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英语是一门应用广泛的世界通用语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国家越来越重视提升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水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巨大变化《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也为新时期的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分层教学是以学生的个性特征为区分标准,通过系列考核明确每位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因材施教,而且当前初中英语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全体学生为学习主体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都能够获得良好的英语教育。

  • 标签: 初中英语 分层教学
  • 作者: 王荣
  • 学科: 语言文字 > 语言学
  • 创建时间:2017-01-11
  • 出处:《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 2017年第1期
  • 机构: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逐渐加深,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英语成为学生必修课程。虽然我国的英语教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因此,这一时期课堂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才1937年生于广西邕宁县的一个山村,1960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学院(今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其后,长期在《广西文学》编辑部工作。20世纪80年代,潘才的小说创作进入了高峰期,出版有短篇小说集《上梁大吉》、长篇小说《天眼》等,至今他仍然笔耕不辍。

  • 标签: 小说创作 20世纪80年代 广西师范大学 作家 壮族 广西师范学院
  • 简介:<正>《修辞学习》一九八五年第二期上发表了郝斋同志的《一种特殊的比拟——拟形》,提出了一种新的辞格——拟形。作者认为:"拟形是比拟中的一个特类。是为了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故意违背事理,超脱语法和逻辑,从而使抽象的概念和事物形体化的修辞方式。它的特点:一、本体一定是没有形体的抽象的概念和事物;二、拟体的形体没法确定,既可能是这种样子,又可能是那种样子,听读者完全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

  • 标签: 先生商榷 形辞格 拟形
  • 简介:在目前的小学作文训练中,学生写作的内容和选材的范围都受到了限制,这样的作文肯定没有真情实感,也不能引起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不利于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教师要还给小学生写作的自由,让学生自主习作,写出立意深刻、选材新颖的优秀佳作,也让小学生喜欢上写作,让作文教学'新''新'向

  • 标签: 小学作文 自主习作 立意深刻 选材新颖
  • 简介: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若要让学生的作文写出新意,则要促使其摆脱教条主义的束缚,写出个性化的内容。运用求异思想有助于学生甄选主题,写出别有风味的作文;在选材时选择更具有个性化的材料,能令读者眼前一亮;在写作时写出真情实感也能让文章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采用多元评价的方法有助于挖掘学生写作时的亮点,鼓励学生继续积极探究如何写出有新意的作文。

  • 标签: 创新能力 写作教学 初中语文
  • 简介:话中的语气词“些”赵宏因“些”在万话里分属两个词,一个是语气词,一个是不定量词。它们的读音不同,具体用法也不相同。这里我们只讨论语气词“些”的用法。作语气词的“些”,读作iE33。常放在复句中分句的末尾。1.用在假设复句中表示假设,相当于北京...

  • 标签: 语气词 北京话 万荣 “吧” 说话人 假设关系
  • 简介:<正>我国《民法通则》和1984年颁布的《图书、期刊版权保护试行条例》都早就规定作者的著作权不容侵犯。1990年9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对保护作者的著作权进一步作出明确规定。但是,靠抄袭、剽窃而成的作品仍时

  • 标签: 太原方言 民俗词语 抄袭 著作权法 版权保护 行为
  • 简介:《翻译批评导论》一书在系统总结中西方翻译批评理论的基础上,对翻译批评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区分了容易混淆的几组概念,规划了翻译批评的理论框架,重点对翻译标准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一些重要的翻译理论作了精彩的点评。全书体例新颖,论证严密周详,是翻译批评理性化的一次成功尝试,必将有力地推动国内翻译批评实践和研究的发展。

  • 标签: 翻译批评 理论框架 理性化
  • 简介:摘要在现代管理体制下,国企的工作重心发生了变化,使政工工作重心也发生了改变,明显的表现就是弱化了政工工作地位,员工的不稳定,无法实现创新工作,也不能发挥政工工作的真正价值等。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分析了国企政工工作的现状,提出了政工工作的新思路。

  • 标签: 管理 国企 政工工作 新思路
  • 简介:近代以来,伴随着清日建交,新兴的中国驻日本外交官群体开始对中日诗歌交流史产生影响,并由何如璋、黎庶昌、汪凤藻三代驻日公使构成历史线索。民国时期,以中国外交官为核心的中日诗歌交流围绕驻日公使汪宝展开。他沿着前辈的轨迹,为中日诗歌交流作出努力与贡献。民国时期中日诗歌交流出现新的形式与新的变化,其中尤以中日诗刊的遥相互动为主要特征。中日两国关系虽然日渐紧张,诗歌交流却仍能在政治的干扰下勉力支撑,为日本汉诗史延续最后一道"霞光"。

  • 标签: 驻日公使 日本汉诗 汪荣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