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继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ARDS)的危险因素及对临床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中心2017年12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115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病程1周内是否发生ARDS将患者分为发生ARDS组和未发生ARDS组。收集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初期救治措施(24 h内)、伤后1周内病理生理、应激代谢和并发症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严重多发伤患者发生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对ARDS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115例患者中发生ARDS 45例,未发生ARDS 70例。与未发生ARDS组比较,发生ARDS组患者的年龄更大(岁:57.45±15.37比45.68±12.70),合并中-重度胸外伤、创伤性脑损伤(TBI)、休克、大量输血患者的比例更高(71.11%比31.43%、44.44%比28.57%、80.00%比67.14%、46.67%比27.14%);发生ARDS组降钙素原〔PCT(μg/L):29.73±6.08比12.45±2.12〕、血栓调节蛋白〔TM(ng/L):83.43±16.34比37.66±14.64〕、血糖(mmol/L:17.2±5.0比10.3±2.4)、三酰甘油〔TG(mmol/L):3.77±0.57比2.22±0.63〕、白细胞介素-6〔IL-6(ng/L):38.97±10.79比25.98±5.4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g/L):48.78±13.99比35.30±13.03〕、腹内压〔mmHg(1 mmHg=0.133 kPa):25.21±3.59比11.98±4.91〕、血肌酐〔SCr(μmol/L):180.45±42.35比132.17±49.36〕和血尿素氮〔BUN(mmol/L):13.83±4.97比8.80±4.32〕均较未发生ARDS组明显升高,晶体液输注量≥3 000 mL的患者比例(26.67%比34.29%)、血小板计数〔PLT(×109/L):72.67±7.96比127.99±17.65〕、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kU/L):87.15±27.81比161.15±17.94〕、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kU/L):92.65±32.67比125.58±38.96〕水平均较未发生ARDS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中-重度胸外伤、合并TBI、大量输血、PCT、TM、血糖、TNF-α、血浆GSH-Px、腹内压和SCr等11个指标是严重多发伤继发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1.201(1.035~1.165)、3.414(1.217~8.876)、2.889(1.124~8.109)、3.134(1.322~9.261)、1.467(1.096~2.307)、2.428(0.024~0.973)、5.787(1.246~9.642)、1.106(0.949~5.108)、7.450(1.587~10.261)、3.144(1.217~8.876)、1.051(1.002~1.542),P值分别为0.008、0.024、0.044、0.017、0.018、0.045、0.026、0.037、0.005、0.029、0.033。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GSH-Px对严重多发伤继发ARDS的预测价值最高,ROC曲线下面积(AUC)=0.873,95%CI为0.798~0.928,P=0.000,当最佳截断值为72.22 kU/L时,其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75.7%,阳性预测值69.6%,阴性预测值89.8%;而利用11个独立高危因素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严重多发伤继发ARDS的准确率为81.74%,对预测ARDS有较好的指导意义。结论严重多发伤继发ARDS的危险因素较多,涉及创伤后基础资料、初期救治措施、病理生理、应激代谢、创伤后并发症等多个方面,早期识别干预利于提高救治成功率。

  • 标签: 严重多发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危险因素 早期识别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科在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9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个组别,实验组(n=46)与参照组(n=46),参照组患者入院后予以常规治疗法,实验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较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0.43%,实验组的PaO2、PaCO2、PaO2/FiO以及WBC各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可获得理想效果,对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均有显著帮助,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

  • 标签: 乌司他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治疗总有效率 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重症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时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80例本院急诊重症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实施探讨,医治时间为2020.1-2020.12,随机数字表方法进行分组,即对比组、探讨组,各40例患者,对比组行基础护理,探讨组行护理干预,对照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探讨组患者到院至手术完成时间、机械通气使用时间均少于对比组(P<0.05)。结论:急诊重症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救治时间有效减少,医治品质得到升高,护理效果较杰出。

