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TGF-β信号通路的改变发生于肾上皮细胞恶性转变的早期,并与TGF-β受体(TβRⅢ)的缺失有关。为了研究TβRⅢ介导的肾透明细胞癌凋亡中的作用,通过构建腺病毒基因载体,在体外转染肾透明细胞癌使其重新表达TβRⅢ,并在裸鼠瘤内注射重组腺病毒来建立体内TβRⅢ高表达模型,

  • 标签: TGF-Β 信号通路 TΒR 转化生长因子 肾细胞癌 受体
  • 简介:目的探讨NOB1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高危HPV(HR-HPV)感染的关系。方法2014年8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4例宫颈病变患者的组织标本纳入研究,其中53例为宫颈癌、42例为宫颈上皮内瘤变、19例为慢性宫颈炎,对标本中NOB1的表达和HR-HPV的感染情况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宫颈癌组织HR-HPV阳性率(83.0%)显著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46.5%)和慢性宫颈炎(26.3%),3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宫颈癌病变的不断恶化,HR-HPVDNA的负荷量逐渐增加(Z=13.35);宫颈癌NOB1蛋白质阳性表达率(73.6%)显著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35.7%)和慢性宫颈炎(10.5%),3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R-HPV感染阳性率与宫颈癌各临床病理参数均无明显相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NOB1蛋白质表达阳性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NOB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负相关,与分化程度正相关;宫颈癌NOB1表达与HR-HPVDNA负荷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特征(r=0.457,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NOB1的过度表达与HR-HPV感染相关,两者共同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 标签: NOB1 宫颈癌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 简介:目的:观察益肾降浊冲剂对脾肾气虚糖尿病肾病(diabetickidneydisease,DKD)Ⅲ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探讨益肾降浊冲剂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丹麦学者Mogensen糖尿病肾病诊断和分期标准,选取DKDⅢ期患者80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单纯用现代医学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40例)在现代医学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益肾降浊冲剂每次10g,1天3次。两组均以2个月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肝功能、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变化。结果:对照组有2例、治疗组有3例患者因失访未完成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较治疗前均未见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尿微量白蛋白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益肾降浊冲剂加常规西药治疗能降低脾肾气虚DKDⅢ期患者尿微量白蛋水平,改善临床症状。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中西医结合 脾肾气虚型 益肾降浊冲剂 尿微量白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经闭孔无张力尿道吊带术(TOT)和单切口可调节Ajust~(TM)吊带治疗女性固有括约肌障碍(ISD)压力性尿失禁(SUI)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法选取ISDSUI患者80例(25例行TVT术、29例行TOT术、26例行Ajust~(TM)吊带术)。观察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短、中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术后6个月、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1TVT组手术时间最长(P=0.00),TOT组、Ajust组无显著差异(P〉0.05);2TVT组术中耻骨后血肿1例、膀胱损伤1例,TOT组、Ajust组无术中并发症;3术后1年TVT组、Ajust组治愈率、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TOT组治愈率、有效率均较前两组低(P〈0.05);4TVT组、Ajust组术后短期排尿障碍发生率较TOT组高(P〈0.05),TVT组术后远期排尿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5TOT组、Ajust组术后1年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残余尿(PVR)与各组术后6个月指标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TVT组术后1年Qmax降至(20.1±9.3)mL/s,PVR增至(5.6±8.2)mL,较其术后6个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TVT术和Ajust~(TM)吊带术治疗女性ISDSUI疗效均满意。Ajust~(TM)吊带术有更加微创、安全的优势,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 标签: 压力性尿失禁 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 经闭孔无张力尿道吊带术 可调节吊带 固有括约肌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2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20例糖尿病合并不同程度肾脏损害时其TNF-α的水平,同时检测尿白蛋白排泄量(UAlb)、血肌酐(Scr)、空腹血糖、血脂、血清胰岛素(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TNF-α水平在糖尿病病人各组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F=18.78,P〈0.05、0.01),且随UAER及肾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依次升高,4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18.78,P〈0.05、0.01)。随肾损害的进展,胰岛素敏感指数渐降,且TNF-α水平与ISI成负相关,与UAlb、血肌酐呈正相关。结论:TNF-α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相关,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 标签: 2型糖尿病 肾损害 肿瘤坏死因子 胰岛素抵抗
  • 简介: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雷公藤甲素(TP)对ANGPTL2、VEGF在2糖尿病(T2DM)大鼠肾脏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10只)和实验组(40只),实验组给予高糖高脂喂养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mg/kg)建立T2DM大鼠模型,再随机分为4组:糖尿病对照组(DM)、厄贝沙坦组(DI)、雷公藤甲素组(DT)及厄贝沙坦联合雷公藤甲素组(DIT).药物干预8周后,测体重、血压、肾重、血糖、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UAL)的排泄量;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显色技术及实时定量PCR检测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变化.结果:DM组与NC组相比血糖、肌酐、BUN及UAL明显升高(P〈0.01),实时定量PCR示ANGPTL2、VEGFmRNA明显上调(P〈0.01);与DM组相比较,DT、DI及DIT组血糖、肌酐、BUN及UAL明显降低(P<0.01),DT、DI组中ANGPTL2、VEGFmRNA表达下调,DIT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ANGPTL2、VEGF在T2DM大鼠肾脏中的表达上调,厄贝沙坦及雷公藤甲素可降低ANGPTL2及VEGF在T2DM大鼠肾脏中的表达,并有协同作用.

