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疼痛护理干预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效果。方法从本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内接收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中,随机抽取62名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3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察组患者接受疼痛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NRS评分情况。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两组患者护理前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疼痛护理干预能够缓解带状疱疹患者后遗神经痛的情况,促进患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强度电针抑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91例随机分为3组,3组患者均给予电针治疗,但电针刺激强度随机分别设定为1mA、3mA、5mA,共治疗15d,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情绪评分变化、及综合疗效。结果:在第7次和第15次电针治疗后,3mA和5mA电针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情绪评分、综合疗效明显低于1mA电针组(P〈0.05、P〈0.01),而3mA和5mA电针组组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情绪评分、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抑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并不是强度越大越好,当电针强度达到3mA时即可发挥满意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对普瑞巴林和卡马西林两种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考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最佳治疗药物。方法对我科接诊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普瑞巴林治疗,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对比二者疗后一个月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为Ⅰ级14例(35%)、Ⅱ级20例(50%)、Ⅲ级6例(15%),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为Ⅰ级10例(25%)、Ⅱ级16例(40%)、Ⅲ级14例(3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5%和65%;治疗前两组的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V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轻微头晕,1例嗜睡。对照组中2例出现头晕以及嗜睡,1例出现呕心,肠胃不适。结论普瑞巴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药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虽有不良反应,但出现概率较低,不良反应的程度也较弱,因此可以在临床治疗中可以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西南地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6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患者的临床及心理调查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西南地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抑郁等指标SCL-90评分、SDS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西南地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患抑郁的危险因素包括抑郁状态加重、对社会不满、轻生及拒绝治疗(P<0.05)。结论西南地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会出现多种心理障碍,临床应针对性采取相应心理治疗以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为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提供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