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30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是否有颈动脉斑块分为正常组140例,斑块组162例。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详细询问有无吸烟、饮酒、脑卒中、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病史,检测患者血糖(GLU)、尿酸(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sdLDL-C、Hcy水平。将斑块组中有一处斑块形成的患者纳入单发斑块组,有两处斑块形成的患者纳入双发斑块组,有大于两处斑块形成的患者纳入多发斑块组,进行三组间sdLDL-C、Hcy水平比较。结果斑块组吸烟人数、收缩压、UA、GLU、Hcy、LDL-C、sdLDL-C水平较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吸烟、收缩压、UA、GLU、Hcy、LDL-C、sdLDL-C(P<0.05);组间Hcy、sdLDL-C水平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多发斑块组、双发斑块组、单发斑块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cy、sdLDL-C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与粥样硬化斑块的数量具有一致性。联合检测两者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干预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泌乳素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利培酮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5例,将其列为观察组,给予该组为期8周的利培酮治疗;另选取同期未接受药物治疗的健康人群15例,将其列为对照组。然后检查两组受检者的血清泌乳素含量变化情况,并通过PANSS量表进行阴阳性分析。结果治疗效果13例缓解,2例无效;血清泌乳素含量的变化情况观察组出现了显著变化,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治疗后PANSS评分改善者的PANSS评分增值≥30%,而无效者的PANSS评分增值<30%。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泌乳素含量会在利培酮剂量增加后出现明显上升,而且临床症状会得到明显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与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患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4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20)未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观察组(n=20)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血红蛋白Hb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的最高血清总胆红素值较对照组患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后,NEC的发生率为3.45%;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后,NEC的发生率为4.51%。两组患儿的NEC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患NEC的发生率,与是否静脉输注IVIG无显著的相关性。因而,本实验研究认为,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需要根据患儿自身的实际病情,酌量应用IVIG进行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指标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2015年12月—2017年1月收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患者,以该院健康体检人群50名为对照组,分析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C反应蛋白、C肽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研究组中不同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C反应蛋白、C肽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C反应蛋白、C肽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C反应蛋白、C肽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文认为随着糖尿病病情的发生,会诱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通过测定糖尿病患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血浆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C肽水平指标可以较好的预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尽早行上述指标的筛查。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孕妇病毒载量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及对孕妇妊娠结局、所娩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550例妊娠妇女病历资料,根据HBV感染及HBVDNA载量情况分为3组,DNA阳性组(HBV感染,HBVDNA阳性)100例,DNA阴性组(HBV感染,HBVDNA阴性)297例,对照组(非HBV感染)150例,比较3组GDM发生率及各组中确诊GDM孕妇对妊娠结局和分娩新生儿的影响。结果DNA阳性组、DNA阴性组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A阳性组与DNA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NA阴性组和对照组比较,DNA阳性组妊娠期高血压、早产和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但DNA阴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GDM间在ICP、羊水情况、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先天畸形、胎儿窘迫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孕妇GDM发生率增加,HBVDNA高载量增加了早产、巨大儿、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几率,密切监测HBVDNA和血糖并维持其基本正常,有助于减少妊娠不良结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卒中患者中血清sE-选择素、前白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脑微出血的临床关系。方法分别选取60例脑卒中病人和60例健康人展开研究,将其记为患病组和健康组。检测并对比两组血清sE-选择素、前白蛋白的表达水平,对比患病组中发生脑微出血者和未发生脑微出血者、不同脑微出血严重程度者血清因子的水平。结果患病组血清sE-选择素水平远高于健康组(P<0.05),而前者血清前白蛋白水平远低于健康组(P<0.05);发生脑微出血者与未发生脑微出血者血清sE-选择素、前白蛋白水平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脑微出血严重程度者血清指标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重度者异常最明显、中度者次之、轻度者最次。结论脑卒中患者中血清sE-选择素异常升高,而前白蛋白水平异常降低,与脑微出血存在有紧密的关系。
