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俑的造型、纵然单纯,却已饱蕴着弥漫于六朝的"秀骨像"的情趣,她已孕育着的"以形写神"、"气韵生动"的美学风格,对中国造型艺术的进程,无疑起到了巨大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楚国
  • 简介:<正>一、崇天是古老的传统信仰中华民族崇天的思想,早在商代甲骨卜辞里,就有许许多多的记载。如“今三月帝令多雨”,“今二月帝不令雨”,“羽癸卯帝其令风——癸卯帝不令风”,“帝其降我——帝不我降堇”,“贞卯,帝弗其降祸,十日”等,当时人们把下雨、大风、挨饿、灾祸等有关生产、生活上的大事,都归之于“帝”的发号施令。据郭沫若说,这儿的“帝”自然是指至上神无疑,也就是指的天。

  • 标签: 天命观 民族 屈原 昭王 楚国 国君
  • 简介:<正>寿春城是楚国晚期之郢都,《史记·世家》载:“(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与诸侯共伐秦,不利而去,东徙都寿春,命曰郢……(王负刍)五年(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蒙武遂破楚国,虏楚王负刍,灭名为郡云。”是则楚国在寿春共建都十九年。据记载寿春城在今安徼省寿县境内,由于年代久远和战争的破坏,南北运道的变迁以及淮河的改道等各种原因,今天人们对它的具体位置、范围、文化内涵,已知之甚少了。本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当时驻留于蚌埠的瑞典工程师加尔白克(O.Karlback)得到了一批寿县出土的(钅乔)鼎、壶、簋、车马饰具、带钩、铜镜等古物,经由其手分售于欧美各地,器开始被人所知。1933年春、1935年、1938年冬,寿县朱家集(现划归长丰县)李三孤堆幽王墓经三次盗掘,出土了铜器和零星陶器、石器四千多件,同时,成千上万的受灾饥民在寿县城郊挖墓取宝,转卖于上海商人和外国人,一些学者开始了对寿春及墓葬出土器物的研究。1955年5月治淮工程中,在寿县西门之北发现了蔡昭侯墓,这是当时考古界的一个重大发现,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并就此发表了一批研究质量相当高的文章。

  • 标签: 寿春城 寿县 战国晚期 墓葬 考古调查 井圈
  • 简介:<正>本世纪30年代,郭沫若先生在《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序》中,将中国古代青铜器划分为南北二系,提出“江淮流域诸国南系也,黄河流域北系也”,并认为“徐乃南系之中心”。这个论点曾为学术界所广泛接受,至今仍然流行。然而,1949年以来,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考古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青铜文化发展史上,徐能否相提并论,是否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南系青铜器风格的形成决定于抑或决定于徐,徐关系如何等等。本文试图对徐青铜文化的发展水平、发展机制,以及青铜器的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研

  • 标签: 徐人 楚国青铜器 楚人 青铜文化 徐国 楚墓
  • 简介:通过对江苏盱眙大云山汉墓出土漆纱残片的科学分析,可以得知该漆纱残片内部的使用材料为桑蚕丝,其外再髹大漆;编织结构为典型经编纂组结构;其表面可装饰红色朱砂矿物颜料。、汉这一类漆纱冠情况概基本如此。同时,结合以往考古材料和文献记载,可以推测漆纱冠这一形制,或起源于楚国,并沿用至汉及后世。

  • 标签: 漆纱 纂组工艺 朱砂染料 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