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8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一共选取45例研究组对象,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传统手段治疗的4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椎体高度丢失量和治疗后后凸畸形度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锥体高度丢失量为(0.11±0.01)cm,对照组为(0.20±0.02)cm,差异明显(P<0.05);并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后凸畸形度为(52.84±3.59)°,对照组患者为(60.02±5.76)°,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能显示改善患者的后凸畸形度和椎体高度,临床效果显著。
简介: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辅以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期间入住我院并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40例,辅助服用补血以及强筋健骨的中草药,分析患者术后一周疼痛情况以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与复位情况。结果患者术后一周疼痛评分平均为(2.8+0.3)分,较治疗前(5.2+0.8)的疼痛评分有所降低,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椎体骨水泥漏渗病例7例,术后伤椎高度增加(2.3+1.7)mm,术后6个月椎高度丢失(0.8+0.3)mm,水后平均恢复6个月即达到伤前水平。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患者疼痛减轻较快、卧床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使用椎体成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48例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治疗患者来分析研究,共对60节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进行了治疗,使用C臂机引导经皮穿刺进入椎体注入骨水泥,观察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结果为52节椎体使用了单侧椎弓根入路的椎体成型术,为8节椎体使用双侧椎弓根入路的椎体成型术,全部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使用的骨水泥为3至5ml,术后患者疼痛情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使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的效果比较好,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提供手术治疗,总结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将我院于2015.10月至2016.9月间收治的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常规组40例与干预组40例,常规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治疗措施与护理服务,干预组患者接受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常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75%,干预组为90%,干预组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疾病多发生于老年患者,而以往针对此种情况采取保守治疗效果不乐观,此次研究中,对此类患者提供PVP(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同时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服务,大部分患者表示对临床服务满意度评价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还未实施综合护理的44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对照组,本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选择实施综合护理之后的44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观察组,对比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Bathel指数并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VAS评分和Bathel指数分别为(5.83±0.71)分、(5.83±0.71)分、(62.52±3.72)分、(5.83±0.71)分、(3.03±0.49)分、(79.95±2.69)分,两组对比可以构成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时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应用价值极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1月到2021年11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进行研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予以围术期护理。结果:观察组NRS评分、OPI指数更,椎体高度更高,椎体压缩率及伤椎 Cobb角较对照组更低,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采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4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VAS 、ODI 评分,椎体前柱高度等指标。结果:患者VAS 评分由术前的(8.43±1.07)分降低至(2.67 ±0.47)分,ODI 评分由术前的(34.81±1.23)分降低至(15.25±1.34)分,伤椎前柱高度百分比由术前的(57.07±7.64)%改善为(78.51±4.17)%,Cobb角由术前的(21.5±2.78)°改善为(9.67±1.89)°。 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06——2022.05期间临床收诊的66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人为研究主体,借用信封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即为常规组、实验组,每组33名。接受常规保守治疗者纳入常规组,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者纳入实验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结果:相较常规组,实验组Cobb角更低、椎体前缘高度更高,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人通过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手术时间短,止痛效果明显,对高龄患者全身干扰比较轻,安全性较高,术后早期下地恢复较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很短,建议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结合唑唻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我院收治的86例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后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唑唻膦酸进行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骨密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02%vs74.42%),且术后6个月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对照组,腰椎骨密度高于对照组。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结合唑唻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OVCF)伴椎体内裂隙样变(intravertebralvacuumcleft,IVC)的疗效。方法2012年5月~2015年5月采用PVP治疗32例OVCF伴IVC,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估临床症状,站立位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前中部高度及后凸畸形Cobb角,记录术中骨水泥量、并发症,以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术中注射骨水泥量3.5~6.25ml,平均4.25ml。