简介:目的:探讨肝脂酶(HL)的基因启动子514C/T多态性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203例高HDL-C患者和156名HDL-C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HL基因启动子514C/T多态性及其基因型,并探讨其与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高HDL-C组HL基因启动子514C/T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按TG与TC水平将高HDL-C组再分成2组进行观察,高HDL-C组1[TG≥1.70mmol/L和(或)TC≥5.72mmol/L]的等位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HDL-C组2(TG〈1.70mmol/L且TC〈5.72mmol/L)的等位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HDL-C组1中CC型者除载脂蛋白A1(ApoA1)及ApoA1/ApoB100外,其他血脂指标均明显高于同基因型的对照组(P〈0.05)。经过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与高HDL-C的发生有关(P〈0.05),而载脂蛋白B100(ApoB100)则与高HDL-C的发生呈负相关。结论:HL基因启动子514C/T多态性可能与脂质代谢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病原学特点及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并保持随访完成整个实验的74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中有51例患者出现急性加重,对比分析支气管扩张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原学特点、气道中性粒细胞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稳定期、急性加重期气道内细菌与气道炎症的关系。同时选择同期40名健康受试者作为正常对照。比较支气管扩张稳定期、急性加重期患者及正常对照气道中性粒细胞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患者诱导痰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稳定期,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二者阳性细菌种类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培养阳性的37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在稳定期已有细菌定植,而其中11例患者病原菌与稳定期细菌培养结果为同一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6例,肺炎克雷伯菌3例,大肠埃希菌2例。支气管扩张患者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气道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三烯B4(LTB4)水平均明显较健康受试者明显增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急性加重期患者各指标均高于稳定期,其中气道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8、LTB4水平较稳定期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细菌培养阳性患者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6、IL-8、TNF-α、LTB4值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阴性患者,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支气管扩张患者急性加重期病原菌阳性率较稳定期定植菌检出率明显升高,而细菌种类无明显差别,但具有一定的关联;支气管扩张患者气道内存在以中性粒细胞为特征的气道炎性反应,且稳定期细菌定植、急性加重期病原菌感染者炎性反应程度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阴性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病原学特点及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就诊并保持随访完成整个实验的74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中有51例患者出现急性加重,对比分析支气管扩张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原学特点、气道中性粒细胞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稳定期、急性加重期气道内细菌与气道炎症的关系。同时选择同期40名健康受试者作为正常对照。比较支气管扩张稳定期、急性加重期患者及正常对照气道中性粒细胞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患者诱导痰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稳定期,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二者阳性细菌种类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培养阳性的37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在稳定期已有细菌定植,而其中11例患者病原菌与稳定期细菌培养结果为同一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6例,肺炎克雷伯菌3例,大肠埃希菌2例。支气管扩张患者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气道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三烯B4(LTB4)水平均明显较健康受试者明显增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急性加重期患者各指标均高于稳定期,其中气道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8、LTB4水平较稳定期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细菌培养阳性患者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6、IL-8、TNF-α、LTB4值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阴性患者,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支气管扩张患者急性加重期病原菌阳性率较稳定期定植菌检出率明显升高,而细菌种类无明显差别,但具有一定的关联;支气管扩张患者气道内存在以中性粒细胞为特征的气道炎性反应,且稳定期细菌定植、急性加重期病原菌感染者炎性反应程度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阴性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1562C/T多态性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通过PubMed、CochraneLibrary、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MMP-9基因1562C/T多态性与高血压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通过Stata12.0软件对各研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病例对照研究,包括2142例患者和1041例对照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等位基因(TvsC);共显性模型(TTvsCC)、(CTvsCC);显性模型(TT+CTvsCC)合并OR分别为OR=1.363,95%CI(1.168,1.591),P<0.05、OR=1.675,95%CI(1.105,2.538),P<0.05、OR=1.298,95%CI(1.076,1.566),P<0.05及OR=1.364,95%CI(1.143,1.627),P<0.05。