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双侧肺动脉环缩早在1976年就应用于永存动脉干的外科治疗,还可联合动脉导管支架置入或前列腺素应用于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等多种新生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可有效提高复杂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治疗效果。本文介绍双侧肺动脉环缩术可能应用的先天性心脏病,术中环缩的程度和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期为新生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提供借鉴。
简介:摘要2020年5月14日,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1例37岁女性单侧乳腺癌患者,对其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双侧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重量为305 g)游离移植再造乳房。术中将右侧腹壁下血管蒂与右侧胸廓内血管近端吻合、左侧腹壁下血管蒂与右侧胸廓内血管远端吻合,见皮瓣通血良好,将腹部皮瓣供区创面直接拉拢闭合。手术历时9 h。术后第1个48 h皮瓣显示轻度灌大于流,未见明显水肿或水疱,皮瓣温度与周围皮肤一致,引流管引流量仅40 mL。术后3 d皮瓣血运完全恢复正常,皮瓣存活良好,供区切口无明显张力,愈合顺利。随访2个月,腹部供区切口完全愈合,仅遗留线性瘢痕,重建乳房外形自然,患者计划进一步行乳头重建和对侧乳房悬吊术。该病例提示在特定情况下可选用双侧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进行自体乳房再造,以最大限度减少供区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双时相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ASL)在脑血管重度狭窄患者侧支循环代偿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汾市中心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8月经磁共振血管成像证实的脑血管重度狭窄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GE1.5T超导磁共振进行双时相[延迟间隔时间(PLD):1 525 ms,2 525 ms]三维准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成像,分别测量患侧及镜面侧双时相脑血流量(CBF),按患侧与镜面侧CBF值差异、双时相患侧CBF值差异进行对比和分析,并对双时相患侧异常灌注例数差异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73例脑血管重度狭窄患者中,双时相患侧CBF值[CBF 1 525 ms(18.33±6.42)mL·100g-1·min-1,CBF 2 525 ms(34.81±11.68)mL·100g-1·min-1]均低于镜面侧CBF值[CBF 1 525 ms(41.25±16.84)mL·100g-1·min-1,CBF 2 525 ms(47.74±14.90)mL·100g-1·min-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9.348、-7.476,均P<0.001),PLD为2 525 ms时患侧CBF值[(34.81±11.68)mL·100g-1·min-1]明显高于PLD为1 525 ms时患侧CBF值的(18.33±6.42)mL·100g-1·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196,P<0.001),PLD为2 525 ms组中异常灌注例数占比(56.2%)低于PLD为1 525 ms组中异常灌注例数占比(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3,P=0.02)。结论双时相(PLD=1 525 ms、2 525 ms)ASL联合应用,可以更准确评估快速侧支循环及缓慢侧支循环代偿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1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行脊柱后路矫形术后发生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方法患者住院期间采取禁食禁饮、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方法,结合脊柱矫形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护理重点包括: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制作病情观察记录表,动态监测患者病情变化;给予个性化的功能锻炼指导。此外通过出院前健康宣教、出院后随访等做好患者的出院延续性护理。结果实施上述护理措施后,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已经恢复经口进食;出院后2个月随访,患者体质量增加4 kg。结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治疗和护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护士应做好患者的病情观察和营养支持,并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
简介:目的介绍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皮支血管的临床分型及意义.方法1990年~2008年,我院利用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共300例,其中,因术中血管变异或手术误伤穿支放弃12例.根据背侧骨间动脉所发出皮支浅出的部位及浅出间隙,将皮支血管分为6型:近侧型12例,均匀型122例,远侧型132例,弥散缺如型12例,皮支代偿型8例,混合型14例.结果除12例放弃外,其余均行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术后258例皮瓣顺利成活,30例出现各种类型并发症.其中14例出现动脉供血不足,保守治疗后皮瓣完全坏死4例、部分坏死10例:10例出现静脉回流受限,经拆除缝线,完全成活;6例出现拇指背伸障碍,再次腱转位重建拇伸功能.结论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皮支血管存在变异,术中应根据皮支血管的临床分型,灵活选择相应手术方案,避免供区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形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国药东风公司总医院心内科住院的CTO病变患者158例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2例,女性56例。