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 2018年 3月~ 2020年 3月我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 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行四孔法手术,术后留置 T管、腹腔引流管,腹腔镜直视下留置入胆总管并间断缝合胆总管,观察组则选取经 B超或者 MRI胆管造影证实胆总管结石存在的患者切开取石后一期缝合,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肠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等。 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条件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临床效果优异,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一期缝合;胆总管结石 随着腹腔镜以及胆道镜领域设备的进步以及技术的发展,使用腹腔镜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成为临床上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重要手术方式 [1],不过传统上的切开术后要留置 T管,这就给患者带来了额外的创伤及痛苦,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理及心理负担。我院在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之后 [2],为了进一步降低对患者的创伤,在切开取石后对患者进行一期缝合治疗,取得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 2018年 3月~ 2020年 3月我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 30例,其中男 17例,女 13例,患者年龄 32~ 67岁,平均 4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 15例,对照组行 4孔法手术,术后留置 T管、腹腔引流管,腹腔镜直视下留置入胆总管并间断缝合胆总管,观察组则选取经 B超或 MRI胆管造影证实胆总管结石存在的患者切开取石后一期缝合,并且胆总管直径 >1.0 cm,确认患者胆道的下端通畅,无括约肌病变,同时胆总管内壁没有显著糜烂以及水肿等炎症表现,排除结石复发以及有胆道手术病史患者 [3]。两组患者在病情、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方法 1.2.1 术前准备 两组患者手术之前均进行常规的 B超、 X线胸片心电图及肝、肾功能方面的检查,必要时行 CT胆管造影或者 MRI胆管造影等方面的检查。患者于术前 2 h静脉应用抗生素以作预防。 1.2.2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切开的胆总管置入 T 管后可吸收线间断缝合胆总管,注水试验证实无胆漏, 切除胆囊并于右锁骨中线 Trocar孔处引出 T管,冲洗腹腔,温氏孔旁放置引流管经腋前线 Trocar孔处引出 [4]。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常规四孔法操作(封三图 7),患者取头高足低位,解剖、显露胆囊三角后,予游离、夹闭、离断胆囊动脉,游离胆囊管,近端夹闭,但不离断,助手牵拉胆囊底至前上方以显露胆总管,于距十二指肠上缘约 1~ 2 cm[5],避开左右肝管汇合部,纵行切开胆总管前壁约 1.0~ 1.5 cm,切口附近的结石 [6]可通过钝头钳轻轻挤压胆总管将其推出胆总管,或借助胆道镜经此开口插入,探查整个胆道,明确结石数目、位置,通过网篮、盐水冲洗等方法取出结石。后胆道镜向胆总管下方及上方肝总管及肝内胆管探查,证实结石已取尽、肝内外胆管无结石残留、胆道远端通畅、 Vater 壶腹无狭窄、观察 Oddi括约肌功能正常 [7],即行一期胆道缝合。用可吸收缝线在腔镜下间断缝合胆总管前壁切口。检查无胆漏,再常规切除胆囊,严密止血后吸尽腹腔残留液体,并常规于胆总管旁置引流管 1根。
简介: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探查术中选择性放置双肩猪尾巴内支架管(以下简称支架管)及胆总管切口原位缝合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开腹手术,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后,把支架管通过导丝将远端置入十二指肠,胆总管切口原位缝合。结果:术后支架管随粪便自行排出,平均排出时间为14(10~18)d,3例术后出现血清淀粉酶短暂性轻微升高。无胆瘘、堵管、提前脱管或支架管滞留胆管等并发症。结论:胆总管探查术中经导丝向胆总管和十二指肠内放置自行脱落的支架管既方便又安全,是有效的胆管引流的方法。放置支架管,胆总管切口原位缝合可减少放置"T"型管引流的相关并发症。
简介: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不同术式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7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观察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对照组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比较两组治疗临床疗效、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胆管狭窄、结石残留和再次手术率以及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7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总发生率为33.33%,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胆管狭窄发生率、结石残留率以及再次手术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发生率(13.89%)显著低于对照组总发生率(3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较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临床治疗疗效更佳,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耐受性,安全性高,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不同术式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7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观察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对照组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比较两组治疗临床疗效、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胆管狭窄、结石残留和再次手术率以及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7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总发生率为33.33%,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胆管狭窄发生率、结石残留率以及再次手术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发生率(13.89%)显著低于对照组总发生率(3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较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临床治疗疗效更佳,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耐受性,安全性高,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快速康复护理在处于围手术期的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2013年5月至2016年4月期间,对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7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13例)和对照组(114例),分别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和快速康复护理,观察两种模