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人体肠道形成了一个极其复杂的生态系统,它们不仅维持肠道环境的稳定,还影响宿主的代谢、免疫和疾病。近年来,随着对肠道认识的逐渐深入,其与血液病的相关性也引起极大关注。本文将综述血液系统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包括肠道作为诊断血液病标志物的潜力、血液病治疗过程中的肠道变化以及展望调节肠道在血液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以期对临床诊疗提供更多新的思路。

  • 标签: 血液病 肠道菌群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粪菌移植
  • 简介:摘要垂体腺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部分垂体腺瘤在通过手术、常规药物和放射治疗后,仍因耐药或多次复发而导致治疗困难。随着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发现免疫细胞的浸润可能对垂体腺瘤的治疗和预后有积极的影响。而肠道可以与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影响肿瘤的免疫微环境,并通过"脑肠轴"的双向信息交流影响大脑健康,目前已经被越来越多地用作监测全身疾病状态、预测疾病进展的生物标志物以及新兴的治疗手段中。本文通过文献复习对肠道与垂体腺瘤免疫微环境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肠道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涉及多种机制,如慢性炎症、免疫调节、膳食成分代谢及基因毒素产生导致的DNA损伤等。近年来研究发现结直肠肿瘤外科操作如术前肠道准备、消化道重建等会扰乱正常肠道构成,而肠道菌群失调又可引发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影响结直肠癌治疗效果。因此,深入了解肠道微生物与结直肠外科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潜在机制可为结直肠癌外科治疗提供新策略和理论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植物固醇血症(STSL)作为一种罕见病,其临床表现异质性大,极易漏诊、误诊。STSL经常被误诊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Evans综合征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继发的血小板减少,并接受类固醇或脾切除术等错误的治疗方案,导致未经及时有效的救治从而引起致命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报道1例伴ABCG8基因突变的STSL,43岁女性患者,主诉阴道异常出血,外院血常规显示血小板减少(9×109/L),大血小板比例为71.9%,给予激素、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后,疗效欠佳。给予血小板促生成素治疗1周后,血小板升至正常,但巨大血小板比例仍高。同时患者自诉头晕、头痛,头颅磁共振增强成像提示为急性脑梗死可能。本例患者眼睑部可见黄色瘤,自幼鼻出血、皮肤黏膜易瘀斑、自月经来潮后月经量多,血脂分析及基因结果诊断明确。给予患者依折麦布为主的降脂方案,明显改善了患者血小板高反应性和肠道稳态,目前病情稳定。提示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涂片巨大血小板比例明显增高、伴口形红细胞增多,应结合病史及血脂检查,以明确病因,及时有效救治。

  • 标签: 植物固醇血症 基因 血小板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本论文探讨了肠道多样性与免疫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介绍了肠道的重要性,讨论了不同检测方法及其应用,并以临床疾病案例为基础,分析了多样性与疾病发展的关联。通过研究发现,肠道多样性与免疫相关疾病密切相关,为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肠道菌群 多样性 免疫相关疾病 检测方法 临床案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胆总管结扎诱导胆汁淤积性肝病对小鼠肠道的影响。方法体重18~22 g雄性C57BL/6J小鼠16只,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和胆汁淤积性肝病组(CLD组,n=8)。术后两周取材,通过血清肝功能酶和肝脏组织染色评价肝脏功能。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检测小鼠肠道。样本数据采用未配对t检验。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胆汁淤积性肝病组小鼠血清肝功能酶高于假手术组[ALT:(889.9±485.1) U/L比(42.4±15.3) U/L,t=4.885,P<0.01;AST:(1 044.0±588.0) U/L比(117.4±17.1) U/L,t=4.406,P<0.01;ALP:(1 228.0±540.8) U/L比(171.2±24.8) U/L,t=5.464,P<0.01;TBIL:(59.17±12.28) μmol/L比(14.51±4.60) μmol/L,t=9.892,P<0.01],且肝脏出现显著病理改变;小鼠肠道ɑ多样性高于假手术组(Chao1指数:1 819.0±172.6比1 498.0±170.8,t=4.388,P<0.01),肠道群组成发生明显改变,厚壁门/拟杆菌门比率高于假手术组(0.542±0.321比0.093±0.057,t=5.866,P<0.01),差异主要包括毛螺杆菌科(0.198±0.099比0.056±0.039,t=4.574,P<0.01),瘤胃球菌科(0.076±0.057比0.018±0.011,t=4.102,P<0.05),乳酸杆菌科(0.041±0.023比0.003±0.003,t=4.574,P<0.01),理研科(0.027±0.014比0.004±0.004,t=4.597,P<0.01)的富集。结论胆汁淤积性肝病导致肠道出现特征性变化。

