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检查对良恶性骨肿瘤和肿瘤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37例骨肿瘤及肿瘤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分别进行CT、X线检查,并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观察CT、X线检查在进行良恶性骨肿瘤和肿瘤病变的鉴别准确率。结果137例骨肿瘤及肿瘤病变患者经检查后,CT检查诊断诊断总符合率为83.21%,X线检查符合率为72.99%,CT及X线联合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7.08%。CT检查诊断符合率高于X线检查,两肿联合检查诊断符合率高于CT、X线单独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在良恶性骨肿瘤和肿瘤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较X线检查准确性更高,但两种影像学检查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

  • 标签: 骨肿瘤 肿瘤样病变 CT检查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作者通过对霍奇金淋巴患者化疗期间实施一系列护理,达到预防和(或)减轻化疗期间相应的毒副作用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对36例霍奇金淋巴患者在做好基础护理和肿瘤专科护理的同时,根据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等采取相应的健康宣教,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精心的心理护理、使患者能以平和的、轻松的心态积极地配合化疗,有效的帮助了霍奇金淋巴患者在化疗期间减轻了因化疗导致的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从而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患者治疗疗效,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 标签: 非霍奇金淋巴瘤 化疗 护理
  • 简介:病例报告患者女,50岁。自感左上腹疼痛3月余,加重1周。于2003—06—08入院,无发热盗汗,无结核病史。B超示左肾上腺有12cm×10cm×8cm占位。CT示左肾上腺巨大肿块。肾图及静脉肾盂造影示双肾形态功能正常。临床诊断:左肾上腺肿瘤。于入院后第5天行左肾上腺肿块切除术。术中见左肾上腺区巨大实质性

  • 标签: 肾上腺 非霍奇金淋巴瘤 病例报告 手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增强CT影像表现及定量指标分析对肝上皮血管内皮和肝转移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腹部增强CT扫描的肝上皮血管内皮(HEH)患者12例为试验组,同时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其他影像检查证实为肝转移亦行腹部增强扫描52例为对照组,采集患者的一般信息及临床资料。图像分析指标包括:病灶形态、大小、数目、密度、边界、位置、分布特点;平扫、动脉期、门脉期病灶CT值,动脉期和门脉期肿瘤与正常实质的比值(TNR);病灶中心和边缘的强化特点,病灶的特殊征象及继发改变。将以上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临床及实验室检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病灶均以多发和弥漫型为主,HEH弥漫型病灶常融合呈条带状。门脉期病灶CT值及TNR肝转移高于HEH组(P<0.05),两指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6、0.841。HEH组病灶中心以几乎不强化和轻度较均匀强化为主,肝转移以轻中度不均匀强化为主,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性、肝包膜下分布、肝包膜回缩、靶环征及棒棒糖征是HE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病灶门脉期较高的CT值和TNR、肿瘤标志物升高、淋巴结转移是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门脉期病灶CT值及TNR值、中心强化特点、特殊征象及继发改变有助于HEH与肝转移的鉴别诊断。

