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96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以手术类型分为PVP组和PKP组各48例,PVP组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PKP组采取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状况、伤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比对。结果PKP组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明显低于PVP组,且伤椎前缘高度比高于PVP组,P<0.05。两组NRS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有利于纠正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伤椎高度和角度,改善疼痛症状和腰腿功能,且术后近期骨水泥渗漏率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就诊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实验组采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内VAS疼痛评分均较优,组间数据对比显示(P﹤0.05),说明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实验组Cobb角测量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数据对比发现具备统计学差异。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使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比较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纠正后凸畸形,具备推广和使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骨水泥椎体成形介入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纳入2018年9月-2019年12月46例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根据随机表法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保守疗法,研究组实施经皮骨水泥椎体成形介入治疗。分析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椎体高度、Cobb角、治疗优良率、并发症率。结果:研究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椎体高度、Cobb角优于对照组,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实施经皮骨水泥椎体成形介入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减轻疼痛和有效恢复压缩椎体高度,减少保守治疗并发症,缩短住院的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21年3月-2022年5月收入的4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给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 40例患者骨水泥注射量为(4.16±1.02)ml,手术时间为(82.19±20.03)min,住院天数为(9.02±1.24)d;术后7d40例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7d40例患者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显著低于术前(P<0.05)。 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改善肢体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骨水泥椎体成形介入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纳入2018年9月-2019年12月46例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根据随机表法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保守疗法,研究组实施经皮骨水泥椎体成形介入治疗。分析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椎体高度、Cobb角、治疗优良率、并发症率。结果:研究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椎体高度、Cobb角优于对照组,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实施经皮骨水泥椎体成形介入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减轻疼痛和有效恢复压缩椎体高度,减少保守治疗并发症,缩短住院的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与观察组(30例,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评分,观察组在症状改善、椎体功能、疼痛评分、并发症问题评分为90.54±0.16、90.65±0.36、91.83±0.56、91.34±0.27,优于对照组82.43±0.85、83.34±0.58、85.56±0.43、84.76±0.46。结论: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理想,经过对应的治疗干预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较好的改善,有利于促进患者椎体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的疼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等等,治疗效果较好,在今后治疗干预过程中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PCVP)与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天津医院收治的104例单发椎体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83例;年龄50~91岁[(70.3±7.7)岁]。骨折AO分型:A1型65例,A2型39例。患者接受PCVP或单侧PKP手术治疗,其中51例行PCVP(PCVP组),53例行单侧PKP(单侧PKP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有效弥散倍数、骨水泥分布优秀率。术前,术后24 h、3个月、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和Beck指数(测量至术后3个月)评价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骨水泥渗漏率、邻近椎体再骨折率等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8个月[(6.4±0.7)个月]。PCVP组手术时间为(12.15±1.63)min,骨水泥注射量为(2.13±0.28)ml,术中透视次数为(24.74±1.71)次,均短于或少于单侧PKP组的(22.09±1.62)min、(5.30±0.52)ml、(30.09±1.86)次(P均<0.01)。PCVP组骨水泥有效弥散倍数为(1.42±0.04)倍,大于单侧PKP组的(1.18±0.02)倍(P<0.01);骨水泥分布优秀率为94%,高于单侧PKP组的70%(P<0.01)。术前和术后24 h、3个月两组VAS、ODI、Beck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PCVP组VAS为(1.20±0.49)分,ODI为16.52±5.22,较单侧PKP组的(1.49±0.58)分、20.16±5.16更低(P均<0.01)。两组术后24 h、3个月、6个月的VAS、ODI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均<0.05);两组术后24 h、3个月Beck指数较术前改善(P均<0.05),单侧PKP组术后3个月Beck指数为0.75±0.07,较术后24 h的0.79±0.07明显下降(P<0.05),而PCVP组无明显变化(P>0.05)。PCVP组骨水泥渗漏率为16%(8/51),低于单侧PKP组的47%(25/53)(P<0.01)。两组随访期间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OVCF,相较单侧PKP,PCVP具有手术时间短、骨水泥注射量小、术中透视次数少、椎体内骨水泥弥散效果更好、疼痛减轻、功能改善并更好地维持伤椎高度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等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CF)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86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椎体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A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B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但组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平均伤椎高度显著高于B组(P<0.05);B组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于老年骨质疏松症椎体骨折的治疗各有优势,两种术式均能缓解患者疼痛,经皮椎体成形术更有利于患者椎体高度的恢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有效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从2021年12月至2023年7月期间,选取了100位因骨质疏松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这些患者通过随机数字列表被均等划分为两个组别,每组50人。对照组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观察组则采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值得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微创手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OVCF)的主要方法,适应症不断扩大、禁忌症减少,相较于保守治疗在缓解疼痛方面优势明显。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相交于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在恢复椎体稳定、解剖方面有比较优势,单侧、双侧填充各有优势。近年来,新的填充材料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