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载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s)神经套管在SD大鼠坐骨神经横断伤端-端缝合口处的作用,并进一步观察其对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的效果。方法利用明胶作为载体构建载CSPGs神经套管,用于保护SD大鼠坐骨神经横断伤端端缝合口。2019年7月至9月,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直接缝合组、空白组(无CSPGs的明胶套管)和套管组(载CSPGs套管),每组8只。术后5周时,每组3只大鼠行荧光金注射以标志术侧背根神经节的感觉神经元,其余5只大鼠于术后6周行电生理学检测后分别取材,用于神经组织的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镀银染色,同时取术侧腓肠肌行Masson染色,评估缝合口处坐骨神经的再生情况及神经损伤后再生修复效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如果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采用LSD法进行两两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组织学结果表明,在坐骨神经端-端缝合口处,再生神经纤维均有不同程度的紊乱再生及逃逸现象,直接缝合组、空白组和套管组再生神经纤维的逃逸距离分别是(787.19±213.77)μm、(547.17±167.71)μm和(350.60±68.58)μm,通过缝合口进入远端基底膜管的再生轴突数目分别是(6 360±736.89)个/mm2、(8 040±673.05)个/mm2和(9 000±644.20)个/mm2,术侧背根神经节中被荧光金标记的感觉神经元数目分别是(124.35±25.88)个/mm2、(165.36±30.74)个/mm2和(208.98±20.51)个/mm2,套管组与另外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生理检测及术侧腓肠肌的组织学切片均显示套管组神经损伤后再生修复效果比另外两组更好(P<0.05)。结论载CSPGs神经套管可通过CSPGs对再生轴突的抑制作用,有效减少再生神经纤维在坐骨神经横断伤端-端缝合口处的逃逸及紊乱再生,从而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有效再生。
简介:摘要 :文章通过回顾王家堆湿地建设由来与目的,阐述如何通过“净化、营造、联系” 三个方面的生态手法,改善王家堆湿地汇入滇池草海的出水水质,促进鸟类和两栖类等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减轻滇池自然风景区的生态负荷压力,最终构建自我循环、自我恢复的城市湿地生态系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载血管生成抑制剂脂质微泡联合聚焦超声定向辐照对结肠癌肝转移的治疗效果。方法29只结肠癌肝转移Balb/c裸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G1组8只裸鼠作为空白对照组;G2组7只裸鼠仅行超声辐照;G3组7只裸鼠采用超声辐照联合不负载药物的SonoVue裸微泡;G4组7只裸鼠采取超声辐照联合载血管内皮抑素Endstar处理。治疗结束后12d处死裸鼠,计数并称量各组原发肿瘤质量、肝转移瘤的数目及质量,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34在肝转移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G4组脾脏原位移植肿瘤质量为(0.79±0.49)g,低于G3组的(1.74±0.33)g、G2组的(2.60±0.60)g以及G1组的(2.67±0.61)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629,P<0.01)。G4组肝脏转移瘤质量为(0.55±0.16)g,低于G3组的(0.95±0.27)g、G2组的(1.42±0.28)g及G1组的(1.47±0.22)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758,P<0.01)。4组肝脏转移瘤结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67,P=0.918)。G4组CD34灰度值为(8 037±1 708),低于G1组的(10 931±1 762)、G2组的(11 570±2 422)及G3组的(14 978±1 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779,P<0.01)。结论载血管生成抑制剂脂质微泡联合聚焦超声定向辐照可以降低结肠癌肝转移瘤新生血管的生成,抑制原位肿瘤及肝转移瘤的生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自行研制的跟骨内侧定位导向器辅助与徒手置入载距突螺钉在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DIACF)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收治的97例(110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2例,女25例;年龄16~72岁[(41.7±12.7)岁]。均为新鲜骨折。49例(56足)置入载距突螺钉时采用自行研制的导向器辅助(A组),48例(54足)徒手置入载距突螺钉(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载距突螺钉置入精确率及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年跟骨Böhler角和Gissane角;末次随访时,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比较两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36个月[(20.1±8.3)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螺钉置入精确率为95%(53/56),明显高于B组的69%(35/54)(P<0.05 )。A组术后并发症与B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45例(52足)、B组44例(49足)获得1年以上随访。