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是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主要治疗方案,新型生物可降解缓释玻璃体植入剂临床应用前景广阔,生物制剂显示出独特疗效。目前应用的局部糖皮质激素包括氟西奈德植入剂、地塞米松玻璃体植入剂等。免疫抑制剂包括抗代谢药甲氨蝶呤、硫唑嘌呤、霉酚酸酯等;T细胞抑制剂环孢霉素、他克莫司、雷帕霉素等;烷化剂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等。生物制剂包括抗肿瘤坏死因子制剂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依那西普、戈利木单抗、赛妥珠单抗等;白细胞介素受体拮抗剂阿那白滞素、康纳单抗、托珠单抗等;选择性B淋巴细胞抑制剂利妥昔单抗;选择性T淋巴细胞抑制剂阿巴西普等。不同药物各有其适用范围和不良反应,根据不同患者病情选择合适治疗方案、控制疾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89-98)
简介:摘要老年人容易罹患多种疾病,多重用药问题普遍,老年人群的合理用药问题,尤其是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至关重要。老年人具有独特的生理、病理特征,随增龄而出现的免疫功能减退以及营养不良、基础疾病、黏膜屏障功能减退、咳嗽反射减弱和泌尿系统功能性改变等多种因素均可能导致老年人感染机会增加。针对老年人抗菌药物应用的建议包括严格掌握适应证,谨慎选药;警惕不良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关注老药新用的安全性;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等。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不但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更严重的是直接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尽可能通过监测血药浓度,制定个性化给药方案,重视用药监护,促进老年人群用药安全。
简介:摘要:医学研究(MLS)是指利用人类医学对人类学、生物物理、血液和遗传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进行研究的过程,目的是实现疾病预防诊断的目标,并根据分子生物学理论,在信息科学的框架内评估人类健康的程度。现代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推动医学研究技术进步的新发现工具和工具。同时,医学检查对疾病预防诊断的治疗具有无可比拟的积极影响。也就是说,提高医学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保证了该病治疗的有效性,但对临床试验结果的影响比较复杂,包括实验方法、抽样和营养。研究表明,药物的存在对临床试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可能性增加了,药物对体检指标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专业人士的关注和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有针对性的探究药物对于临床医学结果的影响机制,影响内容和相关应对策略的内容。方法:重点分析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深入分析药物的特定作用,重点把握药物对于具体检验程序、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等相关内容。结果:在临床医学检验过程中,人体服用相关药物之后,对其生理病理过程会造成十分巨大的影响,改变患者体内相关指标,使体验结果和实际指标会出现一定的偏离,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着重把握药物对于人体特定组织的作用,然后做出行之有效的应对。结论:针对临床检验而言,为了确保检结果的精准性和科学性,要充分掌握相关检验方法,避免药物对于检验结果造成干扰或者负面影响,使临床检验更精准,以此为后续的诊疗夯实基础。
简介:[摘要]他汀类药物属于还原酶抑制剂在人体当中可以降低胆固醇的水平,也是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比较有效的一种药物。近些年来,随着临床研究工作的不断推进,发现他汀类药物在人体当中使用可以产生多个方面的作用,即使是一些血脂不高的冠心病患者,也可以从他汀类药物当中受益。他汀类药物具备着抗炎以及血脂方面的调节作用,实现抗脉粥样硬化的目的,产生抗氧抗炎的效果,进一步抑制细胞的增殖,产生抗骨质疏松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对人体的免疫状况进行调节。本文主要对他体内药物的临床应用新进展进行梳理,进一步介绍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当中应用可以产生的功效以及所能达到的效果,进一步为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当中的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治疗心血管常用临床药物药效。方法 88例心血管疾病病人,依据年龄进行分组,大于55岁一组,36-55岁一组,19-35岁一组,实施分析和统计。计算上述数据,相关公式:总日剂量(DDDs)=总用药量/该药的日剂量(DDD);DUI=DDDs/用药总时间。当DUI小于等于1时,说明药物使用合理,相反不合理。结果 总剂量计算比较,抗动脉硬化类药物使用率最低,占比为10.43%,抗心绞痛药物使用率最高,占比为72.56%,抗高血压药物使用率其中,占比为17.34%。使用1-4种药物的病人占比为49.71%,使用超过8种药物的病人占比为5.92%,使用药物种类较多的病人为年龄大于55岁的病人,占比为68.23%,在抗高血压中药物分配方面,男女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疗效,21例为治愈例数,65例为好转例数,2例为无效例数,97.73%为总有效率。结论 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对药物进行安全合理运用,其治疗效果非常明显,值得医院在心血管疾病临床中推广。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医学检验工作,分析化学药物对其结果所构成的相关影响,以便找到提高结果准确度的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9年9月间本院接受临床医学检验的20000例病人,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并分析因用药造成临床检验结果偏差的发生情况。结果:20000例患者中184例因用药造成临床检验结果出现偏差,其偏差率为0.92%。92例患者中男女比例52∶40,年龄3~82岁,平均年龄(36.42±15.58)岁。药物不同对医学检验结果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结论:化学药物对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相对较大,客观上要求相关医务人员以明确患者药物使用情况为前提条件,采取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方可保证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率,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强有力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