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早期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与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间我院收入的64例脑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参照组(32例)与研究组(32例),参照组患者采用血管栓塞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动脉瘤夹闭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结果:经过对比分析,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参照组,但住院时间较长,且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动脉瘤患者采取动脉瘤夹闭术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但住院时间相对较长,在选取术式时,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术者经验进行选取。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术 动脉瘤夹闭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开展动脉瘤栓塞术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时间线:2019年1月-2021年12月,筛选我院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纳入研究48例,以盲信封抽签方式将患者抽取两组,对照组开展介入栓塞术治疗,观察组开展动脉瘤栓塞术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头痛持续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颈强直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更优,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9.17%,差异明显(P<0.05)。并发症结果中观察组4.17%显著低于对照组20.83%,差异明显(P<0.05)。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开展动脉瘤栓塞术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病症,安全性较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康复周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动脉瘤 栓塞术 脑脊液置换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分娩与自由体位结合在初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收的80例初产妇,随机分成两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心理状态。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均明显好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分娩与自由体位结合的方式,在初产妇助产护理中效果显著,建议推广。

  • 标签: 分娩球 自由体位 初产妇 助产护理 心理状态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介入治疗在颈静脉瘤术前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颈静脉瘤患者29例,研究时间2019年2月~2021年6月。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在术前进行神经介入栓塞,观察本组患者栓塞情况和手术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均完成神经介入治疗,其中有26例顺利完成栓塞,余下3例同时进行了岩下窦栓塞。本组患者均在栓塞完成的72h内实施手术治疗,其中28例出血量控制在200mL以内;1例患者因为没有充分的栓塞供血动脉,术中有较多出血量,在1100ML。结论:颈静脉瘤术前进行神经介入栓塞可减少手术出血量,减少手术操作不必要的损伤,是手术安全性的保障。

  • 标签: 颈静脉球瘤 手术切除 神经介入 术前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初产妇应用分娩联合自由体位助产护理的效果。方法 在2021年7月-2022年11月期间从我院收治的初产妇中随机挑选78例,且分为两个小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两个小组病例数均为39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助产护理,观察组使用分娩联合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对两组产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疼痛程度、自然分娩率进行观察。结果 从产程时间情况来看,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为(5.60±0.30)h、第二产程时间为(0.60±0.10)h、第三产程时间为(0.11±0.02)h,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短一些(p<0.05)。从产后出血量、疼痛程度、自然分娩率情况来看,观察组分别为(231.10±70.30)ml、(3.10±1.10)分、87.18%,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要更好一些(p<0.05)。结论 在初产妇中应用分娩联合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可以有效缩短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缓解产妇疼痛,提升自然分娩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初产妇 分娩球 自由体位 助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以初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予以分娩与自由体位助产护理,评估其应用效果。方法 将82例初产妇随机双盲法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分娩与自由体位助产护理,比对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在初产妇分娩中予以分娩与自由体位助产护理,能够缩短产程,改善不良妊娠结局,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分娩球 自由体位助产 初产妇 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下血管瘤患者临床特点,分析显微镜下手术切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4年1月柳州市工人医院手足踝外科行显微镜下切除19例甲下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疼痛缓解、肿瘤复发、术口愈合及指/趾甲生长情况。结果:19例患者术后组织病理均为血管瘤,术后患者疼痛症状均消失,肿瘤均未复发,术后2周患者术口均甲级愈合,患者指/趾甲均生长良好,指/趾甲表面光滑平整。结论:显微镜下手术切除甲下血管瘤病灶清除完整,对甲床损伤小,指甲愈合良好,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甲下血管球瘤 显微镜手术 可吸收性外科缝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周血管假性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13例外周血管假性动脉瘤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在腔内治疗术前均严格超选择性或选择性插管造影,了解患者假性动脉瘤体的滋养动脉特点和假性动脉瘤体所处的位置以及瘤体特征。依据不同影像学表现选用多方法治疗。结果;本次研究的13例患者,采用各种对症方法治疗后,患者的假性动脉瘤全部闭合。其中1例终末型臀上动脉假性动脉瘤伴巨大血肿,采用外科手术清除血肿后,恢复良好,没有引发特殊的并发症。结论;,假性动脉瘤患者采用介入技术治疗,能使各类外周血管假性动脉瘤得到良好的治疗,绝大多数情况下能有效代替外科手术治疗,安全性高。

  • 标签: 假性动脉瘤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枕动脉是颈侧区深方重要血管结构,走行于二腹肌后腹及茎突舌骨肌的深面,在颈外动脉的弧形下方起源,行于寰椎横突前上方至乳突内侧及后方的枕动脉沟内,经头上斜肌、头最长肌深面、头夹肌与头半棘肌之间至胸锁乳突肌、斜方肌浅面及项部深筋膜至枕部皮下,途中发出肌支及吻合支与颈外动脉系统及椎动脉发生吻合,途中并与枕大神经、枕静脉相伴,最后分布于后枕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的部位选择,提高临床医护工作效率。方法对347例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的部位分别为股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分别从采血的成功率、血肿发生率、误入静脉发生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三个部位各有优势。结论在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时,我们应根据病人的全身情况及当时局部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选择适合病人标本采集的部位,提高动脉血气标本采集的成功率,提高医护的工作效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动脉血气分析 采集部位
  • 简介:摘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指利用心导管技术快速疏通狭窄、闭塞甚至梗死的血管,改善心肌的灌流从而挽救濒危血管的治疗技术。目前PCI是治疗疗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防治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首选方法,成功率超过95%[1]。治疗后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术后1年。因此PCI治疗后患者依然需要谨遵医嘱,术后的护理至关重要。本文重在探讨PCI术后的护理对于患者康复的积极作用。

  • 标签: 护理,PCI,康复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oronaryslowflowphenomenon,CSFP)是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未发现冠状动脉具有明显病变,但却出现冠状动脉远端血流灌注延迟的现象。这一现象由Tambe等于1972年首次提出。然而CSFP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因此临床治疗也尚无特效药物。本文仅就CSFP临床药物治疗予以综述。

  • 标签: 冠状动脉慢血流 治疗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236-0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