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川崎病病程及其治疗中的改变和临床意义。方法川崎病组患儿分别于治疗前(病程第8天)、治疗后2、5天(病程第10、13天)采静脉血,其他感染性疾病组患儿于入院第1天及入院第5天采静脉血。以上标本均采用ELISA法进行IGF-1、IGFBP3测定。结果(1)川崎病组治疗前(病程第8天)的IGF-1、IGFBP3血清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而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组(入院时)相比无显著性差异。(2)川崎病组治疗后2天(病程第10天),其血清IGF-1、IGFBP3水平与治疗前(病程第8天)相比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3)川崎病组经治疗后5天(病程第13天),血清IGF-1、IGFBP3水平仍持续在高水平,与川崎病治疗后2天(病程第10天)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组(入院后5天)相比明显升高(P<0.05);其他感染性疾病组(入院时)与入院后5天血清IGF-1、IGFBP3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4)川崎病组分为发生CAL组和未发生CAL组,两组IGF-1、IGFBP3血清水平无显著性差异。(5)川崎病组中分典型KD和不完全KD两组,其治疗前后IGF-1、IGFBP3血清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川崎病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GF-1、IGFBP3水平显著升高,可能与丙种球蛋白大剂量应用有关,其水平升高,可能减少了川崎病后期血管狭窄及血管瘤的形成,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内脂素、脂联素的临床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0月以来我院收治的15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本次研究共分为4组,健康对照组、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以及大量蛋白尿组,每组各50例患者。给予所有患者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观察患者体内的内脂素、脂联素水平。并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另外还需要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等,然后将几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各项检测发现研究组患者体内的血清内脂素、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明显低于微量蛋白尿组患者和大量蛋白尿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血清脂联素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一些列的检测与观察、分析发现CRP、内脂素、脂联素三者含量与2型糖尿病肾病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检测三者的水平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评估、预防有重要的作用。
简介:摘要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超过2周骨折周围即有大量的纤维骨痂生长,手法复位较困难。本文依据我科室于2008年8月-2013年8月收住小儿陈旧性肱骨髁上骨折30例,均给予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术后早期给予功能锻炼,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关键词陈旧性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16-01
简介:摘要目的在新生儿静脉置管中采用腋下静脉留置针,观察和分析其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进行输液的96例新生儿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新生儿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组采用腋下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和比较两组患儿穿刺一次成功率和留置时间以及皮肤损伤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穿刺一次成功率和置管留置时间分别为97.92%(47/48)、(6.21±0.32)d明显优于对照组87.50%(42/48)、(3.47±0.29)d(P<0.05);但是,两组患儿皮肤损伤情况比较(P>0.05)。结论在新生儿静脉置管针采用腋下静脉留置针,其能够增加置管时间,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且不会增加新生儿皮肤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外周静脉留置针peripheralintravenouscatheter简写PIV临床使用中常并见并发症发生率分析,来探讨外周静脉留置针在不同进针方法、留置时间方面对预防PIV相关并发症中的作用,进一步分析临床护士对留置针的认知程度与预防相关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1.采用跟踪调查及观察法、访谈法记录外周静脉留置常用血管、留置针型号、进针方法、封管方法、留置时间、固定方法,护士及患者满意度。2.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将30例患者列为对照组,未给与任何干预;将31例患者列为实验组护理干预研究对象,对留置针型号、留置时间进行严格把控;分别记录两组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中的静脉炎的发生率,常见并发症。结果通过两组对比分析护理干预组在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中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静脉炎及渗出的发生,提高了护士及患者满意度。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外周静脉留置针带管率及减少相关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克氏针引导复位锁定钢板与非克氏针引导复位锁定钢板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分析锁定钢板固定70例,其中克氏针引导复位34例,非克氏针引导复位36例。结果平均随访12.3个月,两组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克氏针引导复位锁定钢板组出血量明显低于非克氏针引导复位锁定钢板组(P<0.05);克氏针引导复位锁定钢板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于非克氏针引导复位锁定钢板组(P<0.05)。结论克氏针引导复位锁定钢板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复位方法较非克氏针引导复位有明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