  • 标签: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雷公藤甲素 厄贝沙坦 糖尿病肾病
  • 简介: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在老年2糖尿病肾病(12DN)中的变化并探讨HCY和CRP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关系。方法:根据UAER将151例2糖尿病(1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并将49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浆HCY及CRP的水平。结果:T2DM各组CRP、HCY高于对照组(P〈0.05);EDN组和CDN组CRP、HCY高于SDM组(P〈0.05):CDN组CRP、HCY高于EDN组(P〈0.05)。CRP和HCY分别与UAER呈正相关(r=0.416,0.482。P〈0.05)。结论:血浆HCY及CRP水平随着T2DM向T2DN的进展升高,且HCY和CRP分别与UAER呈正相关,说明HCY、CRP可能与DN的进展有关。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C-反应蛋白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 简介:目的:观察2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血小板活化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48例2糖尿病患者,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其尿白蛋白排泄率(AER),采用流式细胞仪,以荧光素标记单克隆抗体技术测定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血小板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表达率,同时应用高频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取2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D62P、CD63在2糖尿病患者的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2糖尿病AER升高组的表达率明显高于AER正常组(P〈0.01)。2糖尿病AER升高组颈动脉IMT,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亦明显高于2糖尿病AER正常组(P〈0.01)。结论:2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增强,血小板活化程度与糖尿病肾病有密切关系。2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不仅是糖尿病肾病的表现,也是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 白蛋白排泄率 血小板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 简介: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结合Sampaio集合系统分理论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2例鹿角状患者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行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CT中下腹平扫,观察组同时接受泌尿系CT三维重建检查并结合Sampaio集合系统分理论分类处理。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结石清除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90.54±32.45)min]显著短于对照组[(110.34±35.55)min],术中失血量[(95.55±36.88)mL]低于对照组[(118±33.90)mL],穿刺成功率34例(94.4%),高于对照组28例(77.8%),结石清除率33例(91.7%),高于对照组26例(72.2%,P<0.05)。结论CT三维重建结合Sampaio集合系统分理论在经皮肾镜取石中准确预测肾脏的解剖结构及与结石的位置关系,有助于建立合适的穿刺通道、寻找结石、减少手术时间并提高结石清除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CT尿路成像 三维重建 结石 经皮肾镜取石术
  • 简介: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野生p53在前列腺癌基因治疗中的可能性及其机制.方法培养前列腺癌细胞系PC3M,转染腺病毒介导的野生p53,检测其增殖和凋亡水平变化,并检测其bax蛋白及mRNA水平.结果腺病毒介导的野生p53可高水平地转染入PC3M细胞,转染后的PC3M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凋亡水平增高,细胞中bax蛋白及mRNA水平皆增高.结论腺病毒介导的野生p53可抑制PC3M细胞增殖并促进其细胞凋亡.其促进凋亡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bax表达而实现的.

