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多种场合都提出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拉动作用。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积淀,更是中华民族精神追求的丰富载体。
简介:尊敬的编辑同志:你们好!今年是我订《名人传记》的第三十年,感慨万千,一封长信,恳请你们耐心读完。2003年,我订《名人传记》第十五年时曾写过一封信给你们,以《一位古稀老人与〈名人传记〉的情结》为题发表在贵刊当年第8期第19页上。今天的信感言颇多,如能在方寸之地发表,众多读者看后必有共鸣。
简介:
简介:120万字的《贵州省志·审判志》,在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的精心指导下,经过我院编委会、撰稿人员10余年的艰苦努力,终于编成。它的出版,填补了贵州建省以来审判机关无历史记载的空白,是贵州审判史上的一大喜事,值得庆贺。
简介:我1987年离休后,接受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之聘,担任《人物志》主编。风雨征程20年后,面对20多部沉甸甸的志书,真是感慨万千。《人物志》虽只是广州市志丛书的第十九卷.但对于一个毫无修志工作经验的我来说,实在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想起市委老书记薄怀奇的几次谈话,面对老市长杨资元下的聘书.我除了知难而上的决心之外,就只有老老实实学习了。学习市地方志办编的“修志工作资料汇编”;参加编修、主笔学习班:跟随志办领导到修志先行单位去学习取经,几年来写成学习笔记十多本,勤学苦练去充实自己。
简介:近读广州市白云区文化局文化志编纂委员会编、1993年8月出版的《广州市白云区文化志》,感触良多。此志由白云区文化局副局长、文联主席陈绍伟主编,虽是内部出版物,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是一本质量颇佳的区级文化专志。读此志后,可以了解到白云区清代及民国时期的文化概况,较全面地了解新中国时期该区文化事业的发展,而其中当代文艺创作部分的记述更可启发我们续修区志时开拓思路。
简介:新编《启东市志(1986~2005)》(以下简称《启东市志》),由启东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主编黄翠芳,副主编陆欣、沈冬云,总纂陆欣。中华书局2014年12月出版。大16开本,2505千字,印5000册。采编、章、节、目体式,全志共设33编203章。由于该志是在探索、改进、完善中告竣的新志书,因此其带给了我们诸多有益的启示,这些对于正在编纂的二轮志书当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牢记特性,详独略同所谓志书特性,即"地方志志地方"。
简介:萨满是萨满祭祀文化传承与研究的关键要素,萨满在萨满祭祀文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直接关乎人们对萨满祭祀文化思想内涵的解读,关乎原生态萨满祭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关乎萨满祭祀文化的抢救与深入挖掘。
简介:近闻有人提出给现年89岁高龄陈福桐先生祝寿。陈老得知后,当即婉言谢绝,并出示了他于20世纪90年代发表在《贵州政协报》上的一篇短文,题目是《顾炎武谢绝祝寿的启悟》(以下简称《启悟》),表明自己的态度。
简介:今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一个中国原则与台湾问题》的白皮书,我当即进行了学习,感慨万千,归纳起来就是八个字:"祖国统一,势在必行。"一、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看"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立场的正确性台湾自古即属于中国。台湾古称夷洲、流求。大量的史书和文献记载了中国人民早期开发台湾的情景。距今1700多年以前,三国时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
简介:2011年6月22日至6月25日,以“弘扬客家文化,共建幸福家园”为主题的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来到了“世界客都”——梅州。六月的梅州,喜逢盛事,宁静的小城,喜气洋洋。从“客家山歌晚会”到《客家意象》现场,从开幕式到闭幕式,从专题论坛到参观考察路线,笔者有幸全程参与了此次论坛,感受颇丰。
客家先贤文化遗产的评述之道——读李欣祥《宋湘生平及作品研究》有感
两封信跨越十五年——订《名人传记》三十年有感
斯文在天地 河洛史志精——研读辛硕《方志事业与时俱进的理论思考》有感
一部资治当代通鉴后世的志书——读《贵州省志·审判志》有感
辛勤耕耘结硕果——广州地方志事业二十周年有感
读《广州白云区文化志》有感——兼议区志中“文学创作”的记述
一部给人以诸多启迪的新志书——读《启东市志(1986~2005)》有感
萨满和萨满祭祀文化——访宁安兰岗镇东升村杨氏家族大萨满杨学勤有感
其立言也约,其立德也宏——读陈福桐先生《顾炎武谢绝祝寿的启悟》有感
广西文史研究大有可为——广西文史研究馆成立50周年有感
祖国统一势在必行——学习《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的白皮书》有感
客家文化在台湾的挖掘、保护和宣传——参加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