术前、术后1年跟骨Böhler角和Gissane角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A组优38足,良11足,可3足,优良率为94%;B组优26足,良9足,可14足,优良率为71%(P<0.05)。结论跟骨内侧定位导向器辅助置入载距突螺钉治疗DIACF,与徒手置入相比,在不增加手术时间的情况下,可明显提高载距突螺钉置入精确率,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氧化石墨烯(GO)载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对两种膝骨性关节炎(KOA)动物模型的软骨修复作用。方法选择12周雄性新西兰兔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5只):A组采用改良Hulth+软骨缺损法建立KOA动物模型,B组采用改良木瓜蛋白酶控释剂注射法建立KOA动物模型。每组造模后分为4个亚组:空白对照组(n=3)、GO组(n=4)、UCMSCs组(n=4)、GO+UCMSCs组(n=4)。分别于动物模型的右膝关节腔内注射0.5 ml的质量浓度为9 g/L的NaCl溶液、GO颗粒润滑剂(GO质量浓度为30 μg/ml,溶剂为质量分数为0.25%的透明质酸)、UCMSCs悬液(5×106个/ml)、GO颗粒润滑剂载UCMSCs混合悬液(GO质量浓度为30 μg/ml,UCMSCs浓度为5×106个/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治疗后8周各组动物的血清一氧化氮(NO)、Ⅱ型胶原蛋白(COL-Ⅱ)、糖胺聚糖(GAG)、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8周,A、B两组中GO+UCMSCs组的血清NO、IL-6、TNF-α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均P<0.01),血清COL-Ⅱ、GAG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1)。A组中空白对照组的血清NO水平低于B组中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2.097±0.352) ng/ml比(23.662±0.056) ng/ml,P<0.05];A组中UCMSCs组、GO+UCMSCs组的血清COL-Ⅱ水平分别高于B组中对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15.589±0.063) ng/ml比(14.429±0.092) ng/ml,(19.372±0.063) ng/ml比(16.257±0.416) ng/ml,均P<0.01];A组中空白对照组、GO+UCMSCs组的血清GAG水平分别高于B组中对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3.832±0.891) ng/ml比(18.709±0.552) ng/ml,(37.439±2.155) ng/ml比(26.554±0.450) ng/ml,均P<0.01);A组中空白对照组、GO+UCMSCs组的血清IL-6水平分别低于B组中对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16.082±0.323) ng/ml比(18.367±0.861) ng/ml,P<0.05;(7.426±0.294) ng/ml比(8.680±0.242) ng/ml,P<0.01];A组中空白对照组、GO+UCMSCs组的血清TNF-α水平分别低于B组中对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9.466±0.177) ng/ml比(10.013±0.197) ng/ml,P<0.05;(5.139±0.183) ng/ml比(6.210±0.058) ng/ml,P<0.01]。结论GO载UCMSCs能促进两种KOA动物模型软骨细胞分泌,降低关节内炎症因子水平,起到软骨修复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载药微球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DEB-BACE)联合全身化疗和单纯全身化疗治疗不可切除肺鳞癌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接受全身化疗的60例不可切除肺鳞癌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单纯化疗组(A组)和联合治疗组(B组)。A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方案。B组前半程应用DEB-BACE,后半程(BACE术后3 d开始)应用全身化疗,前半程和后半程化疗剂量均为A组药物剂量的1/2。对比两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和生存时间。结果治疗2个周期后,A组和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0.0%(15/30)和7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恶心呕吐(63.3%比20.0%)、食欲下降(76.7%比43.3%)、脱发(86.7%比40.0%)和骨髓抑制(40.0%比10.0%)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均P<0.05)。治疗2个周期后,两组CD3+、CD4+和CD4+/CD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A组分别为47.7%±6.6%比52.3%±7.7%,31.5%±4.9%比34.7%±5.8%,1.05±0.24比1.18±0.32;B组分别为49.2%±7.0%比62.0%±14.0%,29.2%±5.5%比42.2%±7.3%,1.07±0.26比1.39±0.42),均P<0.05。CD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A组为30.4%±5.4%比24.5%±4.8%,B组为29.5%±4.1%比21.1%±4.5%,均P<0.05。A组CD3+、CD4+和CD4+/CD8+水平均低于B组(均P<0.05),而CD8+水平高于B组(P<0.05)。