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护理干预在尿结石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500例肾、输尿管结石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两组均为原发病,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100例,观察组400例,年龄17~77岁,平均年龄为(41±10)岁,男性均多于女性。结果通过1年的对比研究,观察组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下,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结石患者常出现排尿困难、排尿费力、尿液中断、排尿疼痛等相关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引起患者出现尿路感染和尿潴留等,引起患者尿道排脓,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所以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尿结石认知及遵医行为,促进结石排出,降低尿结石患者的的复发率,可在尿结石护理中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结石患者的手术室护理体会。方法抽选我院150例胆囊结石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疾病改善率98.67%比对照组的88%要高,相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结石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配合手术室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与护理依从性,安全可靠性强,对临床有着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创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肝胆管结石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52例以及对照组52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方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肠道通气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肝胆管结石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用药,并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可提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降低患者的出血量且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从而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临床中可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病采用精准肝切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7月收治的肝胆管结石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观察组运用精准肝切除治疗,分析不同治疗后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在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上,观察组少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石清除率和术后并发症率上,观察组为90%和12.5%,对照组为72.5%和32.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胆管结石病采用精准肝切除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手术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FI彩色血流显示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泌尿系腹部超声检查,对比使用二维超声显示与CDFI彩色血流显示。结果110例输尿管结石中单纯使用二维超声显示检出98例,检出率为89.1%,结合使用CDFI彩色血流显示检出107例,检出率为97.3%。结论使用CDFI彩色血流显示能很大程度提高输尿管结石的检出率。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上尿路结石成分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探讨上尿路结石成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4月91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结石标本来源分别为PCNL、URSL、ESWL、腹腔镜手术以及开放手术取出。采用红外光谱法分析结石成分。结果男性患者发病高峰年龄为30~59岁,女性为40~59岁;男性多于女性。单纯性结石338例,占37.14%;混合性结石572例,占62.86%。结石成分检出率最高的是草酸钙(89.45%),其次是碳酸磷灰石(56.37%),无水尿酸或尿酸铵、磷酸镁铵、二水磷酸氢钙、胱氨酸等成分较少。男性和女性无水尿酸/尿酸铵结石的检出率分别为16.02%、8.64%,磷酸镁铵结石的检出率分别为3.48%、10.42%(P均<0.05)。结论上尿路结石成分以草酸钙结石为主,混合成分居多。年龄、性别对上尿路结石形成有一定影响。这可为本地区上尿路结石形成的病因探讨和预防复发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