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验证和评价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TB-PCR)和临床-病理-影像综合评分系统在结节与菌阴性结核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TB-PCR检测和临床-病理-影像综合评分,分析鉴别病理活检报告为“结节或增殖性结核”的91例患者.并通过随访验证诊断准确率,评价2种鉴别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①TB-PCR检测结果,91例患者中77例结核分枝杆菌DNA为阴性,14例阳性,阳性率为15.4%。而这77例TB-PCR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患者中.随访后仍维持诊断为结节者74例,结核2例,无法确定诊断者1例;14例TB-PCR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中,随访后仍维持诊断结核3例,结节8例,无法确定诊断3例。TB-PCR检测结果与随访后诊断一致的病例共77例(结核3例、结节74例),诊断明确率为84.6%(77/91),而诊断结节的准确率达93.9%(77/82)。②临床。病理.影像综合评分结果,91例患者中经评分诊断为结节者80例。诊断为结核者11例。80例评分诊断为结节的患者中,随访后仍维持结节诊断者75例.结核1例,无法确定诊断者4例。在11例评分诊断为结核的患者中.随访后诊断仍维持结核诊断者4例,结节7例。评分结果与随访后诊断一致的病例共79例(结核4例、结节75例),诊断明确率为86.8%(79/91),诊断结节的准确率达97.56%(80/82)。结论:TB-PCR检测和临床.病理.影像综合评分系统对于结节与菌阴性结核间的鉴别诊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明确率和准确率。

  • 标签: 结节病 菌阴性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评分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银屑方治疗寻常型银屑血热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114例寻常型银屑血热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7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阿维A胶囊和银屑方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4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寻常型银屑血热证患者,采取银屑方治疗,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寻常型血热证 银屑病方 阿维A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传导速度(NCV)在糖尿周围神经(DPN)电生理特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6年1~12月在我院入住的54例2型糖尿周围神经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有症状DPN22例,无症状DPN32,正常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日本光电EMB-9200K型肌电图分别测定胫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结果有症状DPN与无症状DPN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DPN与正常健康人对照组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对DPN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最近我院后循环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出现术后中风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以及成功预测血管再通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后循环中风患者100例,患者接受支架植入术或者血栓抽吸术。观察并对比患者相关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①在预后理想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得分明显低于预后不良患者,术前行溶栓者明显高于预后不良患者,TICI2b/3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预后不良者(P<0.05);②预后理想患者术前进行溶栓处理比例明显高于预后不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时间6小时以内优于预后不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预后理想穿刺的时间在6小时内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预后不良(P<0.05);预后理想血管再通时间在6小时内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预后不良(P<0.01);预后理想患者TICI为2b/3比例明显高于预后不良所占比例(P<0.01);④支架植入术和血栓抽吸术患者平均治疗时间、实施抢救患者所占比例,三个月内mRS得分≤2患者所占比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血管闭塞位置、溶栓处理、支架治疗、血栓吸取、实施急救、发病到穿刺时间均与血管再通情况无相关性(P>0.05)。结论开始进行治疗时间可以作为对后循环闭塞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预测因子。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血管内手术 中风 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肝素锂分离胶试管采集临床血液标本,克服常规生化试管,如分离胶促凝试管血液凝固不完全;肝素锂抗凝试管葡萄糖(GLU)降解,钾离子(K+)从红细胞释放等不利于标本保存的缺点。方法分别利用无添加剂真空试管、分离胶促凝试管、肝素锂抗凝试管和肝素锂分离胶试管收集100名志愿者早晨空腹静脉血液,1hr内采用西门子自动生化仪进行常规17项生化指标检测。检测完毕将标本4℃保存6hr,12hr,24hr,48hr和72hr后测定GLU、K+和乳酸脱氢酶(LDH)。结果1hr内四种采血管的17项生化检验项目的结果比较,除总蛋白(TP)和K+之外无显著差异(P>0.05)。24hr肝素锂分离胶管GLU和K+与其1hr测得结果无显著差异。肝素锂抗凝管和无添加剂真空管结果发生明显变化。48hr后肝素锂分离胶管GLU和K+值与其1hr结果发生变化,但变化幅度小于肝素锂抗凝管和无添加剂真空管。LDH24hr后除分离胶促凝管外其余三种均发生变化。结论肝素锂分离胶试管在保存GLU和K+标本方面比肝素锂抗凝管和无添加剂真空试管具有优势,但与分离胶促凝试管相比仍有不足。但在一定范围内可克服分离胶促凝试管存在的因红细胞凝集而导致的一些问题,可以在临床急诊检测中酌情使用。

  • 标签: 肝素锂分离胶管 分离胶促凝剂管 血液生化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进行研究,并提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5月1日至2017年8月1日期间,接受治疗的9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对参与研究患者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临床护理模式,而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抑郁情绪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研究组患者的抑郁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干预前肢体功能运动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脑血管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降低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率,促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早期康复护理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对血液净化肾病血管通路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所接受治疗的60例进行血液净化的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综合护理。结果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0分以上的占80%,60-90分的占18%,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90分以上的占48%,60-90分的占45%,以及试验组的健康状态;生理机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精力状况指标都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血液净化肾病血管通路有干预作用,对患者的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并且极大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血液净化肾病血管通路 干预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灸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22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研究针灸治疗的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226例老年患者中,采用头针疗法的26例,体针疗法患者34例,水针疗法的29例,针药结合治疗的61例,两种及以上疗法的76例;针灸治疗后患者在智力及生活能力等方面均有所改善。结论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可以有效治疗血管性痴呆,提高患者智力及生活能力,不仅减轻患者身体上的痛苦,还减少患者承受的精神折磨,利于病人疾病的治疗及身体的恢复,因此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在临床应用中极为重要。