按Rentrop分级标准对患者的侧支血管情况进行分级,Rentrop0~Ⅰ级视为CCC形成不良(n=73),而RentropⅡ~Ⅲ级视为CCC形成良好(n=85)。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高敏C反应蛋白(hs-CRR)、白细胞计数(WBC)、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ET-1水平。结果CCC形成不良组的糖尿病比例、WBC、hs-CRR和多支病变比例高于CCC形成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CCC形成良好组的LVEF和右冠状动脉闭塞比例明显高于CCC形成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CC形成不良组和形成良好组的血浆ET-1水平分别为(81.2±10.1)pg/ml和(67.5±9.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entrop0级和Ⅰ级患者的血浆ET-1水平均高于RentropⅡ级和Ⅲ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浆ET-1水平升高是CCC形成良好的危险因素(OR=2.24,95%CI:1.35~3.72;P<0.01)。其他影响CCC形成的因素包括糖尿病、hs-CRP和右冠状动脉闭塞等。ET-1预测CCC形成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95%CI:0.72~0.88,P<0.01);最佳截点75.3pg/ml,预测CCC形成不良的敏感性为69.0%,特异性为79.0%。结论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中,血浆内皮素-1和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密切相关,且高水平的ET-1是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护理联合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将我院64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32例,同时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最终止血时间及术后不良症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45.5±6.6)minvs(71.1±10.3)min显著较低(P<0.05),出血停止时间(5.1±2.0)dvs对照组(8.3±3.9)d显著较短(P<0.05);观察组术后总发生率为12.5%vs对照组37.5%,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术中、术后的综合性护理联合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究双侧子宫动脉缝扎术联合宫腔球囊填塞治疗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2月-2023年4月就诊收治的前置胎盘出血患者92例,按照就诊时间的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宫腔球囊填塞治疗,观察组采用双侧子宫动脉缝扎术联合宫腔球囊填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止血时间等出血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2h出血量等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子宫动脉缝扎术联合宫腔球囊填塞治疗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效果确切,可以积极减少患者生产中的出血量,保障患者生产生命安全的同时减少子宫切除风险,且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于患者意义明显,值得医学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子宫体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用于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7 年 6月至 2019 年 10 月我院 妇产科收治的 72 例剖宫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患者作 为本次的 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 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治疗 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 36 例。在 术中两组患者 分别进行常规止血与 子宫体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止血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止血总有效率为 97.22%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77.7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子宫体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能够有效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具有操作简单、止血效果好的特点,值得进行大力的 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30例行单侧PKP的胸12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病例(15例骨水泥呈双侧分布,15例骨水泥呈单侧分布)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术后椎体高度改变及术后腰痛缓解情况。方法总结我院2011、3~2013、3行单侧PKP治疗的胸12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手术病例30例(其中15例骨水泥呈双侧分布,15例骨水泥呈单侧分布),按照术后影像学资料、VAS(VisualAnalogueScale)评分标准分别对患者术后椎体高度、术后疼痛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有5例发生骨水泥渗漏,均未出现临床症状。术后2周、1年时,两组病例椎体前后缘高度及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术后2周时双侧分布组与单侧分布组对比,伤椎前后缘的高度改变无显著性差异,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时两组VAS评分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不同的骨水泥分布方式对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疼痛及恢复伤椎高度均有效,伤椎前缘高度的恢复方面二者无显著性差异,VAS评分的改善方面双侧分布组优于单侧分布组。