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4 个结果
  • 简介:<正>经征得南京大学邓瑞教授同意,自本期起,本刊将陆续选载其父邓之诚先生之《五石斋日记》。《五石斋日记》计24册,毛笔小草楷,为邓之诚1933~1959年间所记。

  • 标签: 1933年 斋日 南京大学 1959年 毛笔
  • 简介:班级日记原是班级管理的"工具",如果把它与写作对接上,会是怎样的一番情形呢?这时,班级日记就成了师生心灵对话的窗口。透过班级日记,老师可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同样,学生也可从老师和他人的评价中获得学习的鼓励与心灵的满足。一句话,班级日记在这样的对接下,把"育人"与"教书"打通了。于是,我带着孩子们一起尝试写"班级日记",一起讲他们自己的"故事"。

  • 标签: 人的评价 心灵对话 自主写作 自我反省 课程标准要求 品格修养
  • 简介:1927年、1931年、1949年,蒋介石曾三次下野,在其家乡度过了不少时日,写过许多日记,记下了他在这段时间的思想、行踪、读书、修身、交往等情况。这些第一手资料,弥足珍贵,试作析读。第一次下野回乡心情蒋介石第一次下野,于1927年8月14日回到家乡溪口。在8月14日和15日的日记里反映了他当时的心情。14日日记在临近家乡"遥望江口塔与甬山"时,发出"复见名山之雄厚青秀,爱乡之心益切,并恨卸之不早也”。15日日记又说,“此次引退,比较心和气平,毫无怨恨,即被白崇禧加以词迫,亦不以为意,以心地光明良知无疚也”。

  • 标签: 蒋介石 日记 1927年 1931年 1949年 家乡
  • 简介:明妮·魏特琳1886年9月27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州。1912年秋,魏特琳大学毕业后受美国联合基督教传教士公会的派遣,只身踏上了到中国传教的遥远旅程。魏特琳先到安徽,任合肥三育女中校长。1919年,她又来到位于南京的美国教会大学──金陵女子大学任教育长兼教育系主任。1930年,吴贻芳继德本康之后,任金陵女子大学(1930年后改称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长,在吴贻芳和魏特琳等人的共同努力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七七”事变爆发,正在青岛度假的魏特琳得知这一消息后,匆匆赶回学校,以应不测。“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日机对南京进行了近4个月的疯狂轰炸。外国驻华使馆纷纷开始撤侨工作,美国

  • 标签: 魏特琳 南京大屠杀 日记 日军暴行 侵华日军 日本右翼势力
  • 简介:李安德在这一部分拉丁文日记中,记录了1748年1月1日至3月3日他在成都的日常生活和见闻。这一时期,由于1747年教案的余波未平,四川教民还处于恐惧的情绪之中,不过,有些教民家中还是放弃了传统的祖先神主,代之以“天地人物真主神”“无始无终自有之主神”的牌位。这部分日记还含有数条有关大金川之役的史料,记载清军在前线的失利、成都市区的恐慌及关于乾隆帝的谣言,是相当难得的文献。此外,有关官府追查白莲教徒及朱弘生下落的材料,亦值得重视。

  • 标签: 李安德 祖先牌位 金川之役 白莲教
  • 简介:朱国桢心中一定是将洪迈称做尊敬的老师的,因为《仿洪小品》就是直接仿洪迈的,只不过,朱也有自己的创新,他从一个当事人的角度(内阁首辅),将明朝的那些碎烦事儿——铺陈,治乱兴衰,韬略权谋,凡人趣事,奇人异事,鬼神怪异,杂记评论,谈仙论道,史海钩沉。官爱读,民也爱看。茶余饭后,读着说着,可乐可乐!这里择录两则关于皇帝重农的轶事。

  • 标签: 民情日记 明宣宗 当事人 洪迈 可乐 内阁
  • 简介:九、关于在台湾与旧属杂谈组阁困惑与历史往事之记载:阎1950年2月5日记:“耿代表禹堂(耿誓)云:国事重于省事,担任行政院长较在太原成仁效用大。答曰:我第三次到溪口时,介公向我说,省事小,国事大,万勿回并,我俩同德邻共挽危局,是最理想的。他送我上飞机时,恳切地说:务请以国事为重,我故未能早回,但我回意未绝。广东全体中委欲我到广州一行,原拟到广州一行后,即返太原,但尚未起行,而太原机场即不能降落,我回意始断。今恐个人之义失。而国事无为,我觉得有偏于感情。”

  • 标签: 台湾省 阎锡山 国事 广州市 生平事迹
  • 简介:上个世纪60年代过年的关键词是:排队、物资供应紧张、代用食品、凭票购物……由于大跃进运动以及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所导致的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给中国犬陆地区造成了从1959年至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本文作者从1958年起一直坚持记日记,我们从他的日记中挑选了这段时期有关过年的一些片段。从文字中我们看到,和现在相比,那时也有繁忙的春运、拥挤的街上人流,虽然当时物资贫乏、文化娱乐活动单调,但是年味仍然很浓,说是穷作乐也不为过,真应了贵阳的俗语“叫花子也有三十夜”之说。

  • 标签: 日记 过年 宋柯 记忆 文化娱乐活动 大跃进运动
  • 简介: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围绕香港受降问题,中英两国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外交冲突。最终的结果还是强权战胜了公理,国人眼睁睁地看着英国军队从日本人手中重新接管了香港。

