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卒中后吞咽障碍(Post-Stroke Dysphagia, PSD)患者使用吞咽康复训练+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的效果。方法 将2022年8月-2023年8月于我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60例PSD患者数字编号信封法分为A组(30例,吞咽康复训练)和B组(30例,吞咽康复训练+TMS),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治疗后B组SSA评分(初步评价、饮5ml水实验、饮60ml水试验、总分)、神经损伤指标(VILIL-1、NSE、FibUin-5、NPY)、神经营养指标(IGF-1、BDNF、NGF、Nogo-A、VEGF)优于A组(P<0.05)。结论 PSD患者使用吞咽康复训练+TMS,有利于改善吞咽和神经功能,改善神经营养状态。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颅锥细孔钻颅置管低位持续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并分析40例临床病例资料:其中20例为对照组,即常规钻孔引流组:常规于顶结节下方钻颅,置8号导尿管于血肿腔内,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外接无菌瓶,术后2~3日拨管.另20例为颅锥细孔钻颅治疗组:顶结节下方颅锥钻颅,置入细硅胶管,深入颅内3cm左右,管全长15cm,内径1.5mm,外径2.4mm,管前端为盲端,其后0.5~1.0cm处有四个小侧孔.本组10例用生理盐水及庆大霉素盐水反复冲洗,另10例不予冲洗,均接无菌瓶,悬挂于钻孔点下方30~50cm处持续引流,1~2日拨管,创口不予缝合,加压包扎.结果术后48h头颅CT扫描显示:颅锥细孔钻颅治疗组20例患者无颅内积气,硬膜下积液较少,脑中线结构基本复位,术后临床证状迅速改善,无感染发生,住院时间短,冲洗组与非冲洗组之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此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50天复查头颅CT所有患者均临床治愈.结论应用颅锥细孔钻颅持续低位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创伤小,头部伤口不需缝合,患者痛苦小,住院费用低、时间短,临床症状改善迅速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应用.亦可应用于床边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但需注意钻孔位置、引流充分、无菌瓶位置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内动脉狭窄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入组患者均接受TCCS检查,得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证实。结果:60例患者共检查血管128条,116条颅内动脉血管狭窄;TCCS对颅内动脉狭窄诊断的灵敏度94.83%、特异度66.67%、准确度92.19%;TCCS对轻、中、重度狭窄的检出的准确性与DSA无明显差异(P>0.05);正常血管与狭窄血管,轻度、中度、中度狭窄血管TCCS血流参数差异明显(P<0.05)。结论:TCCS应用价值较高,可准确识别与检出颅内动脉狭窄病灶。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内动脉狭窄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入组患者均接受TCCS检查,得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证实。结果:60例患者共检查血管128条,116条颅内动脉血管狭窄;TCCS对颅内动脉狭窄诊断的灵敏度94.83%、特异度66.67%、准确度92.19%;TCCS对轻、中、重度狭窄的检出的准确性与DSA无明显差异(P>0.05);正常血管与狭窄血管,轻度、中度、中度狭窄血管TCCS血流参数差异明显(P<0.05)。结论:TCCS应用价值较高,可准确识别与检出颅内动脉狭窄病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肿瘤患者开颅术后颅内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采用常规方式行开颅手术的颅内肿瘤患者(常规组)和56例术前或术中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后行开颅手术的颅内肿瘤患者(预防组)临床资料,对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颅内再出血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常规组32例(30.5%)术后颅内再出血,预防组7例(12.5%)术后颅内再出血;预防组颅内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32例再出血患者中,采取保守治疗20例,其中3例残留神经功能障碍;9例二次手术患者中4例恢复良好,4例残留神经功能障碍(其中1例视力下降,1例一侧肢体肌力下降),1例长期植物人状态。预防组7例术后颅内再出血患者中,6例采取保守治疗后恢复良好,1例二次手术后遗留一侧肢体肌力下降,无死亡病例。结论颅内肿瘤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包括术中颅内压剧烈波动、止血不可靠、术中操作不规范、术后肿瘤残留,而缓慢降压、操作轻柔、术中确切止血及术后保持血压稳定等措施有助于预防颅内肿瘤术后出血。术后严密观察及时复查头颅CT可尽早发现出血、及时处理,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治疗颅底骨折并发颅神经及脑血管损伤症状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从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之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颅底骨折并发颅神经和脑血管损伤的患者中选取50例,对其治疗方式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中共计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3例,均在接受介入球囊栓塞术后获得治愈;发现颈内动脉急性闭塞2例,在开展药物治疗3天之后治疗无效死亡;有18例嗅觉丧失的患者都没有得到恢复;存在单侧视神经损伤的患者有5例,3例在手术后视力获得恢复,但有2例患者没有接受手术,后视力丧失;18例患者的嗅神经存在损伤,动眼神经损伤的有5例,功能均未获得恢复;存在面神经损伤以及听神经损伤的患者有19例,治疗后仅有6例患者获得听力的改善。结论临床上在针对颅底骨折并发颅神经一脑血管损伤症状的治疗过程中,运用手术治疗的方式能够在创伤性CCF以及视神经损伤患者中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挽救。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价颅内感染病人颅内低压的产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27例颅内感染继发颅内低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全部27例颅内感染继发颅内低压病人中,有9例的脑脊液细胞数量正常,18例数量偏高;7例蛋白定量正常,20例偏高。6例病人伴低血钾,8例低血钠,5例低血氯。全部27例病人症状均缓解出院。出院前对其脑脊液压力与各生化指标进行复查,结果均正常者22例,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者13例。结论颅内低压综合征在颅内感染治疗过程中较为常见,应给以足够的重视。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需密切关注其病情改变,当出现与体位相关的头痛时,务必注意是否为低颅内压,应通过腰穿测压进一步证实,给予合理的治疗措施,做到尽早发现,尽早诊断与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559例脑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血肿穿刺引流手术治疗,分析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并分析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大、引流管位于脑室、引流管放置时间≥5d、有脑脊液渗漏、注射尿激酶次数≥3次、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更高(P<0.05或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引流管位置、引流管放置时间、有脑脊液渗漏、注射尿激酶次数、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是脑出血患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结论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工作中应评估患者发生术后颅内感染的风险性,及时预防。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针对性护理对于小儿颅内感染降颅压的影响,进而探究分析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2019-2022年收治的60例小儿颅内感染高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分别对其采用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干预,从而观察两种干预方法对患者的影响。结果: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颅内压等指标状况,结果发现治疗前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结论: 早期诊治与科学细致的护理是治疗小儿颅内感染降压的重要前提与方法。为此,医护人员需要在开展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性的进行特殊护理工作,进而由此能够消除家长焦虑情绪,引导患儿更加密切的配合治疗,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