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药品的性质比较特殊,其作为商品进行交易,直接影响民众用药的安全性。为确保普通民众群体使用药物的安全,提升药物生产制作的科学性,应当对药品生产环节、市场流通环节进行必要的质量管控。目前药物在合成生产的实践过程中,发挥基础作用的的物质组成结构部分便是药源微生物。要想切实提升药物内部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进而促进药物在临床应用效果的增强,需要合理应用并发挥药源微生物,在药物化学合成生产中的作用,这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围绕药品微生物检验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旨在通过理论上的分析,提升药物生产制造期间微生物检测的水平和质量,最终达到提升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实现最强的药品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66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采血方法对其进行分组比较,分别采末梢预稀释血检测、末梢全血检测及静脉血检测,每组22例,比较各自检测结果。结果从WBC指标分析,采静脉血检测分别低于其他两种采血方法,三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从PLT/Hb及RBC指标分析,采静脉血检测分别高于其他两种采血方法,三组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从PLT/WBC/Hb及RBC指标的变异系数比较,采末梢预稀释血检测明显高于其他两种采血方法,三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中不同指标的检测有差异性,建议采静脉血检测,以保证血常规的检测质量。
简介: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医学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血液检查也有了新的机会。血液检查仪器的更新,使血液检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也给血液检查的质控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我国目前的医疗体制改革进程中,如何确保血常规检测的准确性,提高血常规检测的效率,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从血常规检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对血常规检测质量控制工作的深入发展,给出了几点创新性的观点和建议,希望将上述方法与血常规检测质量控制工作结合起来,可以提高血常规检测质量控制工作的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集血液检验标本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对策。方法2017年1月~2月,采用观察法,分别对儿科、普外科、门急诊、体检中心、内科等科室,进行血液标本采集过程观察,判断采集过程质量,分析存在问题,共观察采血500次。调取医院同期各科室的采血质量报告。结果4例采血工具选择失误,42例采血部位与血管选择失误,消毒处理不合格12例,按压方法失当62例,抽血手法错误8例,拔针手法差错17例,采集后预处理不当6例。各科室重复采血率,从高到低前3位分别为儿内科4.42%、门诊3.96%、内分泌科3.88%。溶血占重复采血的34.6%。结论采集血液标本的问题较多,从采集器械的选择到血液标本预处理都可能出现差错,这可能是科室重复采血主要原因。需要加强采血各个环节的质控,规范采血部位、途径选择策略,加强采血技术流程管理。
简介:摘要社会科技的进步对于医疗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之下,血常规检验工作也面临着全新的契机。随着医疗检验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血常规检验工作也迈上了一个新征程。但是与此同时,对于血常规检验质量控制工作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如何保证血常规检验质量的精准性,如何提升血常规检验的高效性,无疑成为了当前医疗卫生事业改革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从血常规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出发,为血常规检验质量控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具有独创性的见解和主张,以期通过这些措施在实际血常规检验质量控制工作中的融入,能够提升血常规检验质量控制工作的效率。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测试片法( test piece method, TP)、计数琼脂平板法( counting Agar plate method , CAP)及琼脂倾注 TTC平板法( 2, 3, 5- chloride three phenyl tetrazole, TTC)对食品微生物菌落总数的测定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 70例需进行菌落总数测定的食品样本,分别应用测试片法、计数琼脂平板法及琼脂平板法进行测定,对比三种方法的菌落总数超标样品检出率。结果 TTC法菌落总数超标检出率为 24.3%,显著高于测试片法( 7.1%)及计数琼脂平板法( 11.4%), P<0.05。结论 与 TP及 CAP相比, TTC法对于菌落总数超标样品的检出率更高、灵敏度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