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视法与仪器法在尿常规检测中的专属性与符合率。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尿常规检测的3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类法将新鲜尿液标本分为A、B两组。A组患者采用目视法,与标准比色板进行目视比色;B组患者采用仪器法,通过仪器完成尿常规检测,分析比对两组患者的尿潜血、红细胞、白细胞与血红蛋白等四项检测结果。结果①A组的161例患者中,阳性155例,阳性率为96.27%,检测后阳性符合148例,符合率为95.48%;161例B组患者中,阳性155例,阳性率为96.27%,检测后阳性符合138例,符合率为89.03%,A组检测符合率高于B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②两组患者尿液标本pH无差异89例,pH差异≤0.5者218例,测评结果差价∈(0.5,1者15例,差价>1者0例,符合率为95.3%。结论目视法在尿常规检测中较仪器法而言,具有显著优势,检测准确率较高,“假阳性”情况发生几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分析比较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HIV抗体(抗-HIV)的免疫层析快速试剂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502份健康体检血清标本同时用快速免疫层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sAg、抗-HCV、抗-HIV,对其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比较。[结果]与ELISA相比,502份血清标本中HBsAg金标法有2份假阴性,5份假阳性。灵敏度为99.6%,特异度为99.0%,准确度为98.6%;抗-HCV金标法无假阴性,有9份假阳性,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8.2%,准确度为98.2%;抗-HIV硒标法有2份假阳性,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9.6%,准确度为99.6%。[结论]金标法检测HBsAg灵敏度和特异度稍低于ELISA,有漏检和误检现象,而抗-HCV、抗-HIV快速法与ELISA比较灵敏度相当,而特异度稍低,因此,都要结合ELISA结果才可出具最终检测报告,抗-HIV的检测任何一种方法出现阳性时都要进行确认试验。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的是一种水中大肠菌群的快速检测方法——酶底物法,并对此方法与多管发酵法对地表水中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以及粪大肠菌群分别进行了比对试验,结果表明(1)酶底物法与多管发酵法对地表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且呈中度正相关(配对t检验t=2.57,0.025〈P〈0.05;直线相关分析r=0.597,0.025〈P〈0.05);(2)酶底物法对大肠埃希氏菌的检测结果与多管发酵法对粪大肠菌群的检测结果呈高度正相关(直线相关分析r=0.863,0.025〈P〈0.05)。结论:酶底物法可以有效的检测水中的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荧光定量PCR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中发现的HBV携带者200例,于空腹8~10 h状态下清晨采取肘静脉血,均行ELISA法、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将乙型肝炎标志物结果分为7个模式,其中模式1为HBsAg HBeAg HBcAb阳性(大三阳),模式2为HBsAg HBeAb HBcAb阳性(小三阳)。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结果200例检测结果中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阳性模式1(大三阳)50例,HBV-DNA阳性率为98.00%(49/50)、HBV-DNA含量为(8.13±1.01)copy/ml,高于2、3、4、5、6、7模式相应值(P<0.05);模式2(小三阳)患者60例,HBV-DNA阳性率为86.67%(52/60),高于3、4、5、6、7模式的阳性率(P<0.05)。其余模式HBV-DNA含量、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ELISA法,荧光定量PCR法能定量反映HBV感染、复制情况,可为早期诊断乙型肝炎、传染性质判断及监测病情归转提供重要依据。
简介:目的探讨Capture-R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不规则抗体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与Capture-R法对600份临床患者标本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平行试验,对抗体筛查阳性标本进行抗体鉴定。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在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微柱凝胶法和Capture-R法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17%(19/600)和2.83%(17/600),两种方法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分别为89.47%(17/19)和100.00%(17/17),两种方法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pture-R法在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达到微柱凝胶法检测水平,可有效检出有临床意义的红细胞抗体,提高临床输血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年龄和性别对CKMB质量法和活性法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按不同年龄段以及性别分组,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份在罗氏电化学发光仪器上的1008份CKMBSTAT检测结果,计算每组结果的均值和标准差。结果按年龄段分析20岁以下组CKMB质量法结果均值3.147±2.3,活性法结果均值27.95±15.45;60岁以上组质量法结果均值2.986±2.1,活性法结果均值25.47±11.16;20-60岁组质量法结果均值1.683±0.98,活性法结果均值23.25±10.33。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质量法与活性法配对资料分析P<0.001。按性别分析男性组质量法结果均值2.798±2.05,活性法结果均值28.23±15.73,女性组质量法结果均值1.813±1.10,活性法结果均值26.17±12.6,差异有显著性,质量法与活性法,配对资料分析P<0.001。结论CKMB质量法和活性法检测结果由于生物因素差异,在不同年龄和性别中存在显著性差异。
简介:摘要 目的:对比导丝定位法和盐水柱定位法在新生儿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效果从而对其临床使用价值做出评估。方法:将在2018年8月-2020年8月期间就诊于XX医院并需实施PICC的150例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本组使用盐水柱定位法实施新生儿PICC。对照组:本组使用导丝定位法实施新生儿PICC。观察两组的PICC尖端到位精准率和置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75例患儿的PICC尖端到位精准率为88.0%,对照组为76.0%,P<0.05。观察组75例患儿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为5.3%,对照组为12.0%,P<0.05。结论:盐水柱定位法与导丝定位法相比,盐水柱定位法在新生儿PICC中具有更高尖端到位精准率和更低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可用于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疾控中心在梅毒筛查中进行ELISA法和TRUST法检测的准确性。方法:对哈尔滨市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受梅毒筛查的160例患者予以选取,收集时间段为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均予之施行梅毒血清学实验,所有患者均行甲苯胺红不加热法(TRUST)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检验,就上述两种检测方法用于梅毒诊断中的准确性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相较于TRUST检测,选择采取ELISA法进行梅毒诊断的阳性检出率、敏感度测验结果均呈更高显示(P<0.05)。结论:经比照分析,相较TRUST法检测,在梅毒检验中采取ELISA 法诊断准确率及敏感度均更具优势,可作为临床诊断梅毒的首选,价值十分突出。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创法与劈冠法在拔除下颌低位阻生智齿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从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拔除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研究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对于乙肝病毒血清的检测的效果。方法: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乙肝病毒患者中随机选择200位患者,根据抽样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参照组100例,选用酶联免疫法;实验组100例,采用化学发光法。观察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阳性检出率和两种方法的灵敏度。结果:经过两组患者的血清检查结果得出,选用化学发光法的患者的血清阳性检出率高于采用酶联免疫法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化学发光法的灵敏度同样优于参照组的酶联免疫法,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对比,化学发光法血清阳性检出率更高,灵敏度也更强,可提高确诊率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免疫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法在血站梅毒螺旋体检测中的联合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宜宾市中心血站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集的梅毒抗体阳性样本100份,阴性样本100份,所有样品均进行免疫胶体法金检测和酶联免疫法检测,考察两组检测的阳性率、检测时间和检测成本。结果 采用免疫胶体金法用于献血者初筛检验,酶联免疫法用于无偿献血血液检测放行,梅毒检测的准确率更高,检测成本和检测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免疫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法在梅毒检测中的联合应用可以降低无偿献血血液检测结果的不合格率和梅毒检测阳性率,提升血液质量,降低血液报废率和血液成本,推荐在血站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