治疗2个周期后,两组VEGF水平低于治疗前[A组:(423±85)比(352±64)ng/L;B组:(404±114)比(296±66)ng/L],P<0.05;A组VEGF水平高于B组(P<0.05)。A组和B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54.9%和77.9%,2年生存率分别为17.2%和41.7%(Log rank χ2=4.750,P=0.029)。结论DEB-BACE联合全身化疗治疗不可切除肺鳞癌的疗效优于单纯全身化疗,可减少不良反应,改善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呼伦贝尔市蒙古族已婚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情况及其高危因素,探讨HPV16型病毒载量变化对宫颈上皮内瘤变I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I,CIN I)患者的治疗评估的指导作用。方法利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呼伦贝尔市蒙古族已婚妇女进行HPV定性筛查,使用杂交捕获二代技术检测CIN I门诊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HPV DNA含量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患者阴道分泌物及病理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hinprip cytologic test,TCT)检测结果的变化趋势,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利用t检验,感染高危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计数资料的分析方法为x2检验。结果蒙古族女性高危HPV感染率为22.33%(215/963),饮酒习惯、性伴侣个数是所有高危型别感染的共同高危因素。HPV16型、18型、其他高危型别感染还包括结婚次数这一高危因素。感染HPV16型的CIN I患者治疗前病毒载量与治疗后12、18个月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清洁度镜检III度或IV度患者数及TCT检查结果显示低度不典型增生者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减少,与HPV DNA含量变化一致。结论呼伦贝尔市蒙古族HPV感染率高于本地区汉族人群,需要加强蒙古族人群聚居地HPV感染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宣传。高危型HPV16病毒载量的变化可作为CIN I治疗评估的观察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婴阻断在乙型肝炎孕妇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纯母乳喂养率、乙肝病毒载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东营市东营区人民医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治疗的乙型肝炎孕妇82例,使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替比夫定阻断治疗,观察组接受替比夫定联合拉米夫定阻断治疗。比较两组孕妇阻断后的纯母乳喂养率进而乙肝感染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阻断前后的乙肝病毒载量。结果观察组孕妇的阻断后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χ2=8.467,P=0.031),HBsAg转阳率、HBV感染慢性化率和HBV-DNA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χ2=7.943、6.581、5.387,P=0.036、0.039、0.041),阻断后观察组孕妇的HBV-DNA病毒载量、HBsAg和HBeAg定量均低于对照组(t=8.646、5.491、9.667,P<0.001);阻断后观察组孕妇的恶心呕吐、腹泻、皮疹、早产和低体重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8.654,P=0.041)。结论替比夫定联合拉米夫定阻断能够有效减少新生儿的乙肝感染率、乙肝病毒载量和阻断不良反应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新型布尼亚病毒载量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日至2019年10月30日于威海市中心医院经实验室确诊的新型布尼亚病毒RNA≥1×104拷贝/mL的141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比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病毒载量对病情的影响及其预后影响因素。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生存组76例,中位年龄为64岁;死亡组65例,中位年龄为71岁。生存组和死亡组在神经系统损伤、昏迷、出血、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肾损伤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45、64.06、11.25、6.98、33.80,均P<0.01)。生存组和死亡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羟丁酸脱氢酶、肌酐、血小板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33、4.51、2.93、4.65、5.00、4.93、5.36、-4.34,均P<0.01)。138例新型布尼亚病毒RNA定量在1.06×104~6.53×107拷贝/mL,3例≥1.00×108拷贝/mL,生存组和死亡组病毒载量分别为4.63(4.32,5.22)和5.29(4.92,6.17) lg拷贝/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1, P<0.01)。