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d)和康复时间(d)分别为(5.13±1.02)和(8.56±1.04),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2);实验组并发症几率(4.42%)低于对照组(18.42%),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快速康复护理对于围手术期的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护理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在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时间区间段为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开展胆总管结石病症治疗的患者72例纳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参照组及观察组各36例,参照组实施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手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各指标优于参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方法,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小,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值得在临床中大力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通过对2018年2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64例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分组,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92.32±5.61)min、排气时间(19.51±2.67)h、住院时间(9.14±1.26)d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58.71±26.49)ml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胆总管结石患者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及开腹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来治疗的13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研究,按照就诊顺序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比较临床指标及并发症机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意义.实验组手术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意义.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意义.结论对胆总管结石患者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创伤小并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在临床上有推广意义.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腹腔镜;胆道镜;开腹手术;系统评价中图分类号R65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601-02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脾外科收治的48例胆囊结石合并细径胆总管小结石并单纯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其出院后胆总管结石排出情况。6例失访。42例获得随访患者中女26例,男16例,年龄(52.69±13.44)岁。出院后复查MRI证实胆总管结石自行排出者34例(81%)。未自行排出者6例(14.2%),术前均存在黄疸症状。其中出院后再发腹痛伴黄疸的患者3例,予以内镜逆行胆道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干预,预后良好。2例无不适症状,但出院后1个月复查MRI证实未排石,遂予以ERCP干预,预后良好。拒绝有创干预的患者1例,截至目前出院4个月间断有轻度发作性腹痛,可耐受,复查MRI提示胆总管内有小结石,肝功能等化验指标无明显异常。另有2例(4.8%)患者出院后分别于2周和3周内间断出现发作性腹痛,之后再未发作,拒绝复查,迄今为止超过6个月无胆道相关不适症状,考虑结石已排出。以上所有患者均无严重胆道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本研究提示胆囊结石合并细径胆总管小结石的患者,在严格把握适应证后单纯行LC术的治疗方式,可减少临床上不必要的对胆总管的有创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不同微创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2年3月—2017年1月,研究对象78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参照组(n=39)和研究组(n=39),每组各39例,其中参照组给予微创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腹腔镜切除术(ERCP/S+LC),研究组则给予腹腔镜切除术+腹腔镜探查术(LC+LCBDE),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经微创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取石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均短于参照组,住院费用也少于参照组(P<0.05)。结论应用LC+LCBDE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更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对腹腔镜联合ERCP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择取过去2年(2014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内科接受治疗的20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依据对每位患者所进行的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均分至单纯采用传统开腹手术的传统组与行腹腔镜联合ERCP治疗的联合组,对比分析不同术式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腹腔镜联合ERCP治疗的联合组无论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切口长短,还是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传统组,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ERCP手术疗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能够有效提高患者预后、减少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加之术后并发症率低,应予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胆总管探查术(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入组患者共182例,均为我院收住院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收住院时间为2020年8月-2022年8月。对患者进行分组后采取不同手术方案;对照组为开腹手术,研究组为LC联合LCBDE,评估两组手术指标与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小,手术时长、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评估两组手术并发症情况,研究组发生率3.30%,对照组13.19%,研究组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应用LC联合LCBDE获益理想,患者手术并发症少,出血量小,身体恢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