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黏膜切除术实施全程人文关怀式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黏膜切除术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前组实施常规护理,后组应用全程人文关怀式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有更低的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高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程人文关怀式护理应用后,可有效减轻黏膜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感,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康复速度,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 标签: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全程人文关怀式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黏膜切除术(EMR)对消化道肿瘤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2015年1月1日期间我院的82例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确定患者的肿瘤病变类型,给予相应的治疗方式,并通过随访统计患者的并发症和复发的情况。结果息肉的并发症发生率(14.29%)高于早期癌(0)、异性增生(0)和黏膜肿瘤(3.33%)的并发症发生率,息肉的残留病灶复发率(28.57%)高于早期癌(0)、异性增生(0)和黏膜肿瘤(0)的残留病灶复发率,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黏膜切除术(EMR)对消化道肿瘤的治疗价值较好,对早期癌、异性增生和黏膜肿瘤均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但对息肉类患者的治疗效果尚不理想,应于临床中多加关注。

  • 标签: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 消化道肿瘤 治疗价值
  • 简介:后鼻孔膜性闭锁是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患者放疗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手术治疗是其惟一有效的方法。传统的经鼻径路手术视野狭窄、操作困难,切除闭锁组织不彻底,术中鼻腔黏膜受损范围大,术后大多出现再狭窄或闭锁。鼻视野清晰、操作准确,鼻下手术已成为治疗后鼻孔膜性闭锁的首选方法。

  • 标签: 鼻内镜下手术 后鼻孔闭锁 手术治疗 鼻腔黏膜 放疗后 鼻咽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中实行内黏膜剥离术的临床效果、技术难度以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自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直径>1.5cm、大肠诊断为LST的4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然后观察病症特点后均予以内黏膜剥离术治疗。结果42例患者发现45处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存在1.5~7.0cm的病变直径范围,平均直径(2.89±1.23)cm,所有患者中出现38例完整大块切除、4例分块切除。术中发生5例并发穿孔,穿孔后均对患者予以内钛夹夹闭干预,保守治疗后均获得成功,术后气腹相对明显给予腔穿刺放气干预。术后发生1例迟发性出血在内止血后均得到成功。进行12~24个月的随访,均没有残留复发,术后病理检查局部都没有肿瘤残留,发现一处淋巴结转现象。结论将黏膜剥离术应用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中具有确切的疗效,可以降低复发率,提升安全性。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黏膜剥脱术治疗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4月~2017年4月,所有患者在临床确诊后均拟行内黏膜剥离术,同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手术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选入的45例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应用黏膜剥离术,手术过程均顺利开展,其中出现2例术中穿孔、1例动脉性出血患者,术后2例患者出现迟发性出血症状,经过针对性护理资料后均已痊愈。结论对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行内黏膜剥离术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康复痊愈具有促进意义。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筛取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遵循1:1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以及观察组(48例),为不同小组中患者选择不同的临床治疗方式,以此为基础开展组间对比研究。结果:研究中为观察组患者选择黏膜剥离术治疗,对照组则接受黏膜切除术治疗,此基础上对不同小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小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整块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对早期胃癌以及癌前病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黏膜剥离术治疗与黏膜切除术治疗效果较为接近,但是黏膜剥离术的手术及术后情况更好,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期胃癌 癌前病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黏膜切除术患者术后护理的全程管理。方法 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80例,初始时间为2023年6月份,截止时间2024年6月份,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性护理、实验组全程管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对内黏膜切除术患者术后给予全程管理,可以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进其恢复,值得提倡。

  • 标签: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术后护理 全程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对肾盂旁囊肿治疗时使用输尿管软钬激光切开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自2021年9月开始,至2024年3月结束,以32例肾盂旁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腹腔肾盂旁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16例)、观察组(输尿管软钬激光切开引流治疗,16例),对比不同治疗的临床指标及术后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时间较短,该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数值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以输尿管软钬激光切开引流治疗肾盂旁囊肿,临床效果更佳,可加速患者预后情况。