  • 标签: 胆总管结扎 肠道菌群 胆汁淤积性肝病
  • 简介:摘要婴儿期是肠道形成和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作为肠道演替速度较快的重要阶段,稳定的肠道定植对机体健康、免疫系统的建立及完善有着重大且长远的意义。母乳中富含人乳低聚糖(HMOs),能够有效促进婴儿肠道中有益细菌的生长,抑制病原的侵袭,改善肠道群组成,提高菌种多样性,促进婴儿生长发育。现就HMOs的研究现状及其对婴儿肠道的影响进行综述。

  • 标签: 人乳低聚糖 肠道菌群 进展 婴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谵妄(POD)的老年患者肠道的结构改变。方法研究类型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选取其中有POD发生的患者13例(POD组),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72.62±3.25)岁;同时随机选取无POD发生的患者20例(Non-POD组),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73.00±4.19)岁。16S rRNA测序技术被用于分析两组患者术前12 h及术后48~60 h的粪便的结构变化。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POD组术后的Chao1指数[(333.32±97.86)比(455.20±153.50)]及Shanon指数[(3.27±0.79)比(5.05±1.06)]均显著低于Non-POD组(均P<0.05);POD组术后厚壁门[(52.45±7.38)%比(46.70±6.94)%]、变形门[(21.45±4.73)%比(16.42±3.55)%]相对丰度均高于Non-POD组,放线门[(32.35±8.60)%比(42.75±9.43)]、拟杆菌门[(12.68±3.78)%比(21.37±4.17)%]的相对丰度均低于Non-PO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OD组术后萨特氏属[(16.45±3.74)%比(10.18±2.40)]、葡萄球菌属[(21.38±4.60)%比(14.92±2.94)%]、变形杆菌属[(15.33±3.22)%比(9.48±1.67)%]、梭状芽孢杆菌属[(28.55±4.90)%比(14.70±2.92)%]相对丰度均高于Non-POD组,双歧杆菌属[(29.41±5.80)%比(45.24±7.08)%]、柔嫩梭属[(10.18±2.04)%比(13.50±2.31)%]、拟杆菌属[(27.65±3.59)%比(34.76±4.72)%]相对丰度均低于Non-PO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肠道多样性下降;肠道门、属水平上结构变化可能参与了髋关节置换术后POD的发生。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腰硬联合麻醉 术后谵妄 老年患者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肠道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经证实肠道在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和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放射性肠炎(RE)多见于行放疗的肿瘤患者。近年来,肠道与RE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RE与肠道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炎症细胞的浸润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密切相关。益生菌补充治疗能够缓解部分RE患者的临床症状。最近一些研究聚焦于粪便移植及小分子新药在RE中的治疗作用。笔者总结了近期基于肠道的RE的发生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期望为靶向肠道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胃肠道微生物组 放射性肠炎 鼠李糖乳杆菌 粪菌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发病过程中肠道多样性和结构变化情况。方法对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期间于北京市多家三甲医院急诊科就诊并符合Sepsis3.0诊断标准的脓毒症患者25例和同时期30例非脓毒症患者的粪便样本进行检测,利用16S rRNA(16S ribosomal RNA)测序技术对肠道进行测序,使用Uparse、Qiime、R及LEfSe软件等分析多样性及其结构变化。结果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慢性基础疾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肠道多样性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肠道结构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脓毒症组患者肠道中Negativicutes纲、Selenomonadales目、Veillonellaceae科、Lachnospiraceae科、Faecalibacterium属、Hafnia属、Lachnoclostridium属、Blautia属及Ruminococcus种的丰度明显降低;而Bacilli纲、Coriobacteriia纲、Lactobacillales目、Coriobacteriales目、Clostridiaceae科、Coriobacteriaceae科、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属、Collinsella属及Collinsella_aerofaciens种的丰度明显增加。结论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患者相比较,肠道多样性无改变;而脓毒症组的患者存在肠道群组成结构改变。

  • 标签: 脓毒症 肠道菌群 粪便 16S rRNA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在酒精性肝病合并慢性腹泻患者治疗中采用肠道重建治疗,分析价值。 方法: 随机 入组 56 例我院酒精性肝病合并慢性腹泻患者,选取时间 2017 年 8 月至 2018 年 7 月,数字表法分组,纳入实验组的 28 例患者实施肠道重建治疗,纳入对照组的 28 例患者实施蒙脱石散治疗。 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96.42% 、治疗后肠道变化、治疗后血清 TNF-α 含量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 P < 0.05 );对比治疗前,实验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变化均获得了明显改善( P < 0.05 ),但是 2 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肝功能变化对比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酒精性肝病合并慢性腹泻患者治疗中采用肠道重建治疗,价值较高。

