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微创经皮锁钉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住院治疗的100例四肢骨折患者,根据不同的临床治疗措施,采取公平自愿的原则把他们平均分成2组,一组为观察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50人。其中对对照组四肢骨折患者使用普通的钢板进行固定治疗,而另一组观察组四肢骨折患者则采用微创经皮锁钉钢板治疗进行临床医学治疗。通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数据显示观察组四肢骨折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三个月以及半年后的运动功能评分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四肢骨折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比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不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肢体功能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   采用微创经皮锁钉钢板治疗四肢骨折患者,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伤口愈合速度,减少治疗时间,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大大提升患者的肢体功能,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节约成本,优势明显,值得临床医学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微创 经皮锁钉钢板 四肢骨折 肢体功能
  • 作者: 罗智陈德忠龚克鲍勤超韩长江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12-22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6年第12期
  • 机构:[摘要]目的:比较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选择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8例,按照疾病情况及患者自愿的原则分为髓内钉组与置换术组,髓内钉组38例,置换术组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髓内钉组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治疗,置换术组行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后180d、360d行走能力;结果:置换术组术后90d髋关节功能平均得分显著高于髓内钉组(p<0.05);髓内钉组术后180d、360d髋关节功能平均得分显著高于置换术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得分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髓内钉组术后90d、180d、360d髋关节疼痛得分比较均呈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90d、180d、360d髋关节疼痛得分对应比较,均呈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60d行走能力1级、2级、3级患者比例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且组间对应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则使骨折得到了恢复重建,髋关节远期功能恢复较好,适用于预期存活时间长、身体状况较好,且对生活质量有着较高要求的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效果和VAS评分。方法从2017年4月~2018年11月被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患者中随机拣选120例脊柱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形式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取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保守组60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使用VAS疼痛测量表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反应,同时根据情况评估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疼痛反应明显低于治疗前,评价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患者的有效率为98.3%,高于保守组患者83.3%,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采取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后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 脊柱压缩骨折 球囊扩张 椎体后凸成形术 治疗效果 VA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对照实验,对比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参照组相比参照组的术后恢复效果更好,具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结论人工半髋关节置换可以提高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术后愈合效果,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率,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很高。

  • 标签: 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 人工半髋关节置换 骨质疏松 老年 股骨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单侧入路与双侧入路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行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65例,将患者手术方式分为单侧入路组21例,双侧入路组44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曝光次数、注入骨水泥量、住院天数、VAS评分、椎体高度、Cobb角度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住院天数、椎体高度、Cobb角度等方面结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曝光次数、注入骨水泥量方面差异显著,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入路与双侧入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均能有效的有效的治疗因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但单侧入路与双侧入路相比手术时间更短、透视次数更少,患者痛苦更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细节护理预防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患者来源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诊治的90例行下肢骨折手术老年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5例,术后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加骨科细节护理,观察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活酶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2组凝血功能指标较护理干预前明显改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细节护理预防可降低下肢DVT的发生率。

  • 标签: 骨科细节护理 下肢骨折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中O型臂导航下经皮椎弓根置钉与传统透视下经皮椎弓根置钉的准确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骨科72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经皮椎弓根置钉方法分为A、B两组,传统透视下经皮椎弓根置钉为A组,36例患者共置入168枚椎弓根螺钉;采用O型臂导航下经皮椎弓根置钉为B组,36例患者共置入164枚螺钉。比较2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放射剂量和单枚螺钉透视时间、置钉时间和准确性、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后凸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等指标。2组数据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VAS评分、ODI、伤椎后凸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手术时间(99±14)min,B组为(75±10)min;A组单枚椎弓根螺钉置钉时间(15.8±2.6)min,B组为(11.8±3.3)min;A组的每枚螺钉透视时间为(38.0±2.0)s,B组为(28.5±2.8)s;A组的每台手术室内放射剂量为(563±163)cGy/cm2,B组为(378±70)cGy/cm2;B组上述指标均优于A组,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48、5.73、16.30、6.25,均P<0.05)。A组螺钉置钉Rampersaud评分分级优于B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P<0.05)。结论O型臂导航系统可以提供高清晰度导航图像并实现高精确度导航操作,较传统组置钉准确率更高,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重建,同时能明显减少置钉和手术时间,辐射剂量更少。

