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公元907年,蜀王王建进一步认定王侯将相没有种,便自立为帝缔造了前蜀。这位皇帝诞生许州舞阳(今属河南)一个穷苦的白案师傅之家,从社会的最底层跌跌撞撞、七弯八拐一级级登上金字塔尖,一身乱世风尘,满眼百姓疾苦。百姓疾若,在下不才,必须分之为物质的与精神的,才好下笔。五皇帝上台后,“宝臀”尚未坐热,便召集民众(包括逃亡的),挥出一只硬手,狠抓物质文明建设,下诏“劝课农桑”,很快使得饱经战争老拳的蜀地“库盈仓实”。说到前蜀的物质文明建设,相对而言,还是低层次的。王皇帝颇为懂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大道理,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较之五代十国的57个君主,可谓惟一的大手笔,只差没有像李后主那般有病呻吟,无病也呻吟罢了。
简介:“卢沟桥事变”之后,20世纪的中国进入到灾难深重的现实之中,被称为“抗战时期”的现实为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美术创作造就了一个内涵无比丰富的时代主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存亡,“抗日救亡”很快就成了抗战时期唯一重要的社会主旋律。在此大背景下,抗战主题美术创作内容丰富,主题的变化所带来的审美上的变化,也给传统中国画的改良带来了历史的契机。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讲话》)发表,由此带来的美术创作中的新的题材和新的表现方法,使美术作品的整体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仅形成了革命美术的传统,而且影响到此后美术发展过程中的体制建设以及审美观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