIELD的分级标准,中撕裂41例,大撕裂21例。比较两组患者分组时、治疗1年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活动范围、简明肩关节功能测试(SST)评分、欧洲肩关节协会的Constant肩关节评分。结果132例患者获得至少1年的完整随访,手术组70例,对照组62例。分组时两组患者VAS评分、肩关节活动范围、SST评分、Constant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年时手术组患者的VAS评分、肩关节活动范围、SST评分和Constant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关节镜成形加袖修补治疗袖全层撕裂,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长期随访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关节镜 肩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外侧骨赘对关节镜下成形术治疗袖肌腱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行成形术的68例袖肌腱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患者肩关节X线检查将其下骨赘分为外侧型骨赘和前侧型骨赘两大类。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Constant肩关节评分、12条生存质量量表(12-items the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 SF-12)评分进行术前及术后3个月评分。结果68例患者中26例为外侧型,42例为前侧型。术前外侧型患者的VAS、Constant、SF-12评分明显劣于前侧型患者(P<0.05)。术后3个月,外侧型患者VAS评分降低(3.64 ± 0.54)分,前侧型患者VAS评分降低(2.61±0.09)分,外侧型患者VAS评分改善显著(P<0.05)。其Constant、SF-12评分改善也更为明显(P<0.05)。结论下骨赘的形态短期内影响袖肌腱病的临床效果。外侧型骨赘的患者临床症状更严重,但手术效果改善也较为明显。

  • 标签: 肩袖损伤 肌腱病 肩峰下骨赘 关节镜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