  • 标签: 护理理效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胸外伤 急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创机械通气(NIV)用于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ARDS)的价值。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本院早期ARDS30例患者,用NIV对患者进行呼吸支持。患者在出现气管插管指时,则予以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最终28例患者完成NIV治疗,观察患者NIV前及后2h、8h、12h生命体征、血气、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APACHEII)评分变化。结果患者上机后2h、8h、12hpH、PaO2、SaO2、OI、APACHEII与上机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V能改善早期ARDS患者氧合状况,避免有创机械通气及并发症的发生,是早期ARDS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重症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研究讨论了68例重症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的治疗资料,患者为我院在2017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随机对患者分组,分别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和综合护理(观察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入院至手术时间(1.02±0.38)d,机械通气时间(26.83±4.23)h,SAS、SDS评分分别是(15.38±3.28)分、(14.98±3.98)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达到了94.12%(32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重症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有利于稳定情绪,减少时间消耗,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急诊重症胸外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综合护理 情绪状态
  • 作者: 封志纯 赵喆 史源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08
  • 出处:《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八一儿童医院新生儿科 解放军总医院儿科临床医学部,北京 10071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400014
  • 简介:摘要欧美学者于2017年推出了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neonatal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ARDS)的蒙特勒标准,国内学者近十多年来关于nARDS特殊性和重要性的强烈主张获得支持。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的主因是原发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系统功能不足,病理和临床表现一般都呈现典型呼吸窘迫综合的单束集合;而nARDS的病因在主因外尚叠加有原发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则是在呼吸窘迫综合外叠加有原发病的多束集合。可见, "叠加"贯穿nARDS病因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学的全过程。因此,读懂"叠加" ,对准确把握和推动该领域的临床实践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 急性病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肺保护性机械通气(lung protect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LPMV)与并发症率和病死率降低相关在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pediatric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PARDS)中未被证实。本研究旨在确定PARDS中应用LPMV策略是否与临床预后改善有关。设计这项2016年4月至2019年9月的试点研究为LPMV策略实施前后对比设计。每日筛查所有PICU入院患儿中满足儿童急性肺损伤共识会议(PALICC)标准者并入组。对象PARDS患儿。干预LPMV策略包括峰压、潮气量、呼气末压力与吸入氧浓度合值、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测量方法和主要结果收集并比较策略组(n=63)和非策略组(n=69)PARDS前7天的呼吸机和血气数据。策略实施后,中位潮气量[6.4(5.4,7.8) vs.6.0(4.8,7.3)ml/kg;P=0.005],动脉血氧分压[78.1(67.0,94.6)vs.74.5(5 9.2,91.1)mmHg;P=0.001]和氧饱和度[97(95,99)vs.96(94,98)%;P=0.007]降低,呼气末压力[8(7,9)vs.8(8,10)cmH2O;P=0.00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44.9(38.8,53.1)vs.46.4(39.4,56.7)mmHg;P=0.033]升高,与肺保护措施一致。两组病死率[10/63(15.9%)vs.18/69(26.1%);P=0.152],脱离呼吸机天数[16.0(2.0,23.0)vs.19.0(0.0,23.0);P=0.697]和PICU外天数[13.0(0.0,21.0)vs.16.0(0.0,22.0);P=0.233]无差异.校正疾病严重度,器官功能障碍和氧合指数后,LPMV策略与病死率降低相关[校正风险比0.37(95%CI 0.16,0.88)]。结论PARDS中实施LPMV策略改善了LPMV策略依从性,并可能改善病死率。

  • 标签: 人工呼吸 潮气量 间歇正压通气 急性肺损伤 PICU
  • 简介:目的:探讨肺挫伤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病死率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112例肺挫伤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明确影响病死率的独立相关因素,根据患者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研究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伤后时间、是否合并多发伤、是否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血小板计数、手术与否、血糖值、有无合并基础疾病、ISS评分及TSS评分。应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挫伤所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结果两组间性别、手术与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伤后时间、低血容量休克、血小板计数、血糖、存在基础疾病、ISS评分及T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影响此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伤后时间、合并多发伤、低血容量休克、血小板计数≤80×109/L、有基础疾病、ISS≥30分和TSS≥15分。结论肺挫伤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病死率高,以上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为正确判断病情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肺挫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预后
  • 简介: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ARDS)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肺血管内皮屏障被大量破坏、肺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等,严重者可发生难治性低氧血症。细胞焦亡是由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触发、经一类保守的蛋白家族成员Gasdermin D(GSDMD)蛋白介导的细胞程序性坏死,表现为细胞不断胀大直至细胞膜破裂,导致细胞内容物释放进而激活强烈的炎症反应。焦亡在脓毒症导致的ARDS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主要对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以及焦亡与ARDS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焦亡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泡巨噬细胞 内皮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体外膜肺氧合救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32例呼吸窘迫综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体外膜肺氧合救治,16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16例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PaO2、PaCO2和氧合指数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3.75%,对照组为75.00%,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体外膜肺氧合救治的治疗效果,对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 呼吸窘迫综合征 体外膜肺氧合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3年3月我院呼吸科救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共58例,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药物治疗+吸氧)基础上加用无创机械通气;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观察组给予无创机械通气后动脉血气PaO2明显上升(P<0.05),PaCO2下降明显(P<0.05)。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的患者应用无创机械通气后可以有效改善病情,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无创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衰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俯卧位通气是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ARDS)患者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可有效改善患者氧合,降低病死率。但我国重症医学医疗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俯卧位通气治疗依从性不高且缺乏规范化的治疗流程。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重症呼吸学组制定了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的规范化流程,旨在促进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规范化实施与管理,推动俯卧位通气治疗的同质化。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俯卧位通气 规范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ARDS)的认识,探讨其病因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根据欧美新生儿急性RDS的诊断标准,对15例ARDS患儿原发病、临床表现、相关化验、治疗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原发病主要是窒息、吸入、剖宫产,若能早期发现、尽早行正压通气及相应的对症治疗,前期治疗效果尚可。

  • 标签: 足月新生儿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PS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用急救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间本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40作为本次主题的探讨对象,在研究过程中,所有患者均开展急救治疗,分析治疗总有效率,同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率与呼吸频率、血气指标。结果:40例患者经急救治疗后,显效30例、有效9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97.5%;治疗后,患者的心率与呼吸频率、血气指标均优于治疗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地塞米松治疗重度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临床疗效。方法:纳选2020年8月~2022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重度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儿展开系统调查,从中选出66例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评价对比两组疗效、血气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地塞米松 重度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当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的治疗当中,采用ICU护理风险管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当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运用ICU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舒适度评分、护理风险事件出现率。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舒适度评分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过程中,采用ICU护理风险管理干预的方法,可以让患者更加舒适,也能够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出现率,运用效果更理想,运用价值大。

  • 标签: ICU 护理风险管理干预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持续正压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本院接收的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74例分为参比组(行常规治疗联合持续正压通气)、试验组(行常规治疗联合呼气末正压通气),各37例。将两组疗效、血流动力学指标等进行比对。结果:相较于参比组,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HR、CVP、气道峰压、气道平均压更低,MAP、氧合指数更高(P

  • 标签: 呼气末正压通气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 成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