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与单纯氯胺酮静脉全麻用于小儿下腹部、会阴部及下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行下腹部、会阴部以及下肢手术患儿,随机均分为A组(单纯氯胺酮)和B组(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结果两组麻醉均能满足手术要求。其中,肌注氯胺酮后5min,两组MAP、HR较麻醉前显著增高(P<0.01),而手术开始后10min,A组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B组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显著。B组苏醒期短,术中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A组(P<0.01)。结论小儿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下腹部、会阴部及下肢手术镇痛、肌松效果确切;对小儿生理干扰小,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可减少全麻药的用量,苏醒迅速,减少了患儿的躁动,提高了小儿麻醉的安全,其临床总体效果优于单纯氯胺酮静脉麻醉。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两种不同溶液预防PICC堵管的效果。方法以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病房及PICC门诊进行PICC置管维护的患者3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60例,采用0.9%生理盐水冲管及10U/ml肝素生理盐水封管,观察组160例,采用生理盐水冲管及封管,对比两种不同溶液封管预防PICC堵管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堵管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维护导管时间和维护费用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生理盐水和肝素封管的堵管发生情况无差异性,但生理盐水封管的费用更少,更节约了护士的时间,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输卵管结扎术中遇到之特殊病例。讨论输卵管结扎术中伤及脐尿管瘘的原因,发生发展及规律,客观的分析脐尿管是胚胎早期之遗迹,并来源于脐囊,是胚胎后期分裂发生的一个盲管深入体啼与血管一并进入胎盘,在胎盘发育过程中随着膀恍沿腹前壁下降,而膀恍顶部逐渐缩小,所形成的索条状结构,最后闭锁,此为脐尿管索,发育成熟后很少有明显遗迹,但很少一部分人仍保留管状腔隙,使膀恍与脐接通,常在膀恍压力增高时,尿液自脐部流出。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留置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2月—2018年2月)搜集的171例留置尿管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171例留置尿管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再积极探索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171例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率为4.68%(8/171),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病情严重度、年龄和留置导管时间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缩短留置导尿时间。结论病情过于严重、年龄过大或者留置尿管时间比较长等是影响留置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险影响因素;加强针对性护理管理能够缩短留置导管的留置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预防深静脉置管后出现并发症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期间给予深静脉置管治疗,为预防并发症产生,对照组(20例)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20例)行综合性护理干预。通过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来对比护理方式的差异性。结果行深静脉置管后对照组出现8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7%;而观察组仅出现2例,总发生率为10%。二者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χ2=4.32)。结论在深静脉置管时、置管后坚持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感染、导管堵塞、空气栓塞、导管脱落等并发症产生,消除安全隐患,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综合性护理是一种效果卓著的护理模式,值得临床采纳并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护理干预对留置导尿患者拔除尿管后排尿异常的影响。方法将137例盆腔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8例,对照组69例,实验组又分为术前1~2天干预组、术前3~4天干预组、术前5天以上干预组。手术前对实验组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盆底肌训练、床上排尿训练、心理干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的健康指导。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常规护理。拔出尿管后对两组患者排尿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拔管后实验组排尿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排尿有效率为55.07%,两组有明显差异;术前1~2天、3~4天、5以上开始护理干预拔管后的排尿有效率分别为81.82%、89.96%、95.65%,具有明显差异。结论通过术前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拔出尿管后排尿异常的发生率;且术前护理干预开展的越早,术后拔出尿管后排尿异常的发生率越低。应当早期开展术前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