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与表征,承载、表达着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与道德规范。二语(或外语)习得社会心理方面的研究认为,学习新的语言会带来包含文化认同在内的自我认同的变化,其中一种结果是消减性认同,指学习者的母语语言文化认同被目的语语言文化认同所取代。国内有关外语学习与自我认同变化的研究也表明,大学生在外语学习中产生的消减性文化认同变化较为明显。由于高校英语课程的文化内容涉及大量的以英美国家文化为主的西方文化,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感可能存在着被英语语言文化认同动摇的风险。因此,高校英语课程要重视这种作为学习附带性结果的文化认同变化,同时弘扬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学中更加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主流文化价值的引领。基于此,本篇文章对高校英语课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程思政的视角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简介:【摘要】:思政课教师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要自觉担当责任,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意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鲜明主题。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做到生动、有吸引力,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以爱国主义为思想引擎的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应在课堂内外形成教育合力,做好价值塑造和思想引领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高校需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备开拓进取和创新的时代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构成内容,更加科学的渗透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必要性的思考,教育工作者可在教育目标、育人功能、教育实践中进行具体体现。基于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必要性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通过综合运用现场教学、情境教学等实践教学活动形式,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凸显旅顺资源和地域优势,创新实践活动形式,把实践教学搬到革命遗址、纪念馆等地,加强体验式实践教学。让学生真实感受到我们党所走过的烽火岁月,感悟我们党对抗战胜利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深化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使其亲身感受革命文化,革命传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增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简介: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推动大中小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和一以贯之坚定政治立场的重要课程,尤其是培养青年爱国主义情怀的主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的核心要素是爱国主义教育,建立大中小学生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需要通过阶梯式的教育覆盖、分阶段的教育方式持续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学生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手段,也是引领学生形成爱国主义思想的“风向标”,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体系中既是应对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时代的新要求,又能有效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改革。
简介:[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统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灵魂。“思法”课的“三化一中心”教学改革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思法”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等逐一进行调校与整合,即是在整体规划和宏观把握的基础上,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优化专题化教学内容设计,突出问题导向;对课堂分段,打破“满堂灌”, 创新“两讲+四辩”的论辩化教学方式;构建既考查“知”,又考查“行”的系统的过程化考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