对单侧PKP手术骨水泥呈单侧病例,可行对侧补充注射,以达到满意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侧小耳畸形合并重度传导性听力损失患者分期耳廓再造-骨桥植入术后单侧及双侧骨导助听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3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手术治疗的32例双侧小耳畸形伴外耳道闭锁患者,其中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11.8岁。术前测试裸耳平均听阈及言语识别率,行颞骨高分辨CT评估乳突发育情况,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分期耳廓再造及骨桥植入术)。术后骨桥开机时、开机后3、6、12、24个月,测试单侧骨桥助听的平均听阈及言语识别率(安静环境和信噪比5 dB噪声环境下的双音节词识别率);植入骨桥至少3个月后,分别测试裸耳、单侧骨桥助听和双侧骨导助听(一侧骨桥+对侧ADHEAR)的平均听阈及言语识别率。采用国际助听器评估问卷和Glasgow儿童获益调查问卷评估患者术后主观获益情况。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2例患者中9例于耳廓再造术前植入骨桥,6例同期植入骨桥,17例于耳廓再造术后植入骨桥;32例均对侧佩戴ADHEAR。单侧骨桥及双侧骨导助听的平均纯音听阈均较裸耳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15,P<0.05),单侧骨桥与双侧骨导助听阈值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静环境下单侧骨桥及双侧骨导助听均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言语识别率(t=6.50,P<0.05),单侧骨桥与双侧骨导助听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环境下,双侧骨导助听显著优于单侧骨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调查问卷显示单侧骨桥植入及双侧骨导助听均可获得满意效果。结论对于双侧先天性小耳畸形伴外耳道闭锁同时合并重度传导性聋患者,单侧骨桥植入和一侧骨桥+对侧ADHEAR均可改善其纯音听阈和言语识别率,双侧骨导助听较单侧骨桥可进一步提高噪声下的言语识别率。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带双侧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DBPPDN)的指背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5月-2019年4月,收治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113例113指。临床应用4种带双侧DBPPDN的指背皮瓣修复此类软组织缺损。皮瓣类型:①超比例邻指皮瓣29例29指。②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DBPPDA)皮瓣43例43指。③第1掌背动脉皮瓣23例23指。④指背游离皮瓣18例18指。采用带单侧DBPPDN的指背皮瓣进行修复的患者列为对照组,双侧撕脱的指掌侧固有神经仅修复一侧。经门诊随访,评估带双侧DBPPDN的指背皮瓣与对照组皮瓣的静态TPD、伤指VSA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采用非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带双侧DBPPDN的指背皮瓣有11例术后出现水疱,7例皮瓣瘀血。9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自行愈合,余均成活。带双侧与带单侧DBPPDN的指背皮瓣的静态TPD分别为(6.92±0.12) mm和(8.92±0.20) mm、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为(0.46±0.08)分和(1.11±0.28)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45±0.06)分和(4.00±0.16)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带双侧DBPPDN的指背皮瓣获得了更好的感觉恢复(P<0.01)、更低的疼痛发生率(P=0.0032)以及更高的满意度(P=0.0014)。结论4种带双侧DBPPDN的皮瓣是有效修复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尤其在预防神经病理性疼痛方面疗效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治疗中,采用不同治疗方案,总结不同手术治疗方案实施效果以及优异性。方法 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纳入126例因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来我科室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人进行调研,根据治疗方案不同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均纳入63例病人。将两组分别命名为治疗A组与治疗B组。治疗A组采用双侧开颅手术入路方案,治疗B组采用单侧骨瓣开颅手术入路方案。总结与探究2种治疗方案实施效果、安全性。结果 治疗A组与治疗B组治疗优良率相比,构成比较低,差异明显,(P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单侧肩袖修补治疗运用至双侧肩袖撕裂患者中时对非手术侧肩袖的影响。方法:截取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时间范围内院内检查结果确诊为双侧肩袖撕裂患者,合计例数60例,分组运用双盲法原则规定,不同组别各自30例介入,对照组所加入实验患者依循常规治疗干预,观察组所加入实验患者则运用单侧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结果:选入实验的患者经评估其肩袖撕裂疼痛度评估值不具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所参与实验患者疼痛度评分展示更低(P<0.05);观察组所加入实验患者受治疗后肩袖撕裂程度展示更高(P<0.05)。结论:对予以确诊的双侧肩袖撕裂患者运用单侧肩袖修补术治疗会造成非手术侧肩袖撕裂情况加剧,反而采取保守方式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更有利于肩袖撕裂的愈合,可为临床医学提供资料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