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宋代文学家苏轼在散文、诗词、书法等方面都取得非凡成就,在绘画理论上影响也很深远。苏轼的绘画观散见于他一生的诗词、散文中。苏轼所宣扬的文人绘画,在功能上,是为了“自娱”“取乐于画”。在艺术上要求得其“常理”“象外之意”,抒发主观情思。境界上求“简远”“澹泊”“清丽”。
简介:庄子与卢梭作为中西方哲学上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上既有契合之处,也存在着明显分歧。契合之处在于,二者都以追寻"自由"为目标,并且认同"自然",批判"文明";分歧之处在于,二者实现"自由"的途径不同:庄子立足于"个体",认为"自然"即是"自由",卢梭则诉诸"社会",认为人类必将走出"自然","自由"只能依靠社会契约来实现。庄子与卢梭的自由观充满着个体与社会的张力:庄子关注"个体"的同时饱含着对"社会"的隐忧,卢梭诉诸"社会"的同时也倾注了对"个体"的关怀。通过比较庄子与卢梭的自由观,有助于我们加深"个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解,促进个体自由与社会进步。
简介:语文学习是人文熏陶的主渠道,语文课堂是精神补钙的主阵地,语文教师是情感教育的主力军,更是学生文学素养提升的第一责任人。在为学生的成长铺设绿色通道的时候,语文教师必须有“端正的五观”诗意的阅读观、激情的课堂观、细节的作文观、感恩的育人观、大语文的教学观……只有“五观端正”,语文教师才会德馨业精、儒雅敦睦,学生也才会德才兼备、激情飞扬。
简介:摘要错误伴随于学生学习的始终,只有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深入学习,才能尽量地避免出现错误,而一味地要求学生不出差错,实际则推脱了教师自身的责任—没有把学生的问题当成一种资源,没有借助这些资源更好地引导、启发学生,使学生难以从本质上认识数学知识和思想,学习还仅是停留在了学的层次,而无法上升到从整体上来把握知识。教师对待课堂“错误资源”的态度,直接决定了课堂的氛围和学生对待错误的态度。一味要求学生“不能出错”“对答如流”的教师,是难以营造出自在和谐、包容错误的课堂氛围的,同理也使学生无法建立正确的“错误观”。缺乏科学的错误观,缺乏宽容的课堂氛围,直接决定了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受到了根本的遏制,这实在是当代课堂教学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