  • 标签: 酒精性肝病 慢性腹泻 肠道菌群重建治疗
  • 简介:摘要肥胖及相关代谢异常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寻找新的治疗策略成为迫切需要。白色脂肪组织(WAT)与棕色脂肪组织(BAT)产热增加,会增加能量消耗。近来研究发现,肠道可以促进BAT活化及WAT棕色化,生理性应激反应如间歇性空腹、寒冷暴露、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可影响肠道对脂肪组织的作用。其机制涉及肠道的代谢产物如胆汁酸、短链脂肪酸及其结构组分如脂多糖。对肠道在WAT棕色化及BAT活化中作用的研究,有助于探讨肥胖的发生机制,并有助于寻找新的靶点。

  • 标签: 肠道菌群 白色脂肪组织 棕色脂肪组织 肥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本院2012年210例痰标本分布情况和其药物敏感性分析。方法收集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经痰培养阳性患者210例标本,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全自动VITEK2细菌鉴定仪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210例阳性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155例,占73.8%,其中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肺炎克雷伯、大肠杆菌为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仍是革兰阴性杆菌的首选药物。革兰阳性球菌55例,占26.2%。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利奈唑胺100%敏感。结论痰培养联合药敏,可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菌群分布 药物敏感性 多重耐药性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食管微生态状况,并比较其与健康人群食管的差异。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十堰市太和医院就诊的82例食管癌患者和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20名健康对照者,30份食管癌病理组织根据分化程度分为低分化(8份)、中分化(9份)和高分化(13份)。采集食管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食管组织样本,提取样本DNA,对细菌16S rRNA V4区域行PCR扩增。运用Illumina HiSeq 4000测序平台测序,行α多样性分析和主坐标分析(PCoA),采用线性判别分析效应量(LEfSe)的线性判别分析(LDA)值筛选差异物种,ROC曲线验证随机森林模型,BugBase数据库预测食管细菌表型。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 H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食管癌患者Chao1指数高于健康对照者[362.51(284.29,646.13)比284.83(244.31,34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57,P=0.004)。PCoA显示食管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样本间距离较近,两者微生态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患者食管蓝藻菌门和疣微门的丰度均高于健康对照者(0.2%比0.1%、0.4%比0),而食管变形门、SR1门和TM7门的丰度均低于健康对照者(21.9%比34.2%、0.1%比0.2%和0.2%比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0.090、0.077、0.010、0.026、0.001,P均<0.05)。低分化,中分化和高分化食管癌患者食管梭状芽孢杆菌纲、梭状芽孢杆菌目、巴斯德氏目、巴斯德氏科、埃肯属、放线杆菌属和嗜血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分别为28.3%、24.2%和17.0%,28.3%、24.2%和17.0%,3.2%、0.3%和5.0%,3.2%、0.3%和5.0%,0、1.5%和0.1%,0.5%、0和0.7%,1.3%、0.2%和3.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0.579、0.557、0.390、0.711、0.768、0.768、0.768,P均<0.05)。LEfSe分析显示,食管癌患者梭杆菌目、瘤胃球菌属、气味杆菌属和S24_7科的丰度均高于健康对照者(21.5%比11.7%、0.5%比0.1%、0.1%比0、0比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DA值=2.591、2.379、2.790、2.927,P均<0.05)。ROC曲线证实随机森林模型可靠,AUC值为0.92。BugBase数据库预测显示,食管癌患者生物膜形成、致病潜力、移动元件、氧需求(厌氧菌、需氧、兼性)和氧化胁迫耐受食管细菌表型较健康对照者更丰富(P均<0.05)。结论食管癌患者的食管群发生改变,梭杆菌目、瘤胃球菌属、气味杆菌属和S24_7科可作为潜在的标志物。

