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自然分娩中应用无创接生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本科室接收的初产妇1000例,分成2组参考组共480例,行传统会阴保护接生技术;实验组共520例,采用无创接生技术。详细记录及对比2组产妇的会阴情况、第2产程时间、产后疼痛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实验组的会阴完整率较参考组显著更高,Ⅱ度裂伤率、正切率、侧切率显著更低(P<0.05);实验组的第2产程时间较参考组显著更短(P<0.05);实验组的产后会阴无痛率与轻度疼痛率较参考组显著更高,中度及重度疼痛率显著更低(P<0.05)。结论自然分娩时应用无创接生技术有助于减轻会阴裂伤,缓解分娩后疼痛,值得借鉴。

  • 标签: 人性化 分娩 无创接生技术 会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技术对促进单独二胎产妇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对单独二胎计划再生育的妇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孕前、孕期按妊娠相关焦虑量表进行动机性访谈技术;对照组按照常规围产期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的单独二胎产妇平均平均住院日缩短,阴道分娩率提高,剖宫产率下降,产程时间缩短,产后出血发生率降低。结论对单独二胎再生育妇女建立动机性访谈技术,可以促进产妇自然分娩。

  • 标签: 动机性访谈技术 单独二胎 自然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自然分娩初产妇焦虑、产后疼痛及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自然分娩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两组(100例/组)。采用基础护理的初产妇为对照组,采用护理干预的初产妇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在自然分娩初产妇护理过程中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值得应用。

  • 标签: 初产妇 自然分娩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产期综合护理干预对自然分娩率、母婴结局以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所收治62例住院待产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每组患者31例,常规护理组采取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组采取围产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种护理方式对自然分娩率、母婴结局以及护理质量的影响。结果综合护理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护理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产后出血量少,排尿不畅发生率低,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护理组产妇的护理质量评分高,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围产期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促进产程进展,增强产妇自然分娩信心,提高自然分娩率,改善母婴结局,降低产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帮助产妇产后顺利康复,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推广应用。

  • 标签: 围产期 综合护理干预 自然分娩率 母婴结局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胎头位置异常自然分娩率中的效果观察。方法在进行活动前先对产房中存在的护理缺陷进行调查,成立质量控制小组,确立提高胎头位置异常自然分娩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胎头位置异常产妇自然分娩率低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胎头位置异常自然分娩率低原因查检表和落实整改措施。结果胎头位置异常自然分娩率由品管圈活动实施前的30.6%提高至实施后的84.48%,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改善后对患者、科室、医院均有较大的影响。结论运用持续的品管圈活动能优质高效的对胎头位置异常的产妇进行合理规范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了其自然分娩率。

  • 标签: 品管圈 胎头位置异常 自然分娩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脂肪层自然对合对肥胖患者妇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肥胖的妇科手术患者357例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185例)及对照组(172例),两组腹壁脂肪层分别采取自然对合处理及间断缝合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切口愈合情况。结果研究组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腹部切口脂肪层自然对合可有效预防肥胖患者妇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愈合。

  • 标签: 妇科疾病 腹部切口 自然对合 脂肪液化 肥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应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对于产妇自然分娩率及产程的促进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产科进行自然分娩的产妇150例,依据不同的接生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观察组产妇采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法进行分娩,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接生技术进行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中转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会阴完整率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92%、会阴完整率24%、中转剖宫产率9.3%、会阴侧切率42.6%、会阴裂伤率20%、会阴切口感染率6.7%均要优于对照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77.3%、会阴完整率9.3%、中转剖宫产率17.3%、会阴侧切率54.7%、会阴裂伤率14.6%、会阴切口感染率14.6%(P<0.05);观察组产妇的会阴裂伤程度、水肿程度及疼痛程度均要比对照组产妇轻(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采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法进行分娩能够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而且降低会阴的损伤程度,有效缩短产程,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 产妇自然分娩率 促进产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然疗法对退休干部短期疗养血压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3月在云南腾冲某疗养院应用自然疗法接受疗养的离退休干部72例疗养人员,回顾分析研究组疗养人员自然疗法的内容以及短期疗养血压控制的效果。结果疗养人员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情况较疗养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然疗法为离退休干部进行短期疗养能够有效控制其血压状况,促进疗养人员身体健康的恢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自然疗法 离退休干部 短期疗养 血压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于子痫前期患者的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子痫前期选择经阴道分娩产妇80例,其中40例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子痫前期产妇为硬膜外镇痛组(研究组),40例未镇痛的子痫前期产妇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血压、新生儿Apgar评分、产程时间、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量。结果研究组镇痛效果良好,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在子痫前期患者分娩中,镇痛效果好,可阻止高血压进一步恶化,提高产妇顺产率。

  • 标签: 罗哌卡因 芬太尼 硬膜外 分娩镇痛 子痫前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心磷脂抗体(ACA)与女性反复性自然流产及不孕症患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本科室收治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0名反复性自然流产患者为流产组,200名不孕症患者为不孕组,同时找出200名健康者(在我院作孕前检查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三组患者血清中的ACA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流产组及不孕组的ACA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女性反复性自然流产及不孕症患者与ACA密切相关。