  • 标签: 脊柱骨折 胸腰椎骨折 经皮椎弓根螺钉 O型臂导航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后路经椎弓根伤椎植骨成型结合四钉法对胸腰椎骨折的远期疗效,判断经椎弓根伤椎植骨愈合情况。方法收治胸腰椎骨折的患者39例,均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传统四钉法组19例(传统组)、后路经椎弓根伤椎植骨成型结合四钉法固定组20例(联合组)。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2—24个月(平均18.2个月)再次入院取出椎弓根钉,两组均未断钉。两组患者一期术后Cobb角较术前明显减小;术后3d及取出内固定前两组椎体丧失高度及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取出内固定物后伤椎高度及后凸Cobb角变化具有显著差异。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对椎体高度纠正、恢复脊柱生理弯曲作用显著,即时手术效果相仿,取出椎弓根螺钉后伤椎高度及后凸Cobb角变化情况联合组优于传统组,联合组伤椎愈合更佳。

  • 标签: 后路椎弓根 四钉法固定 胸腰椎骨折 Cobb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将2021年1至7月于北京朝阳医院接受双侧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纳入本前瞻性研究。共纳入28例患者28个椎体,其中男10例,女18例,中位年龄73.6岁(56.0~87.0岁)。患者术前拍摄正侧位X线片、骨密度、CT三维重建扫描和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扫描并进行观察,明确骨折部位及椎体后壁情况,进一步确定诊断。术后第1天及末次随访时拍摄正侧位X线片、CT三维重建扫描,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通过X线片测量,比较术前、术后伤椎上位椎体上终板和下位椎体下终板后凸角度(KA)、伤椎椎体前缘高度(HAW)、伤椎椎体后缘高度(HPW)等指标变化情况。同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情况,对手术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6.0)个月。术前HAW为(21.2±2.4)mm,术后HAW为(22.5±2.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HAW为(18.9±1.6)mm,低于术后(P<0.05)。术后HPW也较术前明显矫正(P<0.05)。末次随访时HPW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2±1.3)mm比(27.5±1.6)mm,P>0.05]。术前KA为18.8°±1.3°,术后KA为14.2°±1.5°,术后KA明显矫正(P<0.05),末次随访时KA为17.6°±1.4°,较术后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发现骨水泥渗漏,1例发现邻近椎体骨折。术后第1天、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侧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治疗效果肯定且安全可靠,仔细评估术前影像学资料,精准的穿刺及把握骨水泥推注时机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爆裂骨折 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安全性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MP翻修假体柄结合Thabe钛捆绑带固定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后VancouverB2型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至2014年2月我科收治的1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VancouverB2型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63~79岁,平均71.1岁。所有患者均采用骨折切开复位MP翻修假体柄结合Thabe钛捆绑带进行翻修手术。术前,术后1、3、6个月进行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前,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摄X线片,用于评价骨折复位及愈合,假体初始固定及生存情况。结果共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22.3月。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88.7分。X线显示骨折复位,股骨柄超过骨折远端的固定长度超过4cm,与股骨压配良好。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19.88±5.06)周。末次随访时未见股骨柄松动、下沉。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结论MP翻修假体柄结合Thabe钛捆绑带固定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后VancouverB2型假体周围骨折,很好地控制了骨折端轴向和旋转稳定性,且骨与假体有很好的骨整合,为骨折的愈合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骨折愈合率高。

  • 标签: 髋关节置换 MP翻修假体柄 假体周围骨折 Vancouver B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重组人BMP-2和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4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取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重组人BMP-2与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措施,分析手术前后及随访期的指标情况。结果在术后,所有患者的切口均于Ⅰ期全部得到愈合,且无感染以及创面不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患者于术前测得Cobb角的愈合趋势较好。在伤椎前缘的高度压缩率方面,术前较术后有显著降低,伤椎的骨缺损发生率为10%(4/40),研究测得本组骨缺损程度在(2.67±0.62)%。显示患者的整体手术效果较为良好。结论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重组人BMP-2和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可有效地维持椎体的高度,同时降低对伤椎骨的缺损程度以及避免骨缺损的发生。

  • 标签: 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 重组人BMP-2 同种异体骨植骨 胸腰椎爆裂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