  • 标签: 食管肿瘤 食管菌群 RNA 核糖体,16S 高通量测序
  • 简介:摘要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ND)是麻醉和手术相关的常见并发症,其机制和干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麻醉和围手术期医学领域的热点和重点问题。目前,大量证据证实肠道与大脑之间存在着重要的交互关联,称为肠-脑轴。肠道是肠-脑轴重要一环,其稳态对神经认知功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文章基于目前的研究,就麻醉和外科手术对肠道的影响,肠道菌群失调在PND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以及通过调节肠道对PND的干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及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围手术期认知障碍 肠道菌群 肠-脑轴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术前睡眠剥夺对术后免疫抑制小鼠肠道的影响。方法SPF级健康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72只,体重23~25 g,8~10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手术组(O组,n=18)、术前睡眠剥夺组(SR组,n=18)、伪无菌小鼠生理盐水组(GF+V组,n=12)、伪无菌小鼠给予O组小鼠粪滤液移植组(GF+O组,n=12)和伪无菌小鼠给予SR组小鼠术前粪滤液移植组(GF+SR组,n=12)。O组和SR组腹腔探查和肝叶部分切除术前7 d开始每天20 h的睡眠剥夺,连续7 d。术前2周开始连续14 d在小鼠饮水中添加光谱抗生素制备伪无菌小鼠模型,伪无菌小鼠灌胃给予生理盐水或O组、SR组术后24 h小鼠的粪便滤液(200 μl),间隔24 h,连续14 d。术后24 h时收集小鼠粪便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术后或粪移植后24 h时测量脾脏长径并称重,流式细胞术检测血CD4+T细胞、CD8+ 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结果与O组比较,SR组肠道Simpson多样性指数降低,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数减少,Treg细胞百分比增加,脾脏长径和重量减少,GF+V组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数减少,Treg细胞百分比增加,脾脏长径和重量减少(P<0.05);与GF+V组比较,GF+O组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数增加,Treg细胞百分比减少,脾脏长径和重量升高(P<0.05);与GF+O组比较,GF+SR组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数减少,Treg细胞百分比增加,脾脏长径和重量减少(P<0.05)。结论术前睡眠剥夺加重小鼠术后免疫抑制的机制与肠道紊乱有关。

  • 标签: 睡眠剥夺 免疫耐受 胃肠道微生物组
  • 简介:摘要2型糖尿病在近年来的发生率不断提高,而肥胖人群也日益增多,肥胖与2型糖尿病之间存在越发显著的互相影响联系性;2型糖尿病属于发生率极高的代谢性病症,会受到遗传基因和生活环境的因素影响而改变其机体作用机制,肠道可以反作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本文主要就肠道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的进展研究方面展开了综述形式的阐述。

  • 标签: 肠道菌群 2型糖尿病 相关性 临床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泌尿道感染及耐药的分布情况,为预防及控制临床泌尿道感染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至2012年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的泌尿道感染及耐药的分布进行分析,将患者的尿液标本分离培养,鉴定出致病的菌株;然后做菌株的耐药敏感性测试。结果阴性的革兰氏球菌与阳性的革兰氏球菌的分离检出率较高,是导致感染的主要;其中大肠埃希耐药性最低的药物是头孢哌酮,其次分别为头孢三嗪、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大肠埃希对头孢呋辛、头孢唑林的耐药性较高。结论致使恶性肿瘤患者泌尿道发生感染的病原的组成与其耐药性分布在不断发生改变,医护人员应重视对感染及耐药分布的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泌尿道感染 菌群 耐药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益生菌、合生元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肠道的影响。方法选取80只6~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随机分为4组,各20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建模对照组,C组为益生菌组,D组为合生元组。比较各组小鼠的体重、病理评分、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并比较各组肠黏膜和粪便标本相对丰度。计量资料两两及多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F分析。结果1周后B、C、D组小鼠的体重均低于A组[(35.11±0.70) g],且C组[(33.46±0.72) g]、D组小鼠的体重[(33.50±0.89) g]高于B组[(30.35±0.89) g];B组[(27.00±7.94)分]、C组[(5.40±2.79)分]、D组小鼠的病理评分[(7.25±2.85)分]均高于A组(0分),且C、D组小鼠的病理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86、5.365,P<0.05)。B、C、D组小鼠的血清DAO[(1.13±0.21)、(1.00±0.32)、(0.98±0.21) U/L]、内毒素[(3.48±0.07)、(2.56±0.10)、(2.55±0.05) EU/L]、TNF-α[(21.07±9.09)、(16.24±2.52)、(15.90±8.43) ng/L]、IL-6[(24.96±8.89)、(20.41±6.02)、(19.02±7.40) ng/L]浓度均高于A组,且C、D组大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27、6.536、4.151、6.158,P<0.05)。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B、C、D组小鼠的粪便、肠黏膜群生物多样性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84、2.823、2.557、2.186、2.573、1.983,P<0.05)。主成分分析法(PCA)显示,各组小鼠粪便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79、2.559、2.495、1.975、2.557、2.084,P<0.05)。结论益生菌与合生元可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的肠道炎症程度,调节益菌属比例,维持肠道平衡,保护肠道屏障及吸收功能。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益生菌 合生元 肠道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