  • 标签: 血管内皮瘤,上皮样 肝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肿瘤转移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肺原发性淋巴肉芽肿型大B细胞淋巴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肺原发性淋巴肉芽肿患者1例为研究对象,运用SP法进行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并回顾性分析其资料。结果临床症状全身无力、体重减轻、发热;经胸腔镜肺活检结果显示,异形性大细胞和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并可见血管坏死和受累;免疫表型CD30+、CD45+、EBV+、CD20++、ALK、CD68+、CD56以及CD15等均一。结论肺原发性淋巴肉芽肿是比较罕见的一种B细胞性淋巴,其发病与感染EBV有关,临床诊断难度大,应该注意与结节病、结核病以及Wegener肉芽肿等相鉴别,并将临床表现、形态学、影像学以及免疫表型等作为基本依据进行诊断,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肺原发性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大B细胞 病理特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连地区家族性甲状腺癌基因谱特点。方法:采用DNA测序法检测7个家族、14个病例进行全外显子组序列检测并分析。结果:7个家系中包括5个亲子型和2个同胞型,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中BRAF基因检出率为85.7%(12/14),检出POLD1、PTEN、 TERT、PIK3CA、STK11基因,检出率分别为7.1%(1/14)、7.1%(1/14)、7.1%(1/14)、7.1%(1/14)、7.1%(1/14)、14.3%(2/14),其余基因均未检出;亲子型与同胞型检出的基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连地区家族性甲状腺癌以BRAF V600E基因错义突变为主,为临床靶向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家族性甲状腺非髓样癌  基因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性和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差异.方法对同期发现的动脉性SAH16例与动脉性SAH11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入院时意识状况、HuntandHess分级以及头颅CT扫描、并发症及预后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动脉性SAH与动脉性SAH相比,前者临床症状轻,无局灶性神经体征,16例中仅有2例出现意识障碍(12.5%,2/16),93.75%(15/16)患者HuntandHess分级为Ⅰ、Ⅱ级,Franz量化为(7.2+3.2)分.结论动脉性SAH,尤其是非动脉性中脑周围SA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出血模式,临床过程轻微,并发症少,预后良好.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选择载动脉栓塞术治疗腹腔主干动脉假性动脉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6月采用超选择栓塞治疗的腹腔内主干动脉假性动脉破裂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止血效果及并发症,总结治疗经验。结果21例患者均使用微导管超选择至假性动脉的载动脉以微弹簧圈行栓塞治疗,其中10例联合明胶海绵颗粒进行巩固栓塞。21例患者中18例患者栓塞假性动脉的载动脉近端血管,3例患者于假性动脉动脉的远端和近端行"三明治"栓塞,技术成功率100%(21/21),初次栓塞的临床成功率81.0%(17/21),二次栓塞后总体临床成功率为85.7%(18/21)。4例患者术后有一过性轻度腹痛,1例患者发生脾脏部分梗死,予对症抗炎治疗后好转。结论超选择载动脉栓塞术治疗腹腔主干动脉假性动脉破裂出血成功率高、可重复性强,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合理选择栓塞材料可达到较好的止血效果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假性动脉瘤 超选择栓塞 出血
  • 简介:摘要总结4例婴幼儿颅内非典型畸胎/横纹肌的诊疗经验。4例患儿中,男3例,女1例;年龄为9~34个月。肿瘤均为颅内巨大占位,最大径>5 cm;其中位于小脑幕上左侧颞岛叶1例,小脑幕下3例。肿瘤全切除3例,活组织检查术1例,术后均经病理确诊。4例患儿的随访时间为3~12个月,术后化疗1例,该患者目前仍存活但肿瘤复发;余3例拒绝化疗,于术后3~4个月死亡。婴幼儿颅内非典型畸胎/横纹肌是相对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总体预后很差,手术加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 要:肺部感染与感染性病变的准确诊断至关重要。CT 作为一种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两者的鉴别中具有突出地位。准确的 CT 鉴别能够避免误诊和误治,使患者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对病变的形态(如结节、肿块、实变等)、分布特点(是局灶性还是弥漫性)以及密度变化等进行仔细分析,有助于医生明确诊断。这不仅有助于优化治疗策略,还能更好地预测疾病的发展和转归,为患者的康复带来积极影响。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鉴别标准和方法,提升医疗服务水平,造福更多患者。 肺部感染和感染性病变是肺部疾病中常见的两种类型,它们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不同,因此准确鉴别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肺部感染与感染性病变的 CT 鉴别,通过对两种病变的 CT 表现进行分析和比较,提高对两种病变的鉴别能力,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肺部感染 非感染性病变 CT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上皮血管平滑肌脂肪诊断中CT与MRI表现。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15例肾上皮血管平滑肌脂肪患者(19肾病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CT及MRI对病灶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3例为单发病灶,2例为多发病灶,在肾轮廓外呈现突出形态病灶12例,2例位置处于髓质内,1例处于髓质与皮质位置。病灶的直径在9-153mm之间,其形状为类圆形和不规则形。其中边界呈现清晰的病灶为15个,边界不清晰为4个。病灶富脂肪10例,病灶乏脂肪5例。结论在肾上皮血管平滑肌脂肪诊断中CT与MRI表现具有特征性,为术前诊断奠定了坚实基础。

  • 标签: CT 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MRI表现
  • 简介:肺淋巴肉芽肿是一种罕见的病变。本院近期手术切除左肺下叶淋巴肉芽肿1例。

  • 标签: 淋巴瘤样肉芽肿 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