病毒载量为1.00×104~<1.00×105拷贝/mL患者的病死率为29.33%(22/75);病毒载量为1.00×105~<1.00×106拷贝/mL患者的病死率为51.28%(20/39);病毒载量为1.00×106~<1×107拷贝/mL患者的病死率为80.95%(17/21),病毒载量≥1.00×107拷贝/mL的6例患者均死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0岁,病毒载量>1.00×106拷贝/mL,血小板计数<30.00×109/L,乳酸脱氢酶≥5 000.00 U/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84.00 s时,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结论昏迷、出血、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肾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提示患者病情较重,死亡风险更高。患者年龄、病毒载量、血小板计数、乳酸脱氢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可以作为评估患者死亡风险的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赫赛汀靶向载阿霉素/印度墨水(DOX-ink-HER-NBs)多功能分子探针,评估其在乳腺癌动物模型成像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薄膜水化、碳二亚胺法制备DOX-ink-HER-NBs多功能纳米造影剂,检测其基本物理特性。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像及流式细胞术检测靶向纳米分子探针体外靶向乳腺癌细胞能力。选取6周龄雌性BALB/c裸鼠构建乳腺癌移植瘤模型。将18只移植瘤裸鼠随机分为靶向组(DOX-ink-HER-NBs)、非靶向组(DOX-ink-NBs)和对照组(PBS),每组6只,通过尾静脉分别注射200 µl DOX-ink-HER-NBs混悬液、DOX-ink-NBs混悬液、PBS,应用超声诊断仪及光声成像系统观察分子探针在裸鼠体内超声、光声双模态显像情况。通过激光共聚焦对组织冰冻切片的显像,观察分子探针在肿瘤组织内的分布。对18只移植瘤裸鼠尾静脉注射200 µl DOX-ink-HER-NBs、DOX-ink-NBs、PBS,配合超声辐照,每3天注射治疗一次,持续治疗7次,观测分子探针抑制移植瘤生长的效果。结果DOX-ink-HER-NBs分子探针粒径约(621.23±42.56)nm,电位约(-25.34±2.56)mV。流式细胞结果显示靶向组的体外寻靶率较非靶向组、对照组高[(71.64±9.32)% vs (16.99±4.84)%、(9.29±3.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1)。裸鼠移植瘤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与非靶向组和对照组相比,靶向分子探针能够大量聚集在肿瘤组织细胞周围。靶向组移植瘤部位的超声造影信号强度显著强于非靶向组及对照组[(60.33±4.51)dB vs (15.67±4.04)dB、(7.00±2.00)d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1)。与非靶向组及对照组比较,靶向组移植瘤的光声信号显像明显[(0.8567±0.0950)a.u. vs(0.3233±0.0950)a.u.、(0.1033±0.0153)a.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2、<0.0001)。与非靶向组和对照组相比,靶向组肿瘤抑制率最高[(62.93±6.96)% vs(22.73±8.05)%、(18.33±15.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43、0.0026)。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DOX-ink-HER-NBs多功能分子探针。在赫塞汀的介导下纳米分子探针可聚集于靶组织,实现乳腺癌的超声及光声双模式分子成像,同时协同发挥抗肿瘤效应,为乳腺癌的分子诊断和可视化靶向治疗及疗效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肺泡灌洗液中肺炎支原体(MP)-DNA载量检测在病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呼吸内科2018年5月至2018年11月确诊为难治性MPP的98例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留取肺泡灌洗液,对灌洗液中MP-DNA进行定量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高载量组(>106/ml,28例),中载量组(103~106/ml,54例),低载量组(≤103/ml,16例)。比较不同载量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数据、影像学资料、纤维支气管镜的镜下表现。结果高载量组患儿C-反应蛋白水平较中载量组和低载量组明显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乳酸脱氢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载量组患儿镜下见结节样突起及黏膜糜烂坏死、支气管开口炎性狭窄及黏液栓堵塞的比例分别为35.7%、32.1%、64.3%,明显多于中载量组(13.0%、5.6%、38.9%)和低载量组(0、0、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载量组患儿影像学表现为大片肺实变/肺不张及胸腔积液的比例分别为100%和60.7%,明显高于中载量组(61.1%、27.8%)和低载量组(25.0%、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低载量组和中载量组相比,高载量组患儿的住院天数更长,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后热退时间也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难治性MPP患儿其MP-DNA载量的高低与临床特征密切相关,高载量组患儿临床表现更为严重。局部载量的高低可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更好地预测疾病的转归。