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带状疱疹中医称为“缠腰火丹”、“蟀患疮”、“火带疮”。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主要表现为受病部位灼痛、窜痛、刺痛,而且疼处固定不移,频繁发作,经久不愈。中医辨证应归于“瘀”证范畴。笔者自拟“活血祛痛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2例中侵犯肋间神经22例,腰骶部神经12例,颈部、臀部及四肢神经5例,面、听神经3例;对照组30例中侵犯肋间神经17例,颈部、背及腰骶部四肢神经7例,面、听神经者6例。治疗组基本方药选用自拟“活血祛痛汤”,其他兼证花裁加减,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理气除湿止痛。疗效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穴位按摩护理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125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选自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采取穴位按摩护理的 62例患者设为按摩组;采取基础护理的 63例患者设为基础组。结果:按摩组护理前神经疼痛评分与基础组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含义 P> 0.05,按摩组护理后低于基础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基础组,对比差异不满足统计学含义 P<0.05。结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在施行穴位按摩护理后能够有效缓解神经疼痛,同时可缩短住院时间。该护理方法可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护理中予以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因有皮质固醇激素禁忌的老年带状疱疹患者后遗神经痛的防治方法将3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对照组15例。治疗组于国产甘草酸二铵注射液(甘利欣)150m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静滴,同时口服阿昔洛韦每次0.2,每日5次。对照组于地塞米松5mg加入5%葡萄糖100ml静滴,同时口服阿昔洛韦,每次0.2,每日5次。结果7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甘利欣在防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具有和皮质类固醇激素相当的结果。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患有带状疱疹疾病且留有后移神经痛的病人展开讨论,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其的作用影响。方法:此次研究选取于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期间 接诊的 200例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 根据护理手段的差异性进行分组探究,对照组与实验组, 其中对照组选择普通护理措施,实验组应用早期护理干预手段。经一段时间的护理后,从各方面比较两组病人的差异表现。结果:根据观察,从两组患者 护理后身体疼痛情况比较,发现 对照组总缓解率为 86.00% ,显著低于实验组 100.00%, 从病人焦虑程度方面分析,实验组患者 整体情况均 优于对照组( P<0.05),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进行治疗时,我们可以选择早期护理干预加以辅助,这对于缓解病人的不良情绪有所作用,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疼痛护理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94例,根据患者进入我院接受诊治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设定为对照组,双号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神经痛的治疗中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诊治过程中结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NRS评分、疼痛缓解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其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疼痛缓解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结论: 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结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强度量表、有效缓解疼痛,同时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应用围刺火针取穴治疗加患处分散型穴位注射与单纯电针和放血拔罐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60例。观察组采用围刺火针取穴治疗加患处分散型穴位注射治疗,每日一次,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和放血拔罐治疗,每日一次。结果观察组显愈率为96.7%,优于对照组的93.3%,(P〈0.01);两组患者止痛、止疱、结痂时间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血中WBC、NEUT、MONO三项检测均有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围刺火针取穴治疗加患处分散型穴位注射治疗方法,疗效优于单纯电针和放血拔罐治疗。
简介:摘要随着几年来气候异常和科技发展带来的运动缺失,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这是一种顽固性、难治性剧烈慢性疼痛性疾病,特别是在老年人中频发,给患者带来重大痛苦。带状疱疹并发神经痛一旦发病时间久,治疗起来十分困难。传统医学中西药一般以止痛和补充营养剂为主,化瘀、通络、止痛是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主要用药目的。经过医学临床的长期实践探索,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特点,逐渐摸索出了一套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相结合的方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首先阐述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主要发病机制和原理,然后分析了医学临床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症状及诊断依据,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的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第一手资料。
简介:【 摘要 】 目的 : 探究在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治疗中三种药物治疗的效果对比情况。 方法 : 2015 年 7 月至 2016 年 12 月期间,我院接受诊治的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 180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甲组、乙组和丙组,甲组患者应用阿昔洛韦进行治疗,乙组患者则应用更替洛韦进行静脉滴注治疗,丙组患者则应用更昔洛韦静脉滴注三天,在第一天注射得宝松 1ml ,对两组患者的止痛效果以及相应的止痛时间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 丙组患者的神经痛治疗效果明显高于甲组和乙组,差异显著( P < 0.05 )。同时丙组患者的各项止痛时间显著短于甲组和乙组,而甲组时间短于乙组,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 : 在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更昔洛韦对患者的疼痛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并且缩短患者的止痛时间,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