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前研究发现,胃癌发生部位与其病理学特征及预后之间密切相关,并逐渐将近端胃癌和远端胃癌视作两种独立的肿瘤类型。本文简要概述近端胃癌和远端胃癌在病因学、病理学、基因表达、分子标志物及临床诊治等方面的差异,以期为胃癌的诊疗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实习护生实施护理伦理再教育,对其护理伦理认知水平及护理伦理决策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在医院实习的96例护生开展本次研究,将全部护士通过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分别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其中接受常规护理临床带教的为参照组,接受护理伦理再教育的为研究组,观察对两组的教育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护理伦理认知水平评分以及护理伦理决策能力评分,研究组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实习护生实施护理伦理再教育,能够有效强化他们的护理伦理决策能力,提高他们的护理伦理认知水平,有必要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疤痕子宫产妇阴道分娩过程中行会阴切开后对其产生的影响,并研究影响助产士做出会阴切开决策的因素。方法:平均将50例疤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按照是否行会阴切开,分为非切开组和切开组,每组25例,对比两组分娩结局,并通过访谈方式了解助产士做出会阴切开决策的影响因素。结果:切开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会阴损伤程度等指标均较非切开组表现为更差的情况,P<0.05。同时能够了解到,影响助产士对疤痕子宫产妇阴道分娩作出行会阴切开决策的影响因素包括助产士个人因素、产妇因素、医生因素、环境及质量控制因素。结论:疤痕子宫产妇阴道分娩时行会阴切开后,对其分娩结局有不利的影响,而通过分析各项影响因素,笔者更加建议加强对疤痕子宫产妇阴道分娩的产程管理,提升助产士的工作经验,以此改善助产质量,使助产士减少作出会阴切开的决策。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共享决策模型的优化护理模式在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20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依照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急救护理措施进行配合急救,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共享决策模型的优化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记录两组患者45min好转率、60min显效率、住院时间、抢救费用、抢救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45min好转率及60min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抢救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观察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和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共享决策模型的优化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诊抢救干预后,可有效提高患者干预治疗及预后质量,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功能锻炼决策辅助对术后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数字随机法划分医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行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4例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加速康复护理,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功能锻炼决策辅助,比较两组指标。结果:术前,两组髋膝关节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髋膝关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决策参与满意度评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将功能锻炼决策辅助运用在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可以促进髋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简介: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在不确定(风险、含糊)决策过程中预期价值(expected value,EV)、正预测误差(positive prediction error,+PE)和负预测误差(negative prediction error,-PE)加工时相关脑区活动强度变化。方法:2018年7月至2021年2月,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48例(抑郁症组),同期招募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健康查体者69例(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在E-Prime系统下完成60%概率获得奖励的风险决策任务和奖损概率未知的含糊决策任务。应用SA-9800脑功能视听觉刺激系统和GE3.0 T功能核磁共振扫描仪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决策加工时的全脑同步扫描和数据采集,Xjview软件分析相关脑区的激活情况和强度值。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抑郁症组在风险决策EV加工时双侧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 cortex,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准则决策分析的集束化护理对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的干预的价值。方法:在我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采取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中抽取60例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方式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多准则决策分析的集束化护理),对实施过程中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数据作整理记录,结合统计学系统进行对比观察,分析多准则决策分析的集束化护理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自我管理效能相比另一组均呈现出较高优势性,组间对比P值﹤0.05,可见统计学意义。结论:连持续性血液净化患者实施多准则决策分析的集束化护理效果显著,改善自我管理效能,维护生活质量,整体效果确切,适合推广。