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型自组装多肽水凝胶RATEA16支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增殖及其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促进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制备RATEA16水凝胶,检测其可注射性、微观结构、降解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等特性;与HUVEC体外三维培养,检测细胞形态及增殖情况;将HUVEC细胞与装载VEGF的RATEA16支架体外三维共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小管形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VEGF-A、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和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1)基因的表达,评估载VEGF支架体系对HUVEC分化的影响,并与HUVEC单独培养的阴性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RATEA16溶液在调节pH值达中性后5 min完成溶胶-凝胶转变;该凝胶可从注射器中轻松推出,具备可注射性;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呈多孔及相互连接的内部结构,支架孔隙率为(67.3±9.4)%;在体外降解4周时剩余质量百分比仍为(82.354±0.006)%;HUVEC在RATEA16水凝胶浸提液中培养24 h后生长良好,与对照组相比HUVEC细胞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UVEC在该水凝胶中三维培养时呈球形,且在14 d内呈持续增殖活力;装载VEGF的RATEA16支架与HUVEC体外三维培养可观察到血管样结构形成,VEGF-A和MMP-9表达是阴性对照组的1.5~2.0倍,vWF表达是阴性对照组的10倍左右,PECAM-1表达是阴性对照组的55倍左右,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TEA16水凝胶具有简便的凝胶化过程、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慢的降解速率及可注射性;HUVEC可在RATEA16支架中生长和增殖;载VEGF的RATEA16支架体系可促进HUVEC在体外成血管分化。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含有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的载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Ag-MSN)这种新型纳米抗菌材料(P-Ag-MSN)的银离子(Ag+)缓释特点及其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细胞毒性和体外抗菌性能。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模板法与共沉淀法结合,精确制备出Ag-MSN,将PDGF-BB加载进入Ag-MSN,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检测Ag+缓释特点;从SD大鼠提取并培养BM- SCs,对CD29、CD45进行流式细胞检测,鉴定BMSCs的纯度,取长势良好的第3代BMSCs,检测P-Ag-MSN的细胞毒性;制备不同浓度的P-Ag-MSN混悬液,检测对骨髓炎常见细菌的体外抗菌效果。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P-Ag-MSN中的Ag+逐步释放,6~ 12 h后达到峰值;随后释放的幅度逐步下降,并逐渐稳定在一定的浓度。不同浓度的P-Ag-MSN对大鼠BMSCs在1、3、5、7 d时的相对增殖率均值均在80%以上,细胞毒性评级均为0级或I级,对大鼠BMSCs无明显细胞毒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g-MSN对于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球菌均有杀菌效果,其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25.0、50.0、50.0 μ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明显杀菌效果,其MBC为100.0 μg/ml。结论新型纳米抗菌材料P-Ag-MSN的细胞毒性小,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在体外对骨髓炎常见细菌有明显抗菌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类型及载量与子宫颈癌前病变严重程度及病变范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行宫颈锥切及宫颈LEEP手术10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HPV感染亚型分组,比较不同组别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及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点数即子宫颈病变的范围差异,并对HPV载量与子宫颈病变范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单一HPV亚型感染患者间,感染HPV16/18型者HSIL、LSIL范围与非HPV16/18型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型HPV亚型感染者与单一HPV亚型感染者HSIL、LSIL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IL的HPV载量与范围呈正相关(r=0.65,P<0.05),LSIL的HPV载量与病变范围呈负相关(r=-0.63,P<0.05)。结论HPV16/18在子宫颈病变发生中起重要作用,HPV载量与子宫颈病变范围有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