  • 标签: 腺病毒介导 野生型P53 M细胞 前列腺癌细胞 细胞凋亡 转染
  • 简介:前列腺癌细胞主要向骨转移,肿瘤细胞与骨细胞的相互作用导致局部的骨形成和/或骨溶解。肿瘤细胞诱导的成骨或溶骨病变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因此我们比较了两种前列腺癌细胞-成骨的MDA-PCa-2b与溶骨的PC-3细胞对成骨细胞的作用。

  • 标签: 前列腺癌细胞 成骨细胞 细胞诱导 Stat3/5 溶骨型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Ⅲ前列腺炎前列腺按摩液中细胞因子IFN-γ、IL-10、Il-4水平变化对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按照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分类方法诊断Ⅲ前列腺炎共76例。ⅢA前列腺炎47例,ⅢB前列腺炎29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表(NIH—CPSI),评估疼痛症状评分、排尿症状评分;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前列腺液(EPS)中IFN-γ、IL-10、IL-4水平,分析各细胞因子变化和症状评分的相关性。结果ⅢA、ⅢB前列腺炎两组疼痛症状和排尿症状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FN-γ、IL-10、IL-4均和疼痛症状评分呈正相关(P〈0.05),其中IL-10起主要相关;IFN-γ、IL-10、IL-4均和排尿症状评分无相关(P〉0.05)。结论前列腺炎EPS中IFN-γ、IL-10、IL-4水平和疼痛症状有关,其中IL-10可能起主要作用;但IFN-γ、IL-10、IL-4和排尿症状无相关。

  • 标签: 前列腺炎 前列腺液 IFN-Γ IL-4 IL-10
  • 简介:目的探讨内皮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基因Glu298Asp多态性与糖尿病肾脏病(DIcD)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后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技术,对在我院就诊的326例中国汉族2糖尿病(T2DM)患者和215名健康体检者进行Glu298Asp基因分析。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将T2DM患者分为3组:UAER正常组(DM组)102例,微量白蛋白尿组(MAU组)81例,临床肾病组(DKD组)143例。选择同时期本院健康体检者215名为对照组。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判定DK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DKD组与对照组Glu298Asp基因频率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GG72.72%、GT26.57%、TT0.70%比GG83.41%、GT16.10%、TT0.49%,P=0.019),而DM组和MAU组则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平均动脉压、GT基因是DK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NOSGlu298Asp基因与中国汉族T2DM患者DKD具有相关性。

  • 标签: 糖尿病肾脏病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基因多态性
  • 简介: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在2糖尿病性肾病(DN)患者中的变化及苯那普利对其影响。方法:选取2糖尿病(DM)患者119例(男56例,女63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抽取静脉血测NO和ET-1水平。结果:2DM患者血浆NO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血浆ET-1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2DN组血浆NO明显低于2DM组(P<0.01),血ET-1和AngⅡ明显高于2DM组(P<0.01)。2DN组NO与-1,NGⅡ,尿蛋白排泄率(UAER)呈负相关,ET-1与AngⅡ,UAER呈正相关。苯那普利治疗后血浆NO明显升高(P<0.05),而ET-1和AngⅡ则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NO与ET-1失衡在DN原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苯那普利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性肾病 一氧化氮 内皮素 苯那普利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中医辨证分与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及数量表达和黏附活性的关系.方法:检测56例PNS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及数量表达、黏附活性.结果:健康对照组及PNS肝肾阴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的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高、中、低表达无差异.红细胞CR1数量表达与黏附活性,健康对照组及PNS肝肾阴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依次降低,健康对照组明显高于肝肾阴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与三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阴阳两虚低于肝肾阴虚和脾肾阳虚,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红细胞CR1数量表达与黏附活性与PNS中医辨证分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虚证的一项量化指标.

  • 标签: 红细胞 CR1 数量表达 相关基因 PNS 肝肾阴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