  • 标签: 香港 蒋介石 屈辱 日记 抗日战争胜利 英国军队
  • 简介:张维屏(1780~1859),字子树,号南山,别号松心子,晚号珠海老渔,广东番禺人。清道光二年(1822)进士,历任黄梅(今属湖北)、松滋(今属湖北)、广济(今湖北武穴)知县,襄阳(今属湖北)府、袁州(今属江西)府同知,摄太和县(今属安徽)知县,南昌(今属江西)府知府,道光十六年请假还乡。晚年以游山水、著述自娱。与黄培芳、谭敬昭并称“粤东三子”,著有《松心诗集》《松心文抄》《听松庐诗抄》《松心十录》等。

  • 标签: 张维 日记 湖北 太和县 黄培芳 道光
  • 简介:红军长征艰苦卓绝,黄镇将军当时留下“长征速写”,在红军将领留下的长征墨迹中应是凤毛麟角,日记也不多见。

  • 标签: 红军长征 日记 将军
  • 简介:1936年秋,前清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在天津租界内马场道寓所辞世,终年65岁。虽说自民国初年就当个寓公,但生活还说得过去。李准死后其家产包括所住的小洋楼,均由其二房太太及子女继承并分掉。令人叹息的是,

  • 标签: 李准 南海 记载 日记 天津租界 民国初年
  • 简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生习作要“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短小精悍、形式多样、体例灵活的日记就是学生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的自由天地,教师应将日记作为作文教学的突破口,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用自由之笔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表自在之趣,显真实个性。

  • 标签: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日记 真情 孩子 学生习作 书面表达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深情感怀焦裕禄事迹对一代共产党人的成长影响,深刻阐述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语重心长地勉励党员干部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整整50年了。尽管半个世纪过去,但焦裕禄,这个永不褪色的名字,如一座丰碑,矗立在兰考,矗立在中国大地,矗立在亿万百姓心中。

  • 标签: 焦裕禄精神 学习 摘编 日记 教育实践活动 党的群众路线
  • 简介:1949年11月17日全县附近解放广西的战役开始了,部队向桂林挺进。昼间行军沿湘桂公路前进。公路虽经破坏但仍能行走。敌人已撤退,全县解放。全县的群众对我们很好。我军过境群众欢欣鼓舞,他们讲话好懂。据当地人说:800年前他们的先祖是从山东、江苏一带迁居来的,留下的口音称官话。白匪残留的孽迹,是对人民的破坏掠夺及深重的辱污。沙坪村的群众说白匪四十八军撤退时包围了该村,宣布空舍清野,随将100多口猪杀了,1000多只鸡打死了,几百担谷子一起装上火车。还有十几个姑娘、媳妇被奸污了。在团部驻村,10多天前粮食已被抢走,小鸡吃光,锅子打碎,一老年人背了点粮食上山,匪军喝令丢下来,老年人不丢,随即被开枪打死。老百姓都被赶上山。只要敌军一退我军到来,便纷纷回家。我地下党及游击队做了大量工作,他们掩护群众上山,带领群众下山,尽量为群众保存部分物资财富。他们一回来,便忙着从土中挖出磨子、锅子、及部分粮米,热情地为我军服务。广西人民心地淳朴善良,只要我们对他好,他们便对我们好。行军途中敌机扫射几回,我方无伤亡。11月18日兴安附近离开全县向兴安挺进。今天急行军100余里,沿途村...

  • 标签: 战地日记 桂林市战地 解放桂林市
  • 简介:丙辰元旦,晴。起盥洗讫,与韫公贺岁。自去岁送家眷回国,即寓韫公家,至是已八阅月。去冬十二月,同乡邹景叔太令移书谓,英人哈同君之夫人耀氏拟创学问杂志,属余往任其事。

  • 标签: 王国维 丙辰年 日记 注释
  • 简介:<正>二十五日七点,与仲芝、子良、希文共谈时局。蒋、阎电报战已渐开始,正太路上各方代表络绎不绝,此正“山雨欲来风满楼”之象,百川殆终将不辞一战乎?

  • 标签: 军队 救国救民 日记 高级将领 南京 何其巩
  • 简介:1816年7月6日早在1815年,广州商务监督就声称他们的商务活动因受到来自当地地方政府的压制而困难越来越大,以此诱导董事会考虑采取措施,遣使中国,并向陛下的大臣们说明了他们关于遣使问题的观点。

  • 标签: 礼仪之争 记载 日记 商务活动 地方政府 遣使
  • 简介:1989年4月,日本法律文化社出版了由江口圭一、芝原拓自编的原侵华日兵小原孝太郎的《从军日记》。小原孝太郎本为日本千叶县佐原市的小学教员,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小原于9月1日应征入伍(时年27岁),为第16师团后勤兵。该师团属日本华北方面军第一军之主力。11月5日,日军在杭州湾登陆,并攻占上海后,第16师团由华北调往上海,配属日本华中派遣军,为进攻南京之日军主力。小原所在的后勤部队于11月20日由海上运至长江口南通市江面。29日该部队在上海登陆,旋即随师团主力前进,于12月19日侵入南京市区。从1937年9月1日起,至1939年8月7日退伍时止,小原逐日记载了他在中国的经历及所见所闻。本文仅摘要译出其中1937年12月4日至24日间的日记。小原深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思想的毒害,是一个法西斯军人。他在日记中炫耀、赞颂日军“胜利”的同时,也不得不记录了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以及他所目睹的日军烧杀抢劫的滔天罪行,尤其是日军在占领南京后所进行的血腥大屠杀的一些场面。小原本人亦曾亲手砍杀了被俘的中国官兵。由于小原仅仅是一个后勤兵,见闻有限,但就其所记,亦可知日军所犯罪行之一斑。日军在南京实施的大屠杀,早已成为历史事实,但在日本发表一个士兵的日记,为日军的暴行提供佐证,尚属首次。本日记的发表,不仅为史学界提供了真实的研究史料,也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份生动的反面教材。

  • 标签: 南京 日记 部队 后勤部 华北 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