3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1个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渗漏率34.4%(11/31)。随访6~18个月,平均10.8月。术前VAS评分(8.3±0.8)分,显著高于术后1周(2.4±0.7)分(P=0.000)和末次随访时(2.1±0.6)分(P=0.000)。术前ODI评分(40.5±2.0)%,显著低于术后1周(21.0±1.8)%(P=0.000)和末次随访时(20.0±1.6)%(P=0.000)。术前椎体前缘高度(10.88±1.36)mm,显著低于术后1周(17.72±2.59)mm(P=0.000)和末次随访时(17.25±4.29)mm(P=0.000)。术前Cobb角20.22°±1.84°,显著高于术后1周13.75°±1.24°(P=0.000)和末次随访时13.47°±1.22°(P=0.000)。结论PVP是治疗OVCF伴IVC的有效方法,能有效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改善患者功能,疗效肯定。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保守治疗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椎旁肌退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286例的病历资料,男54例,女232例;年龄(67.7±13.3)岁(范围52~90岁)。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保守治疗组(134例)和PKP组(15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双侧椎旁肌(腰大肌、竖脊肌及多裂肌)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及脂肪浸润率(fatty infiltration,FI%);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卧床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椎体前缘高度比、椎体矢状位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L3-4、L4-5和L5S1椎间盘水平各个椎旁肌CSA及F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KP组术后3个月L3-4、L4-5和L5S1椎间盘水平多裂肌CSA分别为(6.56±1.26) cm2、(6.87±1.31) cm2和(7.14±1.29) cm2,竖脊肌CSA分别为(12.39±2.16) cm2、(14.72±2.67) cm2和(16.45±3.09) cm2,腰大肌CSA分别为(7.05±1.52) cm2、(8.12±1.75) cm2和(8.68±1.66) cm2,PKP组各椎间盘水平椎旁肌CSA均大于保守治疗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各椎间盘平面各个椎旁肌F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KP组术后1年L3-4、L4-5和L5S1椎间盘水平多裂肌CSA分别为(6.43±1.23) cm2、(6.62±1.42) cm2和(7.06±1.32) cm2,竖脊肌CSA分别为(12.02±2.08) cm2、(14.53±2.76) cm2和(16.39±2.84) cm2,腰大肌CSA分别为(6.98±1.47) cm2、(8.01±1.59) cm2和(8.37±1.72 ) cm2,PKP组各椎间盘水平椎旁肌CSA均大于保守治疗组(均P<0.05)。PKP组术后1年L3-4、L4-5和L5S1椎间盘水平多裂肌FI%分别为31.40%±5.84%、32.54%±6.64%和33.26%±7.16%,竖脊肌FI%分别为22.64%±3.47%、23.08%±3.72%和23.84%±3.99%,腰大肌FI%分别为9.23%±2.20%、9.72%±2.54%和10.98%±2.43%,PKP组各椎间盘水平椎旁肌FI%均小于保守治疗组(均P<0.05)。PKP组卧床时间(9.21±2.52) d短于保守组(40.32±9.79) d(t=37.79,P<0.001)。治疗后第1天、末次随访时VAS、ODI均小于保守组(均P<0.05)。而PKP组椎体前缘高度比、椎体矢状位Cobb角恢复情况明显优于保守组(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椎旁肌在疾病进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变。与保守治疗相比,PKP手术不仅可以短期内明显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还可以明显延缓椎旁肌退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弯角穿刺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伴终板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58例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伴终板骨折患者资料,均采用PKP双侧注入骨水泥治疗,均为单一椎体骨折。根据穿刺器的形状分为弯角穿刺针组和直角穿刺针组。弯角穿刺针组28例,男7例、女21例,年龄(71.8±7.8)岁(范围60~84岁),骨折椎体分布:T11 3例、T12 5例、L1 6例、L2 5例、L3 3例、L4 4例、L52例;直角穿刺针组30例,男8例、女22例,年龄(73.2±8.4)岁(范围61~88岁),骨折椎体分布:T11 3例、T12 5例、L1 7例、L2 4例、L3 4例、L4 5例、L5 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和骨水泥渗漏率,术后1周、6个月、1年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测量术前及术后骨折椎体高度及后凸Cobb角。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7±2.9)个月(范围12~24个月)。弯角穿刺针组骨水泥渗漏率(18%,5/28)低于直角穿刺针组(23%,7/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P=0.607);弯角穿刺针组骨水泥使用量和手术时间[(5.0±0.5) ml、(55.2±6.9) min]均高于直角穿刺针组[(3.4±0.6) ml、(42.9±3.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弯角穿刺针组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2.3±1.0)分、(2.6±1.5)分]和ODI(27.5%±9.7%、28.7%±11.3%)均低于直角穿刺针组[(2.7±1.0)分和(4.5±1.1)分,31.8%±10.5%和43.1%±13.4%];弯角穿刺针组后凸Cobb角术前25.5°±3.5°、术后18.4°±1.6°、末次随访时20.5°±4.9°;骨折椎体高度术前(14.2±1.9) mm、术后(21.5±2.2) mm、末次随访时(20.1±3.6) mm;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后凸Cobb角降低、骨折椎体高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角穿刺针组后凸Cobb角术前24.4°±3.6°、术后23.1°±4.0°、末次随访时27.8°±2.9°;骨折椎体高度术前(14.5±1.8) mm、术后(15.4±2.0) mm、末次随访时(12.7±1.0) mm;末次随访时与术前和术后1周比较后凸Cobb角增大、骨折椎体高度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弯角穿刺针组后凸Cobb角低于直角穿刺针组、骨折椎体高度高于直角穿刺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弯角穿刺针PKP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伴终板骨折可有效恢复终板高度,降低后凸畸形及慢性腰痛的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折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骨科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共接诊66例老年骨折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分为治疗组(n=33)和对照组(n=33),两组患者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碳酸钙D3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BMD、ODI评分、VAS评分、椎体高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BMD、椎体前缘、椎体中部、ODI评分以及VAS评分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加明显,经比较,组间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折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显著,能够增强骨强度,预防术后再次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