  • 标签: 肾盂旁囊肿 输尿管软镜 钬激光切开内引流术
  • 简介:摘要比较应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加球囊扩张(SEST+EPBD)与常规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对胆总管结石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接受ERCP取石的胆总管结石患者98例,分应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加球囊扩张(SEST+EPBD)组和EST组,(SEST+EPBD)组50例,EST组48例,EPBD组在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后,以柱状气囊扩张十二指肠乳头后以取石网篮或气囊取石;EST组按常规操作进行。两组手术后均常规置入鼻胆管引流3d,并行鼻胆管造影复查。结果SEST+EPBD组与常规EST组一次性取净结石成功率分别为94%和93.7%(P>0.05);SEST+EPBD组与常规EST组术后并发症中,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和8.3%%(P<0.05),胰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45%和4.44%(P>0.05)。2组均无穿孔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SEST+EPBD术取石成功率和术后穿孔及胰腺炎的发生率与常规EST相当,但术后出血的几率小于EST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 胆总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患者的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28例行内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全部成功气囊或网篮取石术24例,机械碎石4例。4例结石直径大于1cm,24例结石直径小于1cm。结论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是安全、有效的,具有创伤小、严重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针对患者不同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EST取石术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 标签: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 取石术 内镜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消化道早期癌与癌前病变患者在临床中采取黏膜剥离术治疗的效果实施分析。方法 : 研究在 2018年 12月开始,在 2019年 12月结束,研究病例是我院接受治疗的消化道早期癌与癌前病变患者,病例总数量是 160例,针对患者手术方法差异来进行分组,研究组患者运用黏膜剥离术治疗,试验组患者运用黏膜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试验组, p<0.05。结论 :消化道早期癌与癌前病变患者在临床中进行科学的黏膜剥离术治疗,可以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 标签: 消化道早期癌 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5月我科共收治结、直肠息肉患者1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黏膜切除手术,标本送病理检查,术后1、3、6、12个月进行复查和随访,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在结、直肠息肉患者166例中,共切除息肉225颗,其中,有1例患者的息肉不能完整切除外,余下的全部完整切除,切除完整率99%,6例患者术中切除组织表面有少量渗血,经电凝止血后无渗血。结论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安全、经济、疼痛少、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内镜黏膜切除术 结直肠息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鼻鼻中隔黏膜切除并软骨植入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鼻鼻中隔黏膜切除并软骨再植入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共66例,记录术前、术后、三月随访资料;结果66例手术病例,术后三月复查症状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鼻鼻中隔黏膜切除并软骨再植入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手术简单有效,无并发症发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 标签: 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软骨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 软切开引流与后腹腔去顶术治疗肾囊性疾病的疗效差异。方法:择取 2016 年 5 有月 -2018 年 4 月在本院就诊的肾囊性疾病患者 126 例,按照抽签法分成对照组( n=63 )及观察组( n=63 ),分别采取 后腹腔去顶术、 软切开引流术进行治疗,分析组间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稍高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术后止痛药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 软切开引流术 、 后腹腔去顶术均可获得一定的 肾囊性疾病治疗效果,但 软切开引流术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软镜下内切开引流术 后腹腔镜去顶术 肾囊性疾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下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总结42例关节辅助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术后随访平均12个月,根据苟氏提出的评价标准,观察疗效。结果42例患者总优良率83%,无一例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发生。结论本文所总结的护理方法对关节辅助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患者的康复具有明显的疗效。

  • 标签: 关节镜检查 踝关节 骨折/外科学 骨折/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探头超声对于食道黏膜隆起病变的诊断效果。方法采用随机表法对从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医院中经胃镜诊断是食道黏膜隆起病变的病人共90例,实施小探头超声检查,按照诊断结果选取或者外科的治疗方法。结果在90例病人中发源于黏膜肌层的平滑肌瘤共43例,发源于固有肌层的平滑肌瘤共10例,发源于黏膜下层的囊肿共6例,静脉瘤共7例,曲张静脉共3例,脂肪瘤共2例,腔外器官受压迫的共5例。然后出现症状的病人实施或者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法,都没有并发症发生。结论小探头的超声检查能够准确地诊断食道黏膜隆起病变,可按照诊断情况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食道黏膜下隆起病变 小探头超声内镜 诊断 平滑肌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结肠息肉黏膜切除术(EMR)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结肠息肉黏膜切除术(EMR)的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86%(P<0.05)。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以有效促进结肠息肉黏膜切除术(EMR)患者的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结肠息肉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输尿管钬激光切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62例输尿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性手术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输尿管钬激光切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留置双J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平均留置双J管时间为(13.21±0.11)周,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14±0.14)d,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平均留置双J管时间为(16.21±0.24)周,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14±0.41)d,观察组患者的留置双J管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1/31),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4/31),差异对比较为显著(p<0.05)。结论输尿管钬激光切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疗效较为显著,有助于缩短患者手术病院时间,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保证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输尿管镜钬激光内切开术 输尿管狭窄