  • 标签: 反复性自然流产 不孕症 抗心磷脂抗体 ACA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H19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与正常早孕绒毛的差异,并分析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收集不明原因自然流产及正常早孕的绒毛组织各30例,对组织中H19基因启动区域甲基化水平进行检测及对照分析,并对两组绒毛组织中的三种甲基转移酶的表达水平进行对照分析。结果H19上游DMR中甲基化水平检测结果提示两组间绒毛组织中H19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存在差异,自然流产组中甲基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自然流产组绒毛组织DNMT1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与正常早孕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自然流产组绒毛组织DNMT3a及DNMT3b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早孕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H19DNA甲基化水平的明显下降,下调DNA甲基转移酶中DNMT3a与DNMT3b的表达可能是甲基化水平差异的重要机制之一。

  • 标签: DNA甲基化 H19基因 自然流产 印迹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个性化心理护理措施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初产妇168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对照组采取妇产科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加强个性化心理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阴道撕裂情况、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自然分娩率明显提高(84.52%VS60.71%),剖宫产率明显降低(15.48%VS39.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发生率、阴道撕裂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4.29%VS32.14%、8.33%VS2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措施应用于初产妇,可以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妇的产时损伤,新生儿情况良好,对促进母婴健康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个性化心理护理 初产妇 自然分娩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寿胎丸对反复自然流产(RSA)患者外周血IL-17和Treg细胞IFN-γ,IL-4,IL-17,TGF-β1等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探讨其在治疗反复自然流产中的机制。方法采集RSA患者和正常妊娠妇女外周血各30例,RSA患者采用寿胎丸进行治疗,治疗前后用ELISA法检测IFN-γ,IL-4,IL-17,TGF-β1细胞因子水平。结果RSA妊娠组经寿胎丸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IFN-γ和IL-17水平显著降低(P<0.001),而IL-4和TGF-β1水平显著升高(P<0.001),且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纠正TH17/Treg平衡失调可能是寿胎丸治疗RSA的机制之一。

  • 标签: 寿胎丸 反复自然流产 IL-17 Treg细胞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GrowthFactorI,IGF-Ⅰ)与2组不同人群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25例正常妊娠、35例早期自然流产、19例多囊卵巢综合症(polysysticovarysyndrome,PCOS)自然流产患者血清中的IGF-Ⅰ水平。结果流产组IGFⅠ的浓度为115.4±12.5μg/L,正常妊娠组为129.6±11.3μg/L,PCOS流产组IGF1的浓度159.9±8.5μg/L,流产组检测结果低于正常妊娠组,PCOS流产组检测结果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F1的表达在不同流产人群作用不一,有待近一步研究。

  • 标签: 自然流产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多囊卵巢综合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喹硫平与奥氮平用于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障碍疗效,安合性及不良反应。方法单一用药老年痴呆患者奥氮平组39例,喹硫平35例,采用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治疗前后对比。结果①奥氮平组2例体重明显增加1例脱落,5例出现嗜睡,头晕走路不稳。2例停药、3例减量嗜睡改善。②喹硫平组1例出现静坐不能震颤,2例便秘口干,3例出现嗜睡。讨论喹硫平组用药量与体重有明显差异。奥氮平组用药与剂量有关。老年人用药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加量,两组药比较,喹硫平用于老年痴呆伴有精神行为障碍更有效,副反应轻,患者能耐受。

  • 标签: 老年痴呆 精神行为障碍 喹硫平 奥氮平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寿胎丸对反复自然流产(RSA)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Th17/Treg失衡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探讨其在治疗反复自然流产中的机制。方法采集RSA患者和正常妊娠妇女外周血各30例,RSA患者采用寿胎丸进行治疗,治疗前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和Treg细胞比例,并评价其疗效。结果RSA妊娠组经寿胎丸治疗后,治愈率40%,好转率50%,未愈率10%,最终足月分娩率83.3%;正常早孕组足月分娩率96.7%。RSA妊娠组经寿胎丸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外周血中占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显著降低(P<0.01),而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显著升高(P<0.01),且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纠正TH17/Treg细胞平衡失调可能是寿胎丸治疗RSA的机制之一。

  • 标签: 寿胎丸 反复自然流产 IL-17 Treg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应用于自然分娩中的效果和其对新生儿及产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来我院待产的产妇1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产妇称为常规组,接受人性化护理的产妇称为试验组,平均每组95例。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过程、产后状态及新生儿状况等。结果试验组结果提示,接受人性化护理的试验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82.11%,而常规护理组自然分娩率仅56.84%,新生儿状态及评分上,试验组7分以上新生儿占(88.42%)相比于对照组(63.16%)理想,两组数据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妇予以人性化护理,可以切实有效地提高自然分娩率,更有利于产妇的恢复及新生儿的成长,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得到了孕妇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 标签: 自然分娩 人性化护理 新生儿 孕妇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9-0268-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分泌IL-10的水平以及与HBV-DNA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例慢性乙肝患者和20例健康人,分离出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用ELISA方法检测其分泌IL-10的水平;同时检测慢性乙肝患者HBV-DNA载量。对患者和健康人NK细胞分泌IL-10的水平进行比较,同时分析患者NK细胞分泌IL-10的水平与HBV-DNA载量之间有无相关性。结果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NK细胞分泌IL-10的水平高于健康人(P<0.01);而且乙肝患者NK细胞分泌IL-10的水平与HBV-DNA载量之间有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的NK细胞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增加。提示肝脏内的NK细胞能通过分泌IL-10作用于其它免疫细胞发挥免疫负调节作用,从而加重了机体免疫抑制状态,无法有效清除病毒。

  • 标签: 乙型肝炎 自然杀伤细胞 白细胞介素-10 HBV-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