简介:风险评估工作能够及早发现、识别和评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风险,从源头上预防、减少和消除可能发生的风险隐患,降低风险带来的不可预测的损失。因此,风险评估工作对有效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各类风险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鉴于当前我国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均处于起步阶段,并且尚未有针对于决策树模型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的研究的现状。鉴于此,本研究针对决策树的概念、特点、决策树模型的构建过程、决策树ID3算法的具体步骤及决策树模型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进行介绍,为完善决策树模型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技术的应用体系、框架提供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留观患者实施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护理的转归与预后。方法:择取 76例我院纳入的急诊留观患者, 2019年 2月至 2020年 2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利用奇偶 法对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其中分为 38例。参照组干预 措施为常规急诊护理,实验组予行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护理,讨论患者的护理前后相关指标及 转归效果。结果:( 1)急诊留观患者护理前相关指标具有一致性, P> 0.05,实验组护理后红细胞分布宽度、乳酸低于参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 P< 0.05。( 2)实验组急诊留观患者转归效果( 76.32%)高于参照组( 60.53%),组间具有明显差异, P< 0.05。结论:急诊留观患者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进行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转归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多准则决策分析法(MCDA)构建集束化干预策略,为神经重症患者早期拔除留置导尿管提供依据。方法检索文献并通过MCDA构建导尿管集束化干预策略,采用专家函询方式形成7个条目干预策略。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神经重症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留置导尿管患者61例作为对照组,实施留置导尿管常规护理。选取2019年5—10月留置导尿管患者61例作为干预组,实施干预策略。比较2组患者拔管成功率、尿管留置天数及导尿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CAUTI)发生率,并对干预组不同诊断患者留置导尿管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干预组留置尿管CAUTI发生率、成功拔除率、留置天数分别为39.3%(24/61)、32.79%(20/61)、17(14,22)d,对照组分别为59.0%(36/61)、8.19%(5/61)、21(15,27)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723、11.775,Z值为-9.211,P<0.05或0.01),达到早期拔除尿管的目的。在干预组的研究中,脑卒中患者尿管的留置时间在7~20 d,拔除导尿管的成功率最高为36.6%(15/41),与其他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2.448、-2.109,P<0.05)。结论MCDA构建导尿管拔除策略能够明显缩短神经重症患者尿管留置时间,提升早期拔管成功率,降低CAUTI率,为临床护理提供循证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多准则决策分析法(MCDA)构建集束化干预策略,为神经重症患者早期拔除留置导尿管提供依据。方法检索文献并通过MCDA构建导尿管集束化干预策略,采用专家函询方式形成7个条目干预策略。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神经重症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留置导尿管患者61例作为对照组,实施留置导尿管常规护理。选取2019年5—10月留置导尿管患者61例作为干预组,实施干预策略。比较2组患者拔管成功率、尿管留置天数及导尿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CAUTI)发生率,并对干预组不同诊断患者留置导尿管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干预组留置尿管CAUTI发生率、成功拔除率、留置天数分别为39.3%(24/61)、32.79%(20/61)、17(14,22)d,对照组分别为59.0%(36/61)、8.19%(5/61)、21(15,27)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723、11.775,Z值为-9.211,P<0.05或0.01),达到早期拔除尿管的目的。在干预组的研究中,脑卒中患者尿管的留置时间在7~20 d,拔除导尿管的成功率最高为36.6%(15/41),与其他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2.448、-2.109,P<0.05)。结论MCDA构建导尿管拔除策略能够明显缩短神经重症患者尿管留置时间,提升早期拔管成功率,降低CAUTI率,为临床护理提供循证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将用于PICU有临床恶化风险患儿的纸质高风险检查表转化为自动化临床决策支持工具的情况。设计对一项自动化临床决策支持工具,即PICU警告工具的回顾性观察性队列研究。该工具改编自纸质检查表,用于预测PICU患儿24 h内的临床恶化事件。场所两家四级医疗内外科PICU(费城儿童医院和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疗中心)。对象研究纳入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期间住院的所有患儿,之前未启动任何重点情境警示方案。干预措施本研究通过回顾性查询医院数据库来再现实时PICU警告工具的预测结果,以确定PICU警告工具是否会将所有有指标恶化的患儿标记为高风险。测量和主要研究目的通过PICU警告工具确定PICU住院期间的高风险状态。主要观察筛查阳性的患儿24 h内发生的临床恶化事件。恶化事件的日期和时间被用作索引时间点。研究评估了PICU警示工具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共6 233例患儿接受评估,154例患儿经历了233次临床恶化事件。PICU警示工具的阳性预测值为7.1%,每个索引临床恶化事件需要筛查14例患儿。个体标准中最具预测性的是乳酸升高、平均气道压高和严重酸中毒。结论纸质工具转化为临床决策支持工具显示出较差的测试特征。使用自动化工具识别高危患儿的可行性提升必须与其性能相平衡。
简介:摘要:跨领域教育团队教学法融合了医学、护理、社会学及心理学的独特视角,为学习者提供了深度且全面的护理理解,不仅强化了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技巧,还培养了他们从整体和跨学科的角度审视问题的能力,为未来护理实践奠定了稳固的基础。CIPP教学评估框架,以其系统的动态特性以及对反馈的重视,恰好契合多元学科团队教学的需求,两者相结合,无疑提升了教学效率和成果。我们的教学团队在2022至2023年间,聚焦于医院环境,深入研究了如何将CIPP模型融入到针对肠造口护理的教学实践中,以探究这种整合方法的实际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