结论MMP-9基因1562C/T多个基因型与高血压间有明显相关性,但仍需多中心,不同的种族的高质量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老年患者高血压合并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抽取113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将32例高血压患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探讨组,参考组81例患者,包括42例非高血压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39例高血压未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检测。结果2组患者HDL-C、LDL-C、TG、TC、HbA1C差异均不显著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探讨组患者25-(OH)D3水平明显高于参考组患者,2组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老年患者高血压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具有重要关联,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老年患者高血压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呈负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功能性便秘大鼠动物模型的多种行为学测试,以评价其行为反映出的心理学基础;并测定其血清性激素睾酮及孕酮水平,评价功能性便秘大鼠行为与心理异常及性激素水平的关系。
简介:目的:分析正常妊娠妇女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leucocyteantingen-G.HLA-G)基因外显子8中14bp插入或缺失多态性分布频率,探讨14bp多态性与HLA-G异构体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RNA,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从144例正常妊娠妇女蜕膜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及总RNA。PCR扩增产物经SDS—PAGE后.分析外显子8中14bp多态性的分布频率;RT-PCR分析14bp+/+、14bp-/-基因型与HLA-G异构体mRNA表达的关系。结果:144例正常妊娠妇女中14bp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14bp-/-(占12.5%).14bp+/-(占56.3%),14bp+/+(占31.2%)。其中基因型为14bp+/+,14bp-/-多态性影响HLA-G异构体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基因型14bp+/+能稳定HLA-G3异构体mRNA的表达,但对HI-A-G1无影响。结论:HLA-G基因外显子8中14bp多态性能影响HLA-GmRNA的表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托普利与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对其BNP、CRP的影响,并分析BNP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共1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86例)和观察组(86例),对照组的患者应用卡托普利,观察组的患者应用厄贝沙坦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BNP、CRP水平和心功能,并分析血BNP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LVEF和LVPE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BNP、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BNP水平和心功能LVEF成明显的负性相关(r=-0.683,P<0.05)。结论应用厄贝沙坦能改善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和炎症程度,效果优于卡托普利,血BNP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机体的心功能状态。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症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前后的血清肌钙蛋白T(cTn-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并对患者随访,观察cTn-T、hs-CRP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5月至2017年7月的在ICU入住的CHD患者共86例为观察组,纳入同期的68例健康无异常的参与人员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复方泛影葡胺造影剂进行造影后,采用支架植入,测定两组受试者的血清hs-CRP和cTn-T水平。观察组进行PCI术后测定24h血清cTn-T和hs-CRP水平,血清cTn-T在0.1ng/mL以上及hs-CRP在3.0mg/L以上为A组,其余患者为B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介入治疗前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介入治疗前的cTn-T水平与对照组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治疗后cTn-T、hs-CRP较治疗前出现升高(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较B组发生率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PCI治疗CHD患者后,患者的炎症反应出现加重,心肌损伤较为严重,血清cTn-T和hs-CRP水平会出现升高,增加了恶性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分布宽度与急诊冠状动脉介入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4例,其中,血小板宽度超过15%为A组,血小板宽度低于15%为B组,每组均为22例。结果2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无明显差异(P>0.05),A组低密度脂蛋白高于B组,与B组相比,A组高密度脂蛋白较低,A组心源性死亡、2次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63.64%)明显高于B组(31.82%),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血小板宽度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密切关系,可作为预测因子于临床中应用。
简介:目的:通过3年随访观察,研究不同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daibetesnephropathy,DN)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530例,入组时所有患者均需测定空腹血糖、C肽、糖化血红蛋白、25(OH)D、血脂、24h尿微量白蛋白等。根据基线25(OH)D水平将研究人群分为3组,分别为维生素D(vitaminD,VitD)缺乏组、VitD不足组和VitD正常组,对3组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随访结束时再次留取24h尿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以确诊有无DN,并分析其DN发病率。结果:3年后,VitD缺乏组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高于VitD正常组[25.9(3.1~379.6)mg/24h比18.8(2.5~103.7)mg/24h,P〈0.01],VitD缺乏组较VitD正常组、VitD不足组的DN发生率更高(26.2%比5.3%,26.2%比12.7%,P〈0.05)。行回归分析发现,VitD缺乏显著增加了DN发病风险(RR=1.58,95%CI为1.13~2.79),且在控制多重危险因素后这种作用仍然存在(RR=1.23,1.05~2.12)。结论:通过3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证实,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VitD缺乏使DN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VitD缺乏可能是DN发生及进展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