  • 标签: 针灸 血管性痴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CU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护理预防措施及效果。方法从我院的ICU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给予试验组患者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护理预防措施,比较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比较试验组发生率更低,数据对比P<0.05。结论ICU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护理中,良好的护理方式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感染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ICU 血管导管 感染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偏头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偏头疼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显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随访1年,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两组相比,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偏头疼,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头痛症状,还可起到根治的作用,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显微血管减压术 偏头痛 效果
  • 简介:CT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A)又名螺旋CT血管造影(helicalCTangiographv,HCTA)或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是一项新的微创神经影像学技术,其通过静脉快速注射对比剂,采用螺旋CT或多排螺旋CT对颅脑进行连续薄层容积扫描,并由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可快速、无创伤地显示脑血管的三维立体结构.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术前评估有很高价值,近年受到广泛重视和应用,本文对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CT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数据采集 图像重建 磁共振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手术血管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将2016年5月4日-2018年3月9日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行介入手术的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49例,采用针对血管发作的护理策略,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88%,其中痊愈29例、有效17例、无效3例;对照组总有效率63.26%,其中痊愈10例、有效21例、无效18例,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3例(6.12%)穿刺点渗血;对照组中,穿刺点渗血7例、急性血管闭塞1例、拔管综合征8例、假性动脉瘤2例、动静脉瘘1例,并发症发生率38.78%(P<0.05)。结论在行介入诊疗术的冠心病患者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对临床治疗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从而巩固疗效,促进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介入诊疗术 血管并发症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治疗颅底骨折并发颅神经及脑血管损伤症状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从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之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颅底骨折并发颅神经和脑血管损伤的患者中选取50例,对其治疗方式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中共计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3例,均在接受介入球囊栓塞术后获得治愈;发现颈内动脉急性闭塞2例,在开展药物治疗3天之后治疗无效死亡;有18例嗅觉丧失的患者都没有得到恢复;存在单侧视神经损伤的患者有5例,3例在手术后视力获得恢复,但有2例患者没有接受手术,后视力丧失;18例患者的嗅神经存在损伤,动眼神经损伤的有5例,功能均未获得恢复;存在面神经损伤以及听神经损伤的患者有19例,治疗后仅有6例患者获得听力的改善。结论临床上在针对颅底骨折并发颅神经一脑血管损伤症状的治疗过程中,运用手术治疗的方式能够在创伤性CCF以及视神经损伤患者中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挽救。

  • 标签: 颅底骨折并发颅神经一脑血管损伤 手术 视神经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诊患者心脑血管常见疾病的分析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脑血管急诊患者计68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病例,主要内容为,病理类型,治疗方法,预后效果等,调查研究,记录数据,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急诊患者心脑血管疾病中脑血管疾病占比率明显少于心血疾病的占比率,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无效死亡患者3例,占比4.41%,两例器官衰竭,一例重度感染。有效治疗患者65例,治愈率为95.59%。结论老年人群是心血疾病的高发人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医学的角度分析疾病的可控性,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从而降低老年急诊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

  • 标签: 老年 急诊患者 心脑血管 疾病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灸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22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研究针灸治疗的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226例老年患者中,采用头针疗法的26例,体针疗法患者34例,水针疗法的29例,针药结合治疗的61例,两种及以上疗法的76例;针灸治疗后患者在智力及生活能力等方面均有所改善。结论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可以有效治疗血管性痴呆,提高患者智力及生活能力,不仅减轻患者身体上的痛苦,还减少患者承受的精神折磨,利于病人疾病的治疗及身体的恢复,因此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在临床应用中极为重要。

  • 标签: 针灸 血管性痴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疗效。方法选取我院60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对照组实施西药治疗。研究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3.33%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6.6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精神状况无明显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精神状况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不仅用药安全可靠性高,还能降低西药剂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 中西结合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人造血管内瘘与自体动静脉内瘘对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影响及两组血管通路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每个星期3次,单次透析时间4小时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资料,并按照血管通路分类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血管通路为自体动静脉内瘘,病例为35人;观察组血管通路为人造血管内瘘,病例为35人,常规血液透析治疗12个月,分析两组患者的透析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液透析后,其KT/V值与对照组相比较,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人造血管内瘘与自体动静脉内瘘在透析充分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体动静脉内瘘与人造血管内瘘比较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率低,但人造血管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相比自体动静脉内瘘具有穿刺方便、血流量较大等优势,适用于自身血管条件比较差、自身建立动静脉内瘘难度较大者或自身外周静脉血管耗竭患者,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血液透析 人造血管内瘘 透析充分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病毒性肝炎后脂肪肝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88例病毒性肝炎后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44例患者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及血脂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病毒性肝炎后脂肪肝患者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可改善患者血脂指标及肝功能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门冬氨酸-鸟氨酸 病毒性肝炎 脂肪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咖啡酸片治疗病毒性感染合并白细胞减少症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病毒性感染合并白细胞减少症的患者均给予相同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分别用咖啡酸片、其他传统升白细胞药物进行随机分组治疗,从两组患者在用药后外周血白细胞恢复情况及疾病治愈率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结果咖啡酸片治疗病毒性感染合并白细胞减少比其他升白细胞药物疗效快,并且治愈率明显快于其他升白细胞药物。结论咖啡酸片治疗病毒性感染合并白细胞减少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 标签: 咖啡酸片 白细胞减少症 病毒性感染 抗病毒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A在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辅助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86例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依次设置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取维生素A进行辅助治疗,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5.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7%(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憋喘及气促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以及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D3+、CD4/CD8以及CD3-CD19+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生素